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16個月的空缺,以及提名人在得到韓國認可後仍被撤掉的鬧劇之後,特朗普終於又有了駐韓國大使人選。據白宮官員透露,新任國務卿蓬佩奧親自舉薦另一名鷹派人物、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出任美國駐韓大使。

哈里·哈里斯出生在日本橫須賀,母親是日本人,操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對於 他,國人真是再熟悉不過。

自從2013年10月,他進入美軍太平洋艦隊(轄區範圍包括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以來,已然數不清他究竟在多少個國際場合鼓譟了多少次海洋爭端問題,在日本、越南、澳大利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搞了多少的小動作,真是個怎麼讓人鬧心怎麼來的美軍鷹派將領。在他眼裡,沒有別的,就是死死盯著你,視你為美軍在亞太的頭號對手。

簡單講,哈里斯的「人物設定」是:絕不耍嘴皮子打嘴仗,要來就來真刀真槍。

今年5月,哈里斯就將任滿退役,可不甘解甲歸田的他早早就謀了出路。今年2月,他獲特朗普提名出任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沒承想,美國國務院換了一任國務卿,他就被從駐澳大利亞大使提名人轉為美國駐韓國大使候選人。

那麼,作為一名日裔、鷹派將軍,哈里斯為何會突然被選中出任駐韓大使?相較於之前中途被撤的提名人車維德,哈里斯有何過人之處? 首先,哈里斯的鷹派標籤更容易獲國會兩黨支持

車維德是韓裔,是美國最重要的半島問題專家之一,走的是「加強交流、團結韓美」的路線;相比之下,哈里斯是鷹派、軍方出身,奉行的強硬施壓政策。在當前美國國內政治背景下,哈里斯身上那再明顯不過的鷹派標籤顯然更加分,更容易贏得國會兩黨的支持。

其次,透過哈里斯之手,特朗普想抓牢半島主動權

推舉海軍上將出身的哈里斯,而放棄文人出身的車維德,也顯示特朗普對半島仍有顧慮。他真正的用意是希望通過一位強硬派、又熟悉亞太事務的人出面打理工作,來為美國牢牢抓住半島主動權。因而,將哈里斯放在文在寅身上,特朗普放心。

其三,哈里斯在韓國軍、政兩界頗有人脈

哈里斯在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深耕5年多,早已在韓國軍、政兩界結下深厚人脈,過去幾年內頗有幾分在盟友間「合縱連橫」的本事。2014年,哈里斯曾獲韓國國防部頒發韓國統一國防獎章,可見韓國人對他的認同。

其四,軍人出身的哈里斯更對特朗普的口味

「選官軍事化」是特朗普入主白宮後很明顯的一條用人原則,前有白宮幕僚長、退役上將凱利、後有國務卿蓬佩奧,因而,偏愛哈里斯也就不足為奇。

其五,對於哈里斯個人而言,韓國顯然是更優選項在美國盟友系列中,韓國因北方鄰居而位列「一等盟友」之列,相比之下,無戰事熱點的澳大利亞,頂多隻能算是「二等盟友」。這就是為何哈里斯聽到蓬佩奧的建議後,當場表態願意赴首爾任職,就等特朗普最終批准。


個人認為這一人事變動傳遞出三重含義。

第一,「特金會」成為特朗普政府當前外交的重中之重。儘管美國駐韓國大使和駐澳大利亞大使都空缺了19個月,但是現在看來,當務之急是任命駐韓大使,以便更好地與韓國保持高層級、高頻率的溝通。這樣的人事調度相信韓國也是滿心歡喜,求之不得。

第二,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內部強硬派、軍人派的聲音並未減弱。哈里斯一直以強硬著稱,而且本身是軍人出身。這再次證明特朗普政府內部強硬派勢力正在做大做強,即使是目前嘗試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仍然保留採取軍事手段的可能。此前美國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的學者車維德就是因為反對美國實施有限軍事打擊而被突然取消了駐韓大使的任命。相信哈里斯不會重蹈覆轍。

第三,或將對美澳關係有一定打擊。這次任命實際上是把駐澳大利亞的大使調到了駐韓國的崗位,言下之意是美澳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犧牲的。這種邏輯和想法必然會引發澳大利亞不滿,一定程度上損害美澳同盟關係。


以前有過哈里·哈里斯會出任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的傳聞,但這次的傳言似乎更為可信,因為這個任命挺好理解。

(2017年11月,哈里斯上將陪同特朗普夫婦訪問夏威夷的亞利桑那號紀念館)

駐澳大使也就是一個榮譽職位,美澳關係從太平洋戰爭之後就一直極佳,駐澳大使太好當了,但澳大利亞在國際上影響力不大,而且澳洲這個孤立的大陸也不會有什麼故事,所以駐澳大使對於哈里·哈里斯這麼一位四星上將來說可能會太寂寞了點。

而美國駐韓大使就完全不一樣了,不客氣地說,把「美國駐韓大使」稱作「美國駐韓總督」也不會有什麼問題,要知道韓國國軍的作戰指揮權可是在駐韓美軍司令部手裡的。

看一下哈里·哈里斯現在乾的是一個怎樣的職位可能就更好理解這個任命的含義了。

哈里·哈里斯現在是美國太平洋軍(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司令官,節制駐紮在亞洲和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所有美國陸、海、空軍以及陸戰隊和情報部隊。

(右下的天藍色部分就是美國太平洋軍的防區,連整個南極洲大陸都是他的防地)

太平洋軍司令部的下屬單位中有一個「駐韓美軍司令部」(United States Forces Korea),這個司令部統帥第8集團軍,第7航空隊以及駐韓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現有人員2.4萬人左右。這個司令部級別很高,從1957年組建之後,司令官一直是四星上將,現在的司令官是文森特·布魯克斯。相比之下,駐日美軍雖然有5萬多人,司令官卻是中將。

韓國國軍的作戰指揮權就在美國人手裡,每年都要和美軍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日本自衛隊也經常和美軍一起訓練,哈里斯上將現在實際上就節制著東北亞的所有美軍、韓軍和日本自衛隊,熟知這些武裝力量的部署、配置和人員。

(2014年11月,韓國海軍參謀總長黃基鐵大將授予哈里斯以權威的韓國國家防衛統一勳章。加一句,四個月之後,黃基鐵大將因涉嫌貪腐而被拘捕)

這樣,把哈里斯這麼一個曾經是這個地區所有軍事指揮官的長官的重量級人物放到韓國去當大使就很現實地表明瞭美國對半島以及東北亞局勢的看法。

美國實際上不信任半島雙方因為現在正在進行的對話而表現出來的和平氣氛。

因為歷史和意識形態的隔閡,美國當然不會信任北方,然而南方的文在寅政權也不受美國信任。美國和日本的官方當然還不至於像兩國的右翼那樣把文在寅看成「北諜」,但都認為文在寅是一位左翼自由派,和北邊的交涉或談判最後不一定會成功。

特朗普曾經有過「所有的選擇都攤在桌面上」的說法,實際上軍事選擇現在也還沒有從桌面上被收回,而且美國也在做萬一談判不成半島局勢再度緊張甚至出現衝突的準備。這種任命對北邊也是一種信號:一旦有變,有一位軍人出身,而且指揮過駐韓美軍、駐日美軍、韓國國軍的駐韓大使在行動時會十分方便,起碼撤僑對這位四星上將來說就輕而易舉。

但這種說法實際上都還只是說辭,任命哈里斯還有更深的含義。說穿了在半島上維持不戰不和的局面有利於大國利益,半島和平實際上不是周圍大國想看到的。所以派哈里斯出任韓國大使能夠在某種意義上支持韓國的保守派,一個國家的軍隊總是這個國家意識形態中最具保守保守色彩的部分,韓國也是這樣,過去的最高長官的到來,對韓軍也是一個鼓舞。韓國人把這兩派稱為「保守派」和「革新派」,但韓國革新派執掌政權不是美國想看到的,哈里斯的任命就是美國支持韓國保守派的一種姿態。

另外,哈里斯的到任對日本保守勢力也是一種安慰,因為傳統上美國共和黨政權的注意力在中東,把哈里斯這位極具鷹派色彩的人物派到東北亞來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共和黨雖然放棄了民主黨奧巴馬政權的「重返亞洲」構思,但並不是遺忘了亞洲。


上週參加的一個中美研討會上,美方CSIS智庫的學者向自己的同事提出了一個問題,「美國做好了應對半島問題的人事安排嗎?(指的是6月份的首腦會談)如果有的話,能告訴我是哪些人嗎?」這個問題一時讓美方的同事語塞。確實,近幾個月以來,美國駐韓大使、半島事務代表、國務卿、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等等,幾乎所以的半島團隊都被推倒,且尚未重建。對Trump來說,一個緊迫的任務就是重建半島團隊,蓬佩奧和博爾頓的上臺打下了團隊的強硬基調,這也令哈里斯的上臺不太令人驚訝。據說,蓬佩奧的個人因素髮揮了很大的影響力,他直接幹預影響了哈里斯從駐澳大使轉任駐韓大使。

首先,哈里斯個人的亞太事務經驗,可能是這個決定的最重要因素。蓬佩奧剛剛訪北迴來,擁有一手的情報和會談成果,他應該意識到現在問題的迫切性和關鍵性。同時,美國對北的兩手政策依然沒有改變,即:接觸+極限壓制。「接觸」正在如火如荼地進展當中,而「極限壓制」的工作也不能放鬆,而這正是強硬派的哈里斯可以做到的。他的到來,可以避免文在寅政府在對北政策上走得過急過快,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安撫焦躁不安的日本,鞏固美日韓的統一戰線。

其次,這個決策的一個負面效應,就是對澳大利亞釋放的信號,即:美澳關係在位階上遠低於美日、美韓問題,居於「從屬地位」。想必,未來美國需要通過某種方法來安撫澳洲這個盟友,否則所謂的菱形印太戰略也可能出現坡腳的風險。本來,哈里斯被提名為駐澳大使,被視作強化印太的重要舉措。但將他轉任為駐韓大使,可以反映出目前美國政府的優先政策方向還是半島,印太某種意義上被暫時擱置。

第三,哈里斯的到來,對我方來說,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最近半島關係的緩和,加上今天(4月27日)簽訂的重要宣言,都使得中方可以提出「薩德部署再議」的動議。的確,薩德所針對的北方風險已經基本上「消失」,繼續部署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已經明顯不足,中方有理由向美韓提出撤出部署的要求。但一貫對抗中國立場鮮明的哈里斯上臺,可能會使得撤出THAAD的工作變得異常艱難。哈里斯會努力維護THAAD的部署,以作為監測中國的重要一環。

總之,這個任命案釋放了不很友好、甚至有些負面的信息,不過今年以來的局勢發展說明:小馬也可以拉大車。小國具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外交能量,南北雙方的外交斡旋和靈活性,賦予了未來更多的可能性和樂觀信號。這不是一個哈里斯可以改變的。


叫囂著「今晚就開戰」的美國鷹派骨幹分子、四星上將哈里斯不去澳大利亞了,而是去韓國,將擔任美國駐韓國大使,不僅暴露了美國對韓國總統文在寅的不信任,也預示了特朗普將在這個地區採取更加強硬的政策。

一、美新國務卿蓬佩奧點將哈里斯

特朗普上臺將近半年,美國駐韓大使的人選一直空缺著,近一年半來,美國駐韓國大使的職位由臨時代辦馬克·克內佩爾擔任,除了說明特朗普政治人脈有限,無人可用外,也間接表明韓國在美國的盟友體系,以及美國的霸權格局中,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基本上是特朗普想要錢了,想從盟友那裡薅羊毛了,大概才會想起韓國這個盟友。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結束人選的懸空,派遣駐韓大使?當然,最主要的是這個地區將有大事發生。另外,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是美國國會前幾天通過了國務卿的任命,他就是特朗普的親信、前中情局局長蓬佩奧,就此結束蒂勒森被特朗普炒魷魚後國務院羣龍無首的狀態。

蓬佩奧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美國駐韓大使,他看中的人選就是已經提名為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的海軍四星上將哈里斯。蓬佩奧為何選中哈里斯?大概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哈里斯跟蓬佩奧一樣,都是美國鷹派的骨幹,立場接近;另一個是哈里斯在任職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期間忠實地執行了美國的政策;還有一個美日混血的哈里斯是一個亞洲通。

二、暴露了美國對文在寅的不信任

文在寅上臺後,實際上強化了韓國親美的立場,他本人對特朗普也是極盡討好,從他在平昌冬奧會對伊萬卡卑躬屈膝一事就體現得非常明顯,但令他遺憾的是無論怎麼做,似乎並沒有贏得特朗普的信任,特別是在兄弟和解這樣的大事上。

特朗普擔心文在寅在兄弟和解的大事上,為了建立個人的不朽功名,喪失原則,或者步子邁得太大,美國失去控制,損害美國的利益,因此,採納新任國務卿蓬佩奧的建議,派遣一個強人擔任美國駐韓大使,像太上皇一樣「監管」文在寅,給他套上韁繩,不讓他成為脫韁的野馬。說到底,美國把韓國視為自己的禁臠,不容許脫離自己的手掌心。

三、預示特朗普將採取更強硬政策

特朗普上臺近一年半,每當他要幹一件大事的時候,都會把他的「特朗普套路」發揮得淋漓盡致。「特朗普套路」的要點,簡單講,就是特朗普先製造一個時間,激化矛盾,或製造恐怖氣氛,達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逼迫對方乖乖就範,否則面臨嚴重後果。任何對手都忌憚於美國強大的實力,在特朗普的高烈度施壓下,最終都會向特朗普妥協、屈服,特朗普從而獲得比常規做法高處數倍的好處,為美國掙得無比豐厚的回報,簡直是一本萬利,也是屢試不爽。

特朗普已經確定了將要舉行世紀會晤,為了達到迫使對方去核的目的,以及其他方面的成果,他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區,以及特定的對象,將會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政策,知道碾碎對方的意志,做出重大妥協。


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又放大招。據西方媒體4月25日報道,在朝韓峯會舉行前夕,特朗普提議美軍太平洋司令、以立場強硬聞名的日裔將領加里·哈里斯出任美國駐韓國大使。分析認為,這一任命很可能令東北亞局勢再添變數,對即將重啟的朝鮮半島和平進程造成負面影響。特朗普與哈里斯

「哈里斯將軍即將出任美國駐韓國大使!」西方媒體報道了特朗普新的人事任命。這一消息得到了澳大利亞外長朱莉·畢肖普的證實——早些時候,哈里斯曾被提名出使的國家正是澳大利亞。

「我們理解美國在朝鮮半島遇到的挑戰,」畢肖普在接受澳大利亞電視臺採訪時說。她表示,自己是從美國代理國務卿約翰·薩利文口中得知對哈里斯的新任命的。《華盛頓郵報》此前報道說,特朗普班子認為哈里斯是駐韓大使的合適人選,而哈里斯顯然準備接受這一提名。

美國駐韓國大使職位空缺已經一年之久。此前,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維克多·查,但由於在朝鮮問題上與特朗普存在分歧、堅決反對向朝鮮發動先發制人打擊,而在2018年年初被取消大使提名。

「毫無疑問,這一決定出乎所有人意料。」俄羅斯科學院朝鮮與蒙古研究所部門主任亞歷山大·沃倫佐夫表示,「我不理解為什麼會任命軍方人士出任駐韓國大使,而特朗普正是以這種行為方式而聞名。」

哈里斯在駐韓美軍基地

專家認為,日本血統將給哈里斯的外交工作造成麻煩。「這不可避免地會引起首爾方面的負面反應,因為在韓國沒有人喜歡日本人,在朝鮮半島,人人對日本的佔領銘記在心,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

韓國國民大學教授安德列·蘭科夫表示,韓國人對與日本發展關係持懷疑態度,那些對美國人態度友好的社羣更是如此,「這可能就可能產生某種政治分裂:那些支持美國的人,卻不願意接受有著二分之一日本血統的大使」。

蘭科夫認為,哈里斯之所以被任命為駐韓大使,與他支持強硬路線有關:「在美國領導層,包括軍方高層,哈里斯幾乎被認為是最強硬的鷹派分子。」美軍航母編隊駛近朝鮮半島

特朗普對職業外交家感到不滿,相比之下卻更加信任軍界人士。因此,哈里斯與特朗普會找到共同語言。不過,哈里斯卻很可能與韓國官方發生某些衝突,因為後者更希望與北方通過對話解決問題,而且目前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預計,朝韓領導人將在4月27日舉行板門店會晤;在那之後,朝鮮還將與美國舉行領導人會晤。

俄羅斯國立研究大學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負責人阿列克謝·馬斯洛夫也認為,對哈里斯的任命可能為朝鮮半島和平進程增添變數,因為美國希望將半島和平進程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立場強硬的哈里斯很可能在北南之間以及半島與周邊國家之間製造隔閡,從而對談判進程造成負面影響。


這個消息到目前為止也只是消息或者傳言,也可能是作為所謂的「試探氣球」,即放出風聲,看看各方反應,這種做法也基本上是特朗普政府就位以來的一貫操作。當然,按照目前國會參議院的相關消息,原本很快就要進行的針對哈里斯澳大利亞大使的提名已經推遲。這種推遲也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的確可能存在變數。如果真的臨陣換將的話,我個人感覺可能反映出這樣幾個信號或者跡象。

其一,特朗普政府目前似乎仍就沒有太多可用之人。從競選到執政以來的專業人才缺乏的情況並未得到改善,而高度要求忠誠度和執行力的偏好加劇了人才荒,甚至內部決策圈在一些關鍵議題上的分歧也導致一些希望進入的專才(比如曾一度有望出任美國駐韓國大使的車維德)也無法最終讓各方滿意而進入特朗普政府。這種困境毫無改善的跡象。

其二,特朗普政府內部的軍方羣體在外交與防務議題上仍然具有極強的話語權。這個趨勢似乎沒有因為博爾頓出任總統安全事務助理而被削弱。試想,目前的傳聞是,軍人出身的新科國務卿蓬佩奧希望把太總司令派駐到對當前美國而言更具威脅的、更需要解決的地區安全議題的熱點地區,這顯然是掌握主導地位的軍方繼續強化主導權的趨勢。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將軍出任駐韓大使,未必意味著軍事行動的選項的可能性在增加。

其三,與所謂「印太」戰略相比,特朗普政府目前在亞太要做的事情,更多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構建新格局。特朗普政府目前的關鍵任務是解決半島事務、接觸所謂「對美國本土的威脅」、緩解國內壓力,還不是在亞太建構一個戰略框架。試想,美國駐韓國大使是在特朗普上臺之後才空缺的,也就是空缺了1年三個月,但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是從2016年9月就空缺了,也就是說已經空缺了1年7個月。如果特朗普政府更急於強化澳大利亞、從而構建「印太」的話,當然要儘快填補駐澳大利亞大使的位置,而且太總司令的身份簡直是太適合所謂「印太」了。但如果真的讓哈里斯轉任的話,那就是明擺著不傾向於優先強化「印太」,而是要儘快解決半島。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美國調整哈里斯出任駐韓大使,就有這個味道。然而筆者認為,如果哈里斯擔任美國駐韓大使,韓美關係可能陷入僵局。

哈里斯真的很有水平嗎?非也。此前,哈里斯已被提名擔任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澳大利亞似乎已經接受哈里斯。哈里斯不是全才,既能處理好美澳關係,又能處理好美韓關係。

哈里斯說話做事態度強硬,很難與韓國方面融為一體。文在寅多次說過,韓國要從美軍手中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這對軍人出身、擔任過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哈里斯來說,無異於是一種挑釁。然而,文在寅對此態度強硬。兩個態度強硬的人碰撞,硬碰硬是什麼效果?

文在寅在當選總統以前,就在一本書中寫道:韓國要敢於對美國說「不」。文在寅上臺後,因為沒有真正對美國說「不」,受到韓國民眾批評。哈里斯如果擔任美國駐韓大使,文在寅也許更不敢對美國說「不」,那必將招致韓國民眾強烈反對。長此以往,不要說影響韓美關係,可能文在寅的總統位置都難以保住。

再說,哈里斯從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被調整為美國駐韓大使,說明特朗普的不確定性還在延續。如果哈里斯願意接受這個調整,事情還好辦一些;如何哈里斯是「被趕鴨子上架」,顯然可以預見美韓關係的未來。 (毛開雲)


在24日,一則消息引爆太平洋南北兩端:特朗普可能任命哈里斯擔任美國駐韓國大使。

在特朗普上任後,面臨著許多的外交難題,其中駐外大使的空缺就是其中一個,而在這些位子中,駐澳大利亞大使和駐韓國大使是最受關注的兩個位子,而現在駐韓大使據說有了人選,那就是曾要擔任駐澳大利亞大使的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

從特朗普宣誓就職總統後,駐韓大使就一直空缺,而「特金會」馬上就要進行,但駐韓大使一直空缺,也讓特朗普飽受批評。在之前,哈里斯本要擔任駐澳大利亞大使,但是在前不久獲得美國國務卿提名的蓬佩奧在提名確認聽證會上承諾將儘快任命駐韓大使,而人選就是哈里斯,並且哈里斯也願意改任,現在就等特朗普的批准。

在美國歷史上,委派四星上將擔任大使只出現過兩次,分別是柯林頓時期向英國和中國派出四星上將擔任大使,哈里斯這是第三次,而哈里斯的強硬作風也眾所周知,並且他還參加過八場戰爭,也有過海外工作經歷,在這個時候被委派擔任駐韓大使,有媒體報道這一任命具有「別樣的意義」。有韓國網民表示,委派哈里斯擔任駐韓大使是「美國對文在寅不信任的表現」,而有韓國專家對媒體表示,在美國與朝鮮首腦即將會晤之際,美國駐韓大使的職位是必需的,雖然哈里斯被認為是鷹派,但是不要忘了他是特朗普信任的人,他的政策傾向和特朗普是一致的,但是特朗普的性格決定了哈里斯等人是無法影響到特朗普的對外政策的。


 根據多家媒體4月25日報道, 特朗普提名任命哈里斯為美國駐韓國大使。哈里斯不去澳大利亞了,轉而要去擔任美駐韓國大使。這個新聞令外界還是感到非常的意外,自從特朗普上臺一年以來,不知何故美國駐韓國大使一直處於空缺狀態。報道稱,4月24日特朗普政府提名美軍原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擔任駐韓大使。

哈里斯其人

實際上在今年的2月份特朗普已經宣佈提名哈里斯,擔任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 其實特朗普自己擔任總統也是一個意外,上臺以後顯得準備不足,十分倉促。很多的駐外使領館位置處於空卻等待,駐外官員一時配備不到位。就連特朗普的白宮執政團隊,也一下子配備不齊。

這一次對於哈里斯的任命,是在一個重要敏感的時間當口。特朗普作這樣的人事安排,應該還是有其對韓國的特別重視,特別是對韓國南北互動的關鍵時間節點上,是為當前韓國的現實形勢服務的。 哈里斯是一個美日混血後裔,1956年出生在日本的橫須賀市。其父親是美軍駐日本軍事基地海軍軍官,母親則為日本人,哈里斯從小在美國生活長大。

美國侯任國務卿蓬佩奧

曾經在美軍服役39年,2013年晉陞為美海軍四星上將。在美軍中被輿為「東亞通」,實際上哈里斯除了其母親是日本人,並沒有與韓國有過什麼特別的履歷經驗。 不過哈里斯一直是美軍裡面強硬的鷹派角色,特別是其在擔任美太平洋司令時期,經常發表好戰強硬的講話。哈里斯要求美軍將士隨時做好準備,哈有句名言說,「今晚就會開戰」。

據報道稱,這一次哈里斯作為駐韓國大使的提名,是美國侯任國務卿蓬佩奧的主意。蓬佩奧即將通過美國國會的批准出任美國務卿一職,蓬佩奧原來為美國中情局局長,也是美國當前政壇對外政策的一位鷹派人物。 據於此不用多說,對哈里斯的提名,完全是為了當前韓國的南北局勢變化準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