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英文教材:原則與評鑑
◎ 曾俊傑

 

前言

台灣的英語教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慢慢的從文法翻譯教學走向溝通式教學。語言溝通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不僅包括文法知能 (grammatical competence),尚須具備諸如言談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社會語言能力 (sociolinguistics competence)、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Canale & Swain, 1980) 等能力,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語言習得。在溝通式教學潮流的影響之下,教材設計者多採取情境式或功能性課程 (situational syllabus, notional/functional syllabus) 的編寫方式。前者的課程單元設計可能出現如:"At the post office"、"Buying a theater ticket"、"Asking the way"等主題;後者則包括:introductions、greetings、invitations、apologies、compliments、requests、offers、expressing opinions 等語言功能的練習。

面對各出版社或書商卯足全力開發的溝通式教材充斥市面,老師們一時之間可能不知該如何選擇一本適合學生程度,且能得心應手使用的理想教材。有鑑於此,本文將提供一些挑選教科書的原則及評鑑表單,讓老師們以此做為參考依據來評鑑教科書。

 

挑選原則

挑選教材像購買新家具一樣,有時候免不了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導致大家意見紛歧,不容易達成共識,這時候如果有個客觀標準供老師們參考,教材挑選就會變得比較容易。Quintero & Troncoso (2001) 提出一個挑選英文教材的方法:The CATALYST Test

  • C─Communicative?

    教科書是否採溝通式英語教學設計?學生使用了這本教材後,是否能夠使用目標語與別人溝通?例如課本裡大多是文法解釋說明,還是有很多語言練習,如配對對話與角色扮演等。

     
  • A─Aims?

    教材內容是否符合老師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大致可分為聽、說、讀、寫、字彙、文法,甚至於是整合式的教材(integrated course),端看老師的教學目標來選擇合適的教科書。

     
  • T─Teachability?

    教材是否好教?是否組織完善,易於使用?有些教材適合西方國家的學生使用,不大適合亞洲地區的學生使用。例如亞洲學生較喜歡獨自學習,不習慣合作學習,這時候老師可以注意一下教材裡是否多數練習活動都需要合作學習;考慮一下實際的教學情況來選擇教材。

     
  • A─Avaliable Add-ons?

    有沒有提供附加的補充教材?如:教師手冊、錄音帶、光碟、習作簿,甚至於網路服務資源等。

     
  • L─Level?

    教材是否符合學生的程度?教材的難度最好是學生程度往上加一級,例如學生程度為intermediate,老師可以選擇 higher intermediate 或 advanced 等階段的教材。

     
  • Y─Your impression

    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感覺。有些教材不但內容詳實,而且排版整齊,看起來就覺得很清爽;反之,則顯得擁擠雜亂。教材的選擇端看老師對教材的整體第一印象來決定。

     
  • S─Student interest?

    教材主題內容是否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過去的教材似乎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著重偉人傳記、道德宣揚這類嚴肅的題材。如果以現在的學生而言,他們可能比較喜歡討論電腦網路遊戲或者影視消息,這類題材點綴加入,頗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 T─Tried and tested?

    教材是否在實際課堂中經測試使用過?哪些學校使用過?評語如何?都可以做為挑選的參考。良好的教材在上市前,都會找幾個老師來評鑑,詢問老師的看法與意見,甚至於在實際教室裡試教過,觀察學生對教材的反應。

 

教材評鑑

以上的挑選原則給老師們一個紮實的評量架構,不會在書商、出版社提供一堆樣本書時,感到不知所措。起碼有些老師可以不再單以哪家出版社的書看起來比較漂亮,或誰的補充教材送的多為主要的選擇依據。雖然原則大綱已說明,然而有些老師可能需要更明確的評鑑細節,尤其當遇到幾本教材都編寫的非常不錯、難以分出上下的情況,這時如果有評鑑表 (ckecklist) 可用的話,就可以具體的進行評鑑,不再煩惱該挑哪一本教材,因為每張評鑑表的結果都可以分數呈現,易於辨別出教材的好壞。

本文參考了三份英語教科書評鑑表,分別是師大施玉惠教授(民89)的九年一貫英語科教科書審查歸準、Dawn Garinger (2002) 的評鑑表,以及美國洛杉磯地區學校的教科書評鑑表(2002)。三份評鑑表分別從各個角度來評鑑教科書,例如施老師的評鑑表分成七大部分,分別是教材整體評估、語言成分(發音、字彙、句型)、語言能力(聽、說、讀、寫及綜合應用能力)、編印設計、教學指引、學生習作、輔助教材與教具等。而 Dawn Garinger 則把評鑑表分成 Program and Course、Skills、Exercises and Activities、Practical concerns 四大部分。至於美國洛杉磯地區的ESL textbook 評鑑表則沒有明顯區分類別,表中有17個勾選題及9個開放性簡答題。

由於每個評鑑表使用的地區及適用的對象不同,所以呈現出來的內容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各有其優點。本文以施老師的評鑑表為基準,因為這份評鑑表是專為國內國中英語教科書評鑑所設計,評鑑項目鉅細靡遺。除此之外,再參考另外兩份評鑑表,然後整理出一份英語教科書評鑑表,該表只就課本中的聽、說、讀、寫活動設計及語言練習活動兩部分進行評鑑,原因是這兩部分是教科書的主軸,也是老師最熟悉、最容易掌控的部分,而且與學生的學習有最直接的關係。其他諸如整體評估、編印設計、或輔助教材與教具等則不列入,原因是多數的出版社的教科書印刷品質都已有一定的水準,加上所附的學生習作及輔助教材(如錄音帶、圖卡等)都相當精美,數量與品質都不用特別費心,而且這個對於語言學習而言只是個附加價值,並不是主要的評鑑重點。

  

結論

教科書市場競爭激烈,能在眾多教材中選擇出一本同時讓老師喜歡又符合學生需求與興趣的教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老師掌握一般教材挑選原則,也就是以溝通式語言功能情境課程為依據;加上評鑑表的勾選使用,相信很快就會挑選出令人滿意的教材。儘管如此,還是要提醒老師們,市面上並沒有一本教科書可以完全符合老師及學生的需要,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完美教科書,所以老師必須就所挑選的教科書,在必要時配合課程與學生程度予以調整,以適合各種教學情境。

 

 

參考書目

  • 施玉惠(民89):國小英語教材之評審─資格審 VS 選用審。《第十七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鶴。
  • Canale, M., & Swain, M. (1980).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1:1-47.
  • Garinger, D. (2002). Textbook selection for the ESL classroom.
  • Los Angeles Unified School District's Division of Adult and Career Education. (2002). Recommended Adult ESL/CBET Core Textbook List
  • Quintero, P., & Troncoso, C. R. (2001). Workshop session: the matter of selecting material.

 

作者簡介

◎ 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英文專任講師、台灣科技大學英文兼任講師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英語教學組博士班研究生

◎ 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