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比亞迪,先別喊速度與激情,在駕駛激情之前,購買熱情有沒有?那什麼是購買熱情?至少不只是尾標的數字和驚人的配置,大屏和輪胎。

作為自主品牌混動車型的元老,比亞迪的關注度向來高。尤其是新一代車型由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主筆,「Dragon Face」龍顏設計不論外觀還是內飾的審美都十分在線,一改之前的顏值缺憾。因此,對於試駕這樣一款換代車型,我們也抱有極大的期待。

——除了顏值與慣例的激情加速,新一代的唐DM還有什麼吸引人的點。

試駕車型:唐DM 2018款全時四驅智聯創世版車身:7座中型SUV,長4870mm,寬1950mm,高1725mm,軸距2820mm,行李箱容積-,油箱容積53L,整備質量-kg發動機:直列4缸2.0T,最大功率151kW(205PS)@5500rpm,峯值扭矩320Nm@1750-4500rpm,燃油標號92#電驅動:雙永磁同步電機,前軸電機最大功率110kW(150PS),最大扭矩250Nm,後軸電機最大功率180kW(245PS),最大扭矩380Nm,配備BSG電機,三元鋰電池,電池容量24kWh傳動系統:前置發動機,電動四驅,6擋雙離合變速箱,混動結構P0P3+P4底盤:前麥弗遜後多連桿,電子助力轉向,前後通風盤式剎車,輪胎規格265/40 R22行駛性能:百公里加速時間4.3秒,工信部綜合油耗1.6L/100km,純電續航里程100km售價:32.99萬元

1.肯定

☆顏值,毋庸置疑

新一代唐的車身比例協調,大氣,原創度很高,並且形成了家族化。有幾點重點表揚:貫通式LED尾燈一改上一代秦的夜店風;標配20寸大腳,頂配22寸,雖然更換成本提高,但看著著實霸氣;前部「唐」字車標與後部的「Build Your Dream」無疑比BYD三個字母更加好看。具體大家看圖自行體會。

內部可選裝大屏形成了簡約內飾也給人足夠的科技感與檔次感

☆動力強大,底盤質感大幅改善

新一代唐DM的動力性能進一步提升,普通版本的百公里加速時間便已經提升到了4.5s,而頂配版本更是僅為4.3s。

除此之外,唐DM所採用的P3+P4混動結構中,前軸電機不經過變速箱直接連接主減速器,後軸也同樣配備電機實現全時電動四驅,這給車輛的起步及提速平順性提供了極好的輔助,起步毫無粘滯,提速響應遠勝於內燃機。

至於底盤質感,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懸掛,轉向和剎車。新一代唐的懸掛較整,彈跳一次成型,略偏舒適性調校,但為了保證對沉重車身的支撐,還是略有妥協。轉向半徑不大,且電動助力的手感很順暢。剎車更是亮點,與Brembo六活塞卡鉗無關,而是剎車踏板的腳感與助力比起上一代車型有了極大的改善,上代車型剎車偏軟,空行程較大且不夠線性,而新一代車型則有了類似大眾的腳感,心中踏實多了。而且,車輛的動能回收可調,放在低檔位時,松油門不會有拖拽感,唐DM的城市道路動態表現值得肯定。

2.瑕疵

新一代的唐DM仍然配備了6擋雙離合變速箱,由於有了電動機的輔助,換擋頓挫自然不復存在,但升降檔均有輕微的粘滯感,似乎是為了平順性犧牲了換擋速度。可以這麼形容:電動車的加速過程應該是一條平滑的曲線上升,而雙離合的頓挫則是在其中增加了一段上下起伏的折線,唐DM現在的情況則是在這條平滑曲線上多了一個水平的平臺。比起頓挫自然大幅改善,但對於比亞迪而言,電機與發動機的混動輸出匹配以及變速箱本身素質仍有提升的空間。

第二排最前、最後位置,編輯身高1米88,可以看到,大腿部的承託並不理想

估計是為了純電車型在地板下平鋪電池板考慮,唐DM的車內地板離地較高,同時為了造型,唐車頂曲線不算平直,車內的凈空自然就減小了。因此第二排的坐墊高度受到了影響,雖然縱向空間可以大幅調節,很充裕,但大腿部位很難得到坐墊的支撐。第三排的情況也類似,通過調節第二排前後位置,均能夠獲得較好的縱向空間,但坐姿就只能像小板凳了。

不僅如此,較高的地板也影響了後備廂裝載高度和副駕,即使頂配車型的副駕座椅也沒有配備高低調節,且設定坐姿偏高,對於身材較高的人羣不太友好。

這塊全液晶儀錶盤的UI設計相當一般,顯示內容也不夠豐富,無法顯示地圖。而胎壓、瞬時油耗、行車電腦等常用信息無法常駐顯示,與中控屏0交流,與榮威等車企的多屏交互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比亞迪的美工和產品經理需要再多考慮考慮。

3.討論☆P0P3+P4,比亞迪是不是需要拓展一下混動路線?

比亞迪很早就確立了以P3為根基的混動架構,也是當前市場上幾乎唯一採用P3方案的廠家,加上幾乎是為了用詞嚴密,至少我沒想到第二家。在發展初期,P3的確有很多優點,比如對變速箱扭矩耐受能力沒有要求,結構較為簡單,易於控制,且發動機和電動機動力可簡單疊加使車輛動力性極佳,對純電行駛適應好等。542戰略的提出也讓比亞迪有了一個有利的宣傳核心。

但P3也有整套系統體積較大,佈置困難,而且無法實現串聯混動,對發動機運行狀態缺少調節能力等缺點,導致這種混動在經濟性方面表現不佳,屬於較為嚴重的偏科生。加入P0端的BSG電機便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燃油經濟性,但從唐的饋電油耗來看,其成效算不上多高,饋電油耗10-11升,對於這樣一臺重達2.3噸的中型SUV來說,這一水平不算差,但如果以混動的標準評判,還是差了點。

光是加速快這一招鮮,真的能夠喫遍天?

☆華強北?DiLink應該不止於此

唐DM的那塊可旋轉中控大屏極為吸睛,功能性也十分強大,普通的車載互聯功能,比如在線導航,在線音樂,手機互聯等自然不在話下,連喫雞、王者榮耀等等都可以完美運行。但看著屏幕上的微信、抖音,嗯……再看看處理器信息,驍龍625,配3+32G內存……陷入沉思,這不就是一塊華強北的安卓平板?

其實,比亞迪DiLink系統的核心並不在於其能夠運行安卓各種程序,而是比亞迪開放了汽車幾乎所有的感測器(總計341個)和66項控制權,包括制動系統、轉向系統、驅動系統等。有了如此開放的基礎,軟體開發者便可以實現比如車內空氣質量較差時自動打開車窗,根據車內音樂氛圍自動調節駕駛模式與懸掛等等奇思妙想。因此比亞迪認為「DiLink將成為功能汽車和智能汽車的分水嶺」。

的確,比亞迪這套DiLink的理念非常不錯,直接基於安卓平臺比起奇瑞的雄獅、阿里的斑馬等等都有著更加廣闊的開發者羣體。但,APP開發者憑什麼為DiLink開發能夠用上那三百多感測器和控制權的車用APP?比亞迪年銷量不過50萬量級,DiLink更是剛剛起步,如此貧弱的流量如何吸引廣大開發者。只能依賴於比亞迪的激勵機制。

而且,相對於手機,汽車安全的重要層級要高很多,尤其是自動駕駛相關,就算有自由開發者願意為比亞迪開發APP,在完善的開發工具以及嚴密的審核管理機制形成之前,比亞迪也不敢用吧。那麼核心開發者也不過就是比亞迪自身,所謂的開放性也就無從談起,DiLink的路還長著呢。現在,還是乖乖地當一塊華強北吧。

☆堆料,有誠意,但……

比亞迪唐DM有沒有誠意?必須得說,很有誠意,我們可以看到,比亞迪不惜代價給唐DM配上了更強大的前後雙電機,更大容量的電池(純電續航100km,24kWh),20/22寸大輪胎,以及大量的駕駛輔助配置、乘坐舒適性配置。

但是,來看看這個,在平整的蓋板,以及滿滿的隔音棉之下,是極為擁擠的發動機艙。比亞迪的工程師見縫插針的將2.0T發動機、變速箱、前驅動電機、BSG電機、電控模塊以及大量的極粗的高壓線纜等等全都塞了進去。

於是,我們找不到機油標尺和機油蓋,因為發動機缸蓋上邊被空濾遮的嚴嚴實實。為什麼不放在側面或者前面這樣的常規位置?因為放不下了,前邊有BSG、側邊有驅動電機和電控模塊,而且由於橫置P3結構,發動機和電動機必須在變速箱的兩端,因此想要平移一下發動機或者驅動電機的位置都不成。於是,比亞迪唐DM的維修保養必然麻煩,而且一旦發生前部碰撞,由於缺少潰縮吸能空間,包括各種感測器的昂貴零部件都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這時候便能夠看出自主品牌與國外大廠之間的經驗差距,造車絕不僅僅從供應商處拿來零件和技術再進行堆積,整車集成需要考慮的事還多著呢。透過發動機艙,看到了比亞迪的誠意,也看到了自主品牌的無奈。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陸思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