真空镀膜件外观发雾(雾化)不良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高真空度的条件下,高纯度的镀层金属(如铝)在高温下蒸发后会自由地飞散开并沉降在工件表面,形成镀层。氩气为保护性气体,防止氧化反应影响镀层质量。

真空电镀原理:

一般而言,镀膜在真空镀膜机内以真空度 1~5 x 10 -4 Torr程度进行 (1 Torr = 1 公厘水银柱高的压力,大气压为 760 Torr)。其镀膜膜厚约为 0.1 ~ 0.2 微米。如果镀膜在特定厚度以下时(即太薄),面油对底油将会产生侵蚀、引起化学变化(如表面雾化等)。如镀膜过厚时,会产生白化的状态。

关于镀膜的形成,首先利用强大电流将镀膜源 (钨丝) 加热,然后把挂在钨丝上的铝片或铝线熔解。铝材从而蒸发、飞散到各方面并附著于被镀件上。熔解的铝为铝原子,以不定形或液体状态存在并附著于被镀件上,经冷却结晶后从而变为铝薄膜。

因此设定钨丝为定数时,由真空度至蒸发铝的飞散方向、钨丝的温度,钨丝到被镀件的距离等;依其镀膜条件,镀膜的性能也除著改变而发生变化。 一如前述,镀膜在10 –4 Torr左右下进行,如真空度过低时,其蒸发中的铝遇到残留的气体或者碰著钨丝被加热时产生的气体,发生冲突而冷却,形成的铝粒 (非常小的铝粒子集合体) 会附著于被镀膜件上。此时所形成的镀膜因微细铝粒中可能仍含有残留气体而令其失去光泽,也会大大降低镀膜与底油的密著性。 如真空度高,而且钨丝的温度亦高时,蒸发铝的运动能量也因此会提高,被镀膜件表面所附著的会是纯铝 (并没有残留气体),而且密度非常高,镀膜性能因此而得到提升 (包括密著性等)

涂料及雾化: 依各种镀膜条件形成不同的镀膜。如前述,在现场作业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雾化现象。这种现象是有机高分子(涂膜)和金属(铝膜)的膨胀系数差异而发生。虽然可能由于涂料本质所导致,但一般而言,如果使用涂料的方法正确,雾化现象应该不会发生的。但是被镀膜件的素材日新月异(包括再生料),也可能会引起雾化。

容易引起雾化现象的原因有下述各点:

<1> 底油干燥不足(会侵蚀面油)

<2> 素材的残留应力(主要是突起部分)

<3> 离型剂的影响UV,辐射,水性,粉末,溶剂可塑剂的影响

<4> 镀膜过薄的场合

<5> 面油干燥条件不适当涂料|油墨|树脂|胶粘剂|配方

<6> 氧化重合型、空气流通不充分等

<7> 湿度太高时

<8> 稀释剂含水量过高

结论:要得到良好的镀膜结果,要正确遵守涂料的使用条件,同时亦避免使用粗糙的成形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