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近數十年來對華人社會產生極大影響。除了靠一枝筆道盡人生百態,金庸也將不少古典詩詞入作,提升了檔次,更有內容令人蕩氣迴腸。當中令人最為深刻的,必要數到《神鵰俠侶》的尾段引用這首李白的〈秋風詞〉或〈三五七言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綺紅飾演郭襄 (網上圖片)

小龍女對楊過的愛情貫穿整部小說,而郭襄更對楊過用情至深,終身未嫁。李白的〈秋風詞〉,將楊過與郭襄這段情有個完美註解,足以能牽絆人心。

乾隆《四庫全書·御定全唐詩》收錄了的秋風詞 (網上圖片)

金庸一系列小說中,有不少情節,均蘊含著許多中國傳統詩詞,配合宗教、民族等內容,也有氣功、樂器等融入武功,皆能言之成理兼有物,可見金庸擁有豐富的中國文化修養。

金庸擁有豐富的中國文化修養 (資料圖片)

1. 《射鵰英雄傳》中的〈題臨安邸〉

《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回,以以張十五說書、演唱〈葉三姐節烈記〉開場,借用中國舊小說的傳統,張十五以南宋詩人林升這首詩作結:「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影視中的楊鐵心與郭嘯天 (網上圖片)

這首詩後兩句不少人耳熟能詳,其詩意也簡單,是諷刺當國者不思北伐、收復祖宗的失地,只在新的京城中大興土木,歌舞不休。在《射鵰》中,郭靖、楊康二人的父親批評國是,就必以林升的〈題臨安邸〉最理想。當張十五回應楊鐵心:「說的是我大宋君臣,只顧在西湖邊上飲酒作樂,觀賞歌舞,打算就把杭州當作京師,再也不想收復失地、回汴梁舊京去了。」

2. 《倚天屠龍記》中的〈漁歌子〉

《倚天屠龍記》第五回,講到武當五俠張翠山赴約,與美貌姑娘於杭州六和塔下見面。當時下著雨,小舟上的美貌姑娘(亦即日後的張夫人殷素素)送傘給張五俠遮雨,傘上畫著遠山近水,數株垂柳,一幅淡雅水墨山水畫,題著七個字道:「斜風細雨不須歸。」金庸亦趁這個機會,讓張翠山這名書法大行家於讀者面前騷一騷:「傘上的繪畫書法出自匠人手筆,便和江西的瓷器一般,總不免帶著幾分匠氣,豈知這把小傘上的書畫竟然甚為精緻,那七個字微嫌勁力不足,當是出自閨秀之手,但頗見清麗脫俗。」

《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與殷素素邂逅一幕 (網上圖片)

〈漁歌子〉中這句名句,後來常被引用,包括金庸,用來形容置身於怡然自得、樂而忘返的境地中。金庸這個時候入詩,除了能與小說當時的細雨背景配合,還可體現張翠山與殷素素這番邂逅,改變了張翠山的下半生。

3. 《鴛鴦刀》中的〈神童詩〉

《鴛鴦刀》袁冠南初登場時,唸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然後更騙得太嶽四俠打劫不成,還要賠上白花花的銀子。以上四句詩出自北宋時汪洙的〈神童詩〉,當中後兩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據瞭解更加在宋代流行起來,成為我們認為一直以來,長輩教導晚輩的一句尋常俗語。

4. 《鹿鼎記》中的〈江州雜詠四首〉

「鎮將南朝偏跋扈,部兵西楚最輕剽」這兩句詩,被金庸放在第三十回的目錄中。這一回,金庸寫「老烏龜」吳三桂出場。平西王老烏龜有「三桂」之多,自然壓住了只得「一小桂」的小桂子賜婚使韋大人。詩中的「跋扈」能反映出小說中的吳三桂心狠手辣,將小桂子公公的拜把子哥哥楊溢之折磨得不成人形。至於「輕剽」則是指平西王治兵有方。

影視中的韋小寶與吳三桂 (網上圖片)

這一回還有韋小寶與吳三桂在書房中談話,說及白虎皮和畫了老虎、黃鶯的屏風。又有劫持蒙古特使罕帖摩,以及偷取第八本《四十二章經》。當時,吳三桂爵封平西王,鎮守雲南,正好借詩中的「南朝」與「西楚」來應景。

兩句詩出自清康熙年間查慎行的《敬業堂詩集·江州雜詠四首》,作者也與原名為查良鏞的金庸的同族,可見小說中的詩詞,除了與內容緊密關連,也能與金庸本人有連結。

《敬業堂詩集·江州雜詠四首》(網上圖片)

民國《清代學者像傳》中的查慎行畫像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