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今日推文結尾部分有上期方文山詩集的抽獎公佈,盡請留意 ;-)

號稱"家庭倫理劇"的《都挺好》有整整46集那麼長,其實劇情一句話就能總結:"霸道女總裁舍錢舍人脈並毅然辭去千萬年薪照顧鰥夫老爸終於贏得了重男輕女原生家庭承認"的故事。

這個故事緣起於女性並由女性畫上句點。女主角蘇明玉的母親趙美蘭是故事的緣起:農村姑娘用美貌做跳板,嫁給了"城市戶口",爲的是讓弟弟這個自家唯一的男丁能曲線救國最終也獲得城市戶口。

看似"上嫁",其實趙美蘭們的人生茨威格(Stefan Zweig)老師早有預言:"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蘇母趙美蘭的人生,是兒女故事的緣起

像趙美蘭這種漂亮又麻利能幹的女人很難沒有自我意識,她不會甘心和平庸的小市民老公蘇大強同牀共枕一輩子。幫自己和弟弟拿到城市戶口後,趙美蘭還想要愛情和不同於現狀的下半場人生。

這兩個念想曾因"老相好的上海之約"彷彿觸手可得,卻旋即被第三個孩子 - 女兒蘇明玉 - 的到來掐滅了。趙美蘭自此開始在寵兒子、恨女兒的道上一路狂奔。

“三十年來她戴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 張愛玲,《金鎖記》。

▲ "蘇家三子"

趙美蘭沒有老公蘇大強的"福氣",《都挺好》一開局她就死了,省喫儉用勞作一輩子到頭來不過活成了別人故事的一個引子,甚至"萬惡之源":重男輕女的母親、強勢霸道的妻子,極致臉譜化的女人。而蘇大強撐滿整整46集,通過搞笑和賣萌博得好感,在劇終時還通過疾病洗白,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其實即便娶的不是趙美蘭,蘇大強這樣的男人的人生就不會憋屈了嗎?夫妻二人同爲惡毒父母,男性(父親)的待遇照樣要好過女性(母親)。

外在力量沒能幫趙美蘭改寫她下半場的人生,她的壓抑和不甘化爲戾氣,蒸騰了這個家幾十年,窩囊老公被薰報廢,兒子們被薰成軟骨病,女兒被薰跑,在廣闊天地裏野蠻生長。幾十年後母親退場女兒登場,直接上演了一出"王者歸來"。

蘇明玉長成了蘇家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唯一真正意義上的"男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都完美符合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期待:資源提供者、話事人。

▲ "蘇家三子"和孝兒媳

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言行舉止十分男性化甚至"江湖化"的蘇明玉,她習慣微揚下巴看人,和老懞、柳青、小蒙甚至石天冬同框時每當她咧嘴一笑,我就有一種她馬上就要跟對方握手拍肩點菸的錯覺。

出身貧苦,靠自己打拼做到地方龍頭企業高層的女人,"江湖"應該是放在心裏而不是臉上,蘇明玉卻像喜歡日常耍帥的小流氓,或者說,姚晨扮演的這個角色基本上就是個"帶着大波浪長假髮的男人"。

這也許就是爲什麼蘇明玉和石天冬CP感很弱的原因,談戀愛可不等於擠眉弄眼啊。有人說"正午的電視劇有着濃厚的父權禮教風氣,什麼作品拍出來都帶着一股禮教規矩的味道。"確實,正午從來不懂得"成功的大女人"什麼樣,應該怎麼拍。

▲ 蘇家三兒子和三兒媳

誰是資源提供者, 誰就是話事人,於一個家如此,於社會也是如此。然而誰叫蘇明玉偏生了個女兒身?舉止雖然男性化,但她除了出錢出關系,還必須要比男性做出跟更多妥協、展現更多包容,這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特別針對女性制定的、不容置疑的標準。

否則戲裏的蘇家男人、戲外的廣大觀衆哪兒那麼容易就能首肯蘇明玉?指摘她太過強勢、不講情理、甚至有人格缺陷纔是大概率。

蘇明玉用錢和人脈三下五除二便獲得了蘇家三個男人的"承認",從十八歲就不再接受父母資助也基本不和二哥說話的女兒,變回了"蘇家人"。然而不久她就得爲這個"新身份"付出更高的價碼:爲了讓中年失業的大哥一家繼續在美國苟延殘喘,爲了讓平庸無能的二哥去非洲積累職務資本,她這個正值事業上升期、公司馬就上IPO的女高管,得主動辭職回家陪伴當初她被打骨裂也波瀾不驚的父親。

▲ 蘇家三兒子

這真是《都挺好》劇組對中國女性家庭成員最大的歧視。據說姚晨說"這部劇會讓某些人覺得很不舒服,冒犯了他們對女性的認知",我怎麼覺得正相反:被冒犯的明明是我們女性。

表面上,《都挺好》的編劇“大發慈悲”給了蘇明玉強大的個人能力、資源雄厚且對她毫無歹念的mentor/藍顏,以及高薪豪宅,可實際上,編劇真正想讓這個角色承擔的依然是“照顧/包容男性巨嬰,併爲之不急成本付出和奉獻的聖母責任":蘇明玉這個蘇家的女兒能不能得到蘇家男丁們的認可和接納,重要過一切。

除了蘇明玉,大嫂吳非二嫂朱麗各自與丈夫的關係也都透着"母親與巨嬰"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滿足的曖昧味道。

不管熗炒還是清蒸,都是老、三、樣、

▲ 巨嬰和聖母是天生一對

編劇強行住蘇明玉的頭讓她向傳統價值觀對女性的要求和期待俯首稱臣,完全不顧這個角色本該擁有一套與其個人成長史和現時社會地位相匹配對應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彷彿如果不這樣,蘇家的問題都無法得到解決,除了”砸錢”、發脾氣、耍帥,蘇明玉彷彿就沒有其他事好做,我們根本看不到這個角色思考過:除了爲家族男丁提供各種福利,自己與過去、與家人"和解"的資本還能來自哪裏?

這就是爲什麼蘇明玉這個人物和她棲身的劇集《都挺好》如此空洞、蒼白、臉譜化的原因:女性面對家庭和世界時的底氣究竟應該來自什麼?社會應該如何評判一個女性在家庭中的價值?

如果蘇明玉不是一個能夠爲家庭注入大量資源(錢、人脈關係)的女兒,如果她只是一個平凡普通的工薪階層,她的回家之路、與自我和解之路、尋找歸屬感之路,還能走的如此颯爽、帥氣、easy breezy嗎?

▲ 蘇家三兒子,是蘇家所有男丁的“仙女”

只有前兩集稱得上“驚豔”的《都挺好》,到頭來不過又是和了一灘稀泥。也許現階段想從中國的影視劇中找到一個帶着悲憫視角看待女性的作品依然是奢望吧。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東京女子圖鑑》流露出的那種前輩女性對後輩女性那種悲憫又嗔怪的溫柔注視,以及瞭解又鼓勵的疏闊態度。

什麼時候中國的影視作品能夠直視並尊重女性的各種突圍、嘗試和選擇,即便這些嘗試和選擇並不符合男性對女性的定義和期待?什麼時候能別把女性角色只當做"孽債的緣起",當做爲男性挽尊幫他們解決人生問題的方案和工具,當做在現實中遭遇不公的女性觀衆發泄復仇情緒的載體?

劇中的終蘇明玉們活得越颯爽,越說明現實中的蘇明玉們急需出口。

情況並不容樂觀。

▲ 和過去、家庭與自我和解,得靠錢?

上期推文《自私的女人,總是異常清醒》的抽獎贏家爲Ivy,請速速在後臺與我聯繫快遞安排事宜,獎品爲方文山詩集《如詩一般》一本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