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一個謎一樣的女子,她也曾被胡蘭成深情的稱為:民國世界裡的臨水照花人。關於張愛玲和胡蘭成之間的愛情,我認為,即便他們的愛情有始無終,也終究在張愛玲的素色人生中留下了絢麗的色彩。

那麼張愛玲為何愛胡蘭成卑微到了塵埃裏?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胡是張的初戀,戀愛中的女人常常將自己放渺小,甘願為對方付出一切。

四十年代的張愛玲憑藉無可比肩的才情和氣度在上海文壇綻放光芒,敏感而細膩的她,用極富才華的筆調創作了小說《封鎖》,一時風光無限。也正是因為這部小說,一個叫胡蘭成的男人走進了她的生命。

胡蘭成看到了張愛玲的小說和刊登的照片頓時被吸引了,沒來的及顧及家中妻室,千方百計的找到張愛玲的住處。23歲的張愛玲不喜社交,一人獨居。從她從小的家庭環境,就可以知道她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不喜與人交往,不是真的不喜,而是害怕收到傷害。

直到胡蘭成的出現,她就知道,他是她今生逃不過的劫。38歲社會閱歷豐富的成熟男人,侃侃而談,他所描述的世界是張愛玲從未看到的。他的經歷,他的情話,他的擁抱,都讓張愛玲歡喜,想要依賴他。

所以「見了他,她變的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這是張愛玲特意題在一張照片上的一句話,只因胡蘭成無意間提起這張照片裏,有著她掩不住的絕代芳華。

二,胡蘭成腹有文墨,讓文藝女青年張愛玲很是崇拜佩服。

對於張愛玲的各個作品,胡蘭成這位「江南才子」也有超乎尋常的獨到見解,並非刻意逢迎。這讓張愛玲有一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覺。

她說「好的知己,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天性中最美好的部分來。」顯然面前頗通人情世故,口若懸河,妙語連珠的男子,早被她當成知己了。

張愛玲喜歡安安靜靜的聽胡蘭成講他的文學思想,縱橫捭闔的政論,還有偶爾的碎碎念。她她崇拜他,愛他也敬他。

她說:「女人要崇拜才快樂,男人要被崇拜才快樂。」所以,她站的很低很低來仰視胡蘭成。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張愛玲也一樣,她願意做任何事情來讓胡蘭成開心歡喜。

是的,她愛了,愛的很深,無論生活,還是文學,她都願意將他放在前面。她願意把自己毫無保留的低到塵埃裏。

那麼胡蘭成辜負了張愛玲嗎?

答案是肯定的!他背叛了他們的愛情。

一,他背叛了他們的婚姻,違背了他對她的誓言

也許有些情註定會被辜負,有些人也註定會被傷害。當初頂著重重壓力結婚的兩個人是那樣堅定。別人說他拋妻棄子非良人,說她是破壞婚姻的第三者,沒有儀式,沒有親朋好友的祝福,張愛玲都可以不在乎。只因為他贈她的八個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可胡蘭成終究還是個有野心得政客,謀事不成,逃忙在即,頹唐的境遇裏依然難掩風流本性,和一個大戶人家的姨太太私奔同居。

得知胡蘭成的地址,張愛玲風塵僕僕的趕過去,怕他喫苦,怕他過得不好,然而四目相對時,胡蘭成的眼裡都是躲閃。一個女人從他身後走了出來。張愛玲瞭然,胡蘭成背叛了他和她的婚姻,違背了他對她的誓言。

二,他背叛了他們的愛情,放棄的那麼乾脆,那麼絕情

失蹤很久的丈夫另結新歡,張愛玲沒有爭吵質問,沒有痛哭流涕,而是三人平靜的在桌上喫了一頓飯。臨行時她對他說: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我不會去尋短見,也不會去愛別人,我將是自己萎謝了。她知道,他對她已無半分情意,否則又為何會傷她至深?

最終張愛玲懷著一顆孤獨的,失落的心回到了曾經帶給她幸福和光榮的城市。如今這個城市少了一個人,變成了一座空城。她的心,也似乎變成了一座空城,城門再也不會對誰打開,再也不用對誰低眉,再也不讓人和事傷害。

一切繁華落盡,回首種種往事,她不曾後悔愛過,也不曾後悔沒有挽留。她終究還是自己,飲過悽涼的回憶後,更願意將記憶定格在最美好的回憶中。

可她終究還是於心不忍,依然不夠決然,把自己的稿費給胡蘭成當救濟之用,也許那時已經與愛情無關了。

但渣男胡蘭成曾經對她的好,曾經帶給她的快樂,將是她這輩子最彌足珍貴的回憶,她放不下,也得不到,就只好封存了,屬於她一個人的傾城之戀。

小編想說,學會識人,遇到對的人要珍惜,遇到錯的人要及時止損,珍愛生命,遠離渣男。


」愛情從希望開始,也由絕望結束。「張愛玲愛胡蘭成卑微到塵埃裏,而胡蘭成卻負了癡情而尊嚴愛著的張愛玲。家世顯赫,又自帶流量光環的民國大才女張愛玲,為何會愛胡蘭成卑微到塵埃裏?而胡蘭成卻負了深情的張愛玲呢?或許通過瞭解張愛玲人生三次重大選擇,此謎題也就解開了。

1、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方向

1920年張愛玲在上海一個顯赫家庭中出生。祖父張佩倫是清末名臣,祖母李鴻章長女李菊耦。家庭教育原因,父親張廷被調教成為一個思想迂腐的遺少,而母親黃逸梵則是新式女性。

這種結合註定張愛玲從小無法擁有父慈母愛的溫暖。不堪忍受封建家庭束縛的黃逸梵,拋下年幼的張愛玲兩兄妹,與小姑子一起出國留學。

此時的張愛玲只有4歲,正是需要父母關注與陪伴的情感依戀與人格初步形成期。母親黃逸梵卻在這時離開張愛玲,直到張愛玲8歲時纔回來,但同時也帶回了快樂給張愛玲。

只是好景不長,張愛玲父母終因觀念不同而離婚,黃逸梵再次拋棄女兒遠走她國。

張愛玲17歲那年,離婚多年的母親張逸梵從歐洲回到上海。高興的張愛玲在母親那住了兩個星期,並面臨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

從母親黃逸梵那回家後,後母恨張愛玲不跟她打招呼,不把她放眼裡,於是訓責並掌括張愛玲,同時挑唆張愛玲父親。正在抽大煙的父親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下樓,揪住張愛玲頭髮,對她拳打腳踢。張愛玲被打倒躺在地上了,還被一陣猛踹。接著被關進張府一間空房裡,由巡警看守。

在此期間,張愛玲得了嚴重痢疾。她父親既不給她請醫生,也不給她買葯。張愛玲在這種境況下病了半年,依然捱了半年差點死掉,卻始終都不屈服。

她託人帶信給母親黃逸梵,說以後想要跟著她走。結果黃逸梵回話:「你可要想好,跟父親,自然是有錢的;跟了我,可是一個錢都沒有。」張愛玲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在她看來:不能有尊嚴地活著,毋寧死。

尊嚴在張愛玲父親舊式觀念裏或許不值錢,但在張愛玲看來卻是唯一值得擁有並值得爭取的東西。

2、人生第二次重大選擇:自立

投奔母親後,學習成績優異的張愛玲,以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英國倫敦大學,因戰事只有轉到香港大學。

在香港大學讀書,張愛玲得不到母親支助,生活異常艱辛。不但如此,她母親還把她的獎學金拿到牌桌輕易輸掉,讓張愛玲的心如墜冰窟。更為讓人心寒的是:在張愛玲最需要錢的時侯,她母親黃逸梵再次遠赴歐洲。

香港淪陷後,香港停學,張愛玲想回到上海繼續完成學業,她寫信向母親求助,卻再次遭到母親無情打擊:不僅沒寄錢給她,還要她趕緊嫁人。

張愛玲面臨人生第二次重大選擇:是早早的嫁人成為男人附庸?還是靠自已努力過自已想要的人生?

她選擇了後者:退學賣文。開始她寫些短文賺些小稿費,一段時間穩定後,開始寫小說。

雪萊曾說過: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從前生活淬練,讓她成為一個不輕易去依賴別人,不把別人當成自已的精神支柱。不論任何境況,學會獨立面對經營自已尊嚴與美好。

投稿過程經歷多次挫折後,她遇到了生命中第一貴人:《紫羅蘭》雜誌主編周瘦鵑。沒多久,張愛玲第一部小說《沉香屑》發表,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緊接著《傾城之戀》《金鎖記》接著面世。短短兩年時間,張愛玲紅遍大半個中國。

彼時在南京養病的胡蘭成無意中看到張愛玲的《封鎖》,讓他驚為天人。他通過雜誌社找到張愛玲住址後登門造訪。張愛玲恰好外出辦事,胡蘭成細心的留下聯繫方式。

張愛玲回家後看到胡蘭成留下的字條感到驚喜異常。胡蘭成雖是汪偽集團的文化漢奸,但對從小極度缺愛與關心的張愛玲來說,卻是難得的知音。

隔日張愛玲就去拜訪胡蘭成,胡蘭成對她當面讚美貼心而不失高段位的才華。他誇她的文章,像踩在鋼琴上,每一步都能發出音樂....

胡蘭成註定是張愛玲此生的「毒藥」。張愛玲很快淪陷在胡蘭成的甜言蜜語裏。如熱戀中的所有人一樣:」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3、第三次人生重大選擇:婚嫁

1944年,24歲的張愛玲面臨人生第三次重大選擇:胡蘭成向她求婚。胡蘭成雖是當時著名作家,但卻在汪偽手下任宣傳部政務次長,同時兼職汪偽集團機關報《南華日報》總主筆,撰寫很多有關賣國言論,是名符其實的」文化漢奸「。

嫁給胡蘭成的後果可想而知,走到大街上都可能被眾人唾沫淹死。但張愛玲卻義無反顧地答應了,她的眼裡只有懂她的人。正如她所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會原諒現在的我。「

他在送給胡蘭成的照片背面寫到:「遇見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裏去,但她的心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很多人為張愛玲不值和惋惜,但張愛玲卻認為:愛就愛了,不問值得不值得。一張簡單的婚書:張愛玲與胡蘭成成為夫婦。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胡蘭成開始隱姓埋名的逃亡生活,但依然不改」渣男「特質。他有句精典名言:「常時看見女人,亦不論是怎樣平凡的,我都可以設想她是我的妻。」

胡蘭成一路風流,直到逃到溫州後,又勾搭上了寡婦範秀美。與胡蘭成分離半年的張愛玲,千辛萬苦找到溫州時,看到的是胡蘭成對範秀美無盡體貼。更過份的是:胡蘭成居然還要張愛玲給範秀美畫像。

心性孤傲的張愛玲眼含熱淚問:「你與我結婚時,婚書上寫『現世安穩』,你給不給我安穩?」胡蘭成始終不肯給正面回答張愛玲。

有句話:「但凡死纏爛打的人,大都不是真的深愛你,那只是在跟自己賽跑。真正愛你的人,做不到死纏爛打。因為自尊不允許。愛就是把最好的一切給予對方,包括尊嚴。」

得不到答案的張愛玲,無奈之下冒著傾盆大雨離開。但接下來的幾個月,張愛玲還是常常給胡蘭成寄生活費。

1947年,胡蘭成在一所中學找到教書的安穩工作。這時張愛玲才寫了一封訣別信給胡蘭成:「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同時把《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全部稿費30萬元全部給了胡蘭成。從此與胡蘭成橋歸橋,路歸路。

很多人說張愛玲愛得卑微,一生被胡蘭成所害,其實胡蘭成只是張愛玲生命中的一個過客。張愛玲一生中最恨的就是:「愛得不徹底,恨得不徹底,忘記得不徹底,就連盲目得都不夠徹底。」

世界上最堅強的人是獨立而有尊嚴的人,而這種人才是自已生命和靈魂的唯一合法主人。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胡蘭成是張愛玲第一次付出真心去愛的人,我認為所謂卑微到塵埃裏是愛情中兩個人的位置所置。胡蘭成是付出的少的那一位,他隨時可以對人動情,只要有女人的地方,他隨時能找到自己的獵物。無論對方是十幾歲的少女還是帶孩子的少婦,只要遇到胡蘭成,胡蘭成都會為他們傾倒並展開攻勢。

哪怕在逃亡路上,胡蘭成也沒有閑著過。張愛玲則是第一次談戀愛,時年23歲,遇到一見面就求婚的男性,很快付出真心、墜入愛河也很正常。戀愛中的兩個人地位不對等,當然顯得一個卑微,另一個高高在上。

張愛玲有一種固執的不佘不欠的心理,在戀愛初期,胡蘭成曾經給予過她經濟上的援助,她後續的很多心理有點像是還債,比如固執地要還給他錢,哪怕剋扣自己的生活費。不過當然,愛的成分還是更多,不然,胡蘭成當初跟她解釋小周和範秀美等情婦的時候,用一種拙劣的「牙齒論」,她明知荒謬依然無法痛斬情絲。

胡蘭成說,既然都是好的牙齒,就應該共存,不應該拔掉任何一個,這種解釋婚外情的騷操作令張愛玲「駭笑」,然而依然糾結了一段,直到收到一筆編劇的稿費,可以還清胡蘭成,她才寫了訣別信,連稿費一併寄給胡。

張愛玲之後遇到的愛人,如桑弧等,也曾真心愛過,但是她晚年在美國,做夢依然夢到的是胡蘭成,夢到他們有一所漂亮的山間房子,有孩子歡樂地奔跑,醒來她開心了很久。

初戀總是這般難以割捨。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戀愛發生在1944年到1947年,胡蘭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香港女作家蔣芸曾對他有一個精準的描述,他是一個一生「沒有停止過利用女人的男人」,而張愛玲雖則男女情事的文章寫得撒豆成兵,但在愛情上卻沒有經驗,她初登情場,就遇見了胡蘭成這樣一個男人。

【張愛玲】

胡蘭成眉眼英秀、風流倜儻,到處拈花惹草,有過的女人如同過江之鯽,又有才學,他在張愛玲的面前,本來應該一開始就佔據主動地位的,但並非如此。兩人的緣起,是胡蘭成在《天地》上發表的《論張愛玲》,文中將她和魯迅相提並論,張愛玲雖然激動,但胡蘭成初次拜訪她的時候,她竟然將他拒之門外,今天的我們已不知道,被拒的胡蘭成心中,是否起了一絲較勁的意思呢?

情場恰如戰場,是不可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的,很快張愛玲去找了胡蘭成的,兩人開始談論起文學,胡蘭成自然將交談的主題放在張愛玲的文字上,張愛玲發現,他們的見解有很多不謀而合的地方,胡蘭成國學功底深厚,張愛玲不管說什麼,他都能接得上,並且還有所闡發。

到了再一次見面,兩人又談起中西文學的話題,胡蘭成說《西遊記》《紅樓夢》勝過《戰爭與和平》以及《浮士德》,張愛玲則理所當然地贊同,再談到現代西洋文學時,胡蘭成有意談起莎士比亞、雨果,結果遭到張愛玲的否認,張愛玲並不覺得這些有多好,她也不覺得蕭伯納、勞倫斯的作品好到哪裡去,張愛玲這樣天道無親的姿態,令胡蘭成對其他女性慣用的那種呵護竟無用武之地,他告訴張愛玲不要受他的影響,張愛玲卻笑著說,她雖然不贊同他的想法,但她還是愛聽他的話。

這一日胡蘭成回去,便給張愛玲寫了第一封信,張愛玲覽信之後,還是對胡蘭成在信中展現出來的才情所惑,兩人從此轉為男女之情。張愛玲以為胡蘭成給予自己的,將是生命中缺少的父親般的寵愛、兄長般的依存、朋友的理解、知己的友誼以及情人的熾烈——說實話,這些胡蘭成並不是沒有給她,但他所給的,又不僅僅是她,誰讓世上還有那麼多的美人需要他去關照呢?

他在和張愛玲熱戀的時候,還和當時上海灘另一位紅極一時、張愛玲的好友蘇青偷情,去武漢時,又和一位周小姐不清不楚,抗戰勝利之後,張愛玲去溫州鄉下看他,胡蘭成卻給了她當頭一棒,把她呵斥了一番,只因她驚擾了與他在患難中結合的範秀美,並且胡蘭成認為她應當大度,為什麼呢?因為她是聰慧獨立的,她不應該爭風喫醋辱沒斯文的,他對她沒有一句安慰,只是告訴她,如果他不得不離開她,他雖然不會去尋短見,但他將會枯萎——然後這場感情他最終如何選擇,胡蘭成卻始終不曾給張愛玲一個答案。

【曾與陳公博相戀的蘇青】

其實張愛玲又何嘗不知道胡蘭成不可能對她專一,他不但在情場朝三暮四,在政治上也是個靈魂卑鄙的漢奸——可是即便如此,張愛玲為了還能和胡蘭成廝守,竟然希望日本侵華戰爭能夠繼續下去,為了讓胡蘭成順利逃亡,她還給他購置了大衣。甚至她在和胡蘭成離異三十年後,她對胡蘭成那份深厚的感情,竟然一直沒有改變,用了半年時間寫作自傳體《小團圓》,多麼可怕的愛情,她在《小團圓》中,將胡蘭成寫得無比可愛,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堅決按照原貌發表。由此不難窺見,她愛的很可能不是胡蘭成本人,而是經她加工過的英雄化了的胡蘭成,而她一輩子根本無法擺脫胡蘭成的夢魘了。


文 / 攬秋實,不絕

這句話成了一件審不清的公案,因為張愛玲從沒表態過自己對胡蘭成說過這句話,這只是胡蘭成在自己的作品「今生今世」裏的片面之詞。

張愛玲初識胡蘭成是因為胡在雜誌上寫了篇批評,說張愛玲好,當蘇青把這件事告訴她的時候,說胡是汪政府的官員,而緊接著,胡就入獄了。

這種未見其人先聞其事的初識最具想像空間,更不用說他還入了獄,很戲劇性。

胡蘭成出來之後就急著去找張愛玲,這種急源自他對張才學的欣賞,所以在獄中,還不知張愛玲性別的時候會想:

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

如今,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兩人的一生,或許真是兩個男人才好,沒有愛恨糾纏,反能將欣賞善始善終。

相識不久,胡蘭成問張愛玲要那張在《天地》雜誌上的照片看,雖然於不算太熟悉的男女來說,這種要求有點失禮,但因之前張愛玲看到過胡蘭成對某些人物的輕藐神氣,開始對他有了崇拜感,這種崇拜讓她變得順從。

張愛玲給了胡蘭成兩張照片,她在書裏沒有說過自己在照片背後寫過字,按說也不會故意隱瞞,她連兩人的私生活都描寫了,這種酸腐文字自然不會介懷。

而胡蘭成卻說照片背後書有: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胡蘭成是個非常自戀的男人,尤其在女緣上面,一直自認沒有自己拿不下的女人,也確實,他這一生的桃花成就都大於其它成就。

他認為張愛玲認識他幾天後心情煩躁叫他別去她家裡了,是愛上了他,而張愛玲卻是因為姑姑說胡蘭成天天來,似有抱怨的意思,並且一個男人總是來,兩人關著門聊很久,確實窘得慌。

兩個都是自命清高的人,又都高估了對方與自己能心領神會,誤會著誤會著,都以為被愛上了,然後付出愛。所以後來胡蘭成會說:

我們這是對半,無所謂追求。大概我走了六步,你走了四步。

這種在感情上誰先誰後的討價還價是明擺的自視過高,顯得主動追求來的體現不出自己的魅力,全然忘了一開始自己是怎樣找人追問她的地址,以及之後是怎樣上門求見遭拒的。

張愛玲並不與他爭辯,只是笑笑。這是張的坦然,也因此襯出了胡蘭成一個男人的小家子氣,一定要在男女情事上顯示自己的優越性,那是因為你這個男人沒有其它的成就。

張愛玲想要的是自童年後就失去的安全感,胡蘭成是汪政府的官員,她以為他能給她安全。

儘管相識之初她就知道他有一天難免會逃難,但生在亂世中無所依靠的女人,哪裡顧得上那麼多,能抓到什麼就死死拽住,那怕是稻草也是生機。因而在胡蘭成打了她公寓看門的大個子之後,她會對好朋友說愛上了他。

她愛上的不是他這個人,是他的力量,是她在柔弱無力的生活中,那個敢於揮拳的他的力量。

張愛玲記憶裏是兩人生活中的點滴細節與內心變化,而胡蘭成的記憶裏,全是兩人在一起聊文學故事和張愛玲對古今文學的敏感性與獨到見解,這令他驚訝,同時又因為這樣一個奇女子是他的女人而自豪。更不用說這個女人還有顯赫的身世背景與文壇地位。

因此他在各個場合各種朋友面前都要提及張愛玲,久而久之,兩人在一起的傳言就出來了。

胡蘭成要與張愛玲結婚他就得離婚,在這之前,他的第一任夫人,鄉下娶的老婆已經去世了,第二個瘋了,第三個年輕漂亮,曾是秦淮歌女。

為了與三夫人離婚,又因張愛玲說要還母親的錢,他兩下都周全後,欠下了債。所以後來他說:

「我去辦報是為了錢,不過也是相信對國家人民有好處,不然也不會去,」「我是像開車的人一隻手臂抱著愛人,有點心不在焉。」

張愛玲感到一絲涼意,也有歉意。涼意是此時他已有了周訓德,歉意是如果不是她,他也用不著為了錢做這樣一些事。

所有的故事一開始都是好的,兩人也是真的用心過,或許張愛玲用心是為了依靠,也或者是心中幻想的愛情需要載體。胡蘭成的用心是張愛玲的身世與才華能滿足一個男人的虛榮心以及佔有慾。

就像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裏說的: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她想要在一個處處留情的男人那裡,自亂世中找平凡安定的生活,哪有那麼容易?

張愛玲送給他的是一張老照片,那背後的字或許是胡蘭成記錯了,或者是她寫給另一個男孩的,或者確是寫給他卻忘了。

已不重要,能忘記的事都是不重要的事,低到塵埃裏去的不是她的身子骨,是文字裏的小小伎倆,俘獲獵物用的。

胡蘭成無疑是很可笑,他的新戀情從不隱瞞,甚至是沾沾自喜的忍不住要告訴張愛玲,想得到她對他新歡的讚美,想得到她的忌妒。這種變態心理的滿足慾望,凌駕於一個女人情感的苦楚上,他從不自以為卑劣無恥,反倒到是張愛玲的不以為意一次次的讓他不安。

終於在胡蘭成一路逃亡一路桃花的失望下,張愛玲有了自己的第二段感情,向他提出分手。

說胡蘭成負了張愛玲也成,其實說是張愛玲負了胡蘭成也對,那個自負的男人一直認為張愛玲是用生命在愛他,永遠都不可能主動離開他,這一記耳光,很響亮。

張愛玲曾寫過一首小詩給胡蘭成:

他的過去裏沒有我,

寂寂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

空房裡曬著太陽,

已經是古代的太陽了。

我要一直跑進去,

大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呀!」

胡蘭成並不是很喜歡,畢竟他的生活從沒空過,只是他不知道:你一直豐富,未必別人就一直空著等你?

他蹭了她的名,做了一世漢奸;她路過他的人生,一世悽苦!


張愛玲愛胡蘭成,簡而言之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求不得。

我記得天龍八部裏有三位正面的主角,第一是虛竹,他想做個和尚,但卻是成了靈鷲宮的主人,面對一羣美女;

第二是段譽,他宅心仁厚,就想著追姑娘,想要單純的愛情,卻被父親逼迫著當了皇帝;

第三是蕭峯,他追求的是坦蕩磊落,俠肝義膽,但卻落得個為自己族人不容的地步。

所以,人生之悲,在我們俗人看來,不過是那三個字:求不得。

而張愛玲是否愛胡蘭成以至於卑微到了塵埃,胡蘭成是否負了張愛玲,這都是一段緣與怨。人生總有遺憾,不圓滿,坎坷,但這纔是真實的生活,求不得就去追求,得不到就去仰望,這樣心裡有盼望,挺好。


張愛玲名言,「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就是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愛情。

1944年,在上海,大漢奸,也算是文學才子胡蘭成追張愛玲,兩人真心相愛,於是簡單辦了婚禮,只有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為證。「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他們的戀情堪稱是傾城之戀。

1944年11月,胡蘭成到湖北武漢接編《大楚報》,開始了與張愛玲的長期分離。有一天,胡蘭成在路上遇到了轟炸,跪倒在鐵軌上,以為自己快要被炸死了,絕望中,他只喊出兩個字:愛玲!

然而,胡在武漢卻愛上了一個武漢護士周訓德,並又與其進行了婚禮。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蘭成作為漢奸開始了逃亡生活,逃到了浙江,並勾引上他年輕時候住過的斯家老爺(已死)的小妾範秀美,並公開以夫妻身份相稱。剛離開張愛玲、周訓德的胡蘭成,此刻又與範秀美在一起,可見他的濫情!張愛玲去找他,三人在旅館相見,知道胡已不愛她,她傷心欲絕。

就這樣,張愛玲還不斷給胡蘭成寄錢,維持他生活。50年代初,胡蘭成移居日本,與上海大流氓吳四寶的遺孀佘愛珍同居。而張愛玲也已離開大陸到了香港,後來移居美國。並曾找胡蘭成借書,留有美國地址。

胡蘭成大喜,以為舊情可復,又以為張愛玲還很欣賞自己,便馬上按地址回了信,並附上新書與照片。等到他寫《今生今世》的上卷出版之時,他又寄書過去,作長信,為纏綿之語。張愛玲一概不回,最後才一封簡訊,告知她對他已無依戀。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這是張愛玲謝過的一段話,很多人說,她寫的就是自己和胡蘭成。張愛玲為這個「負心」的男人付出了太多太多,甚至錯過了三次本該屬於自己的婚姻,從而選擇了這個男人。

胡蘭成曾為張愛玲癡迷過,但是卻不是一個專情的人,至於胡蘭成迷戀了張愛玲多久,估計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如果有另外一個女人早一點出現在他眼前,或許就結束的早一點罷了。

能讓張愛玲這種自命清高的女子低到塵埃之中,甚至滿心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兒,只能說明自己太愛對方,不奢求什麼,哪怕只是平凡的幸福就知足了。

現在的知識界給胡蘭成頭上戴了幾頂帽子「濁物」「大種馬」「流氓才子」等等,實質看來,當時的環境下,豈是一個胡蘭成,類似胡蘭成這種人多著呢。自從接受了外國新潮的思想之後,胯下之物也便的新潮了,所有的舊觀念要拋棄,倫理也要拋棄,羞恥心或也可拋棄,於是造就了一個個的薄情寡義的「流氓才子」。

胡蘭成負了張愛玲嗎?當時負了,不過也是張愛玲一廂情願的罷了。


張愛玲七歲就會寫小說,不得不承認她很早熟,早熟的孩子都比一般孩子對事物的參透力更強,而且早熟的孩子性格也會更立體。張愛玲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從她的文學作品、為人處事、愛情觀就可以看得出來她是一個靈性覺悟力很高的人。尤其是她和胡蘭成的婚戀關係你可以看得出張愛玲是一個用真性情處事的人,她一直都在尊重胡蘭成的選擇,甚至沒有對胡蘭成有過多的譴責,相反她和胡蘭成離婚時她還給了胡蘭成一筆錢。多數人說她愛他確實低到塵埃裏去了,其實這就是張愛玲對愛的理解,因為太懂愛了,她尊重了胡蘭成的性格特點,做到了我愛你我用你喜歡的方式愛你,當一段情結束了,張愛玲明知胡蘭成無法把句號劃圓了,於是她用錢來解決,做到了體面和慈悲。這就是女人本該擁有的溫婉,只是剋制不住動物本性的胡蘭成他消費不起張愛玲這種帶有靈性的愛。她們的愛情就是典型的情感比例不對等,如果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愛淺薄點,也許才符合人世間的感情常理。如果張愛玲做得到《延禧攻略》裏的魏瓔珞那般她就贏了??


民國時期的一代才女張愛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張愛玲的經典語錄是很多人的愛情嚮往,很多人都把張愛玲的話當做自己的簽名。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代才女也有愛一個人卑微到塵埃裏的時候,就好像張愛玲說過的一句經典的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胡蘭成是張愛玲的初戀。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及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之戀」。那時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可能因為從小缺乏父愛的原因,所以她對胡蘭成有種依戀,胡蘭成也懂得張愛玲,懂得她的高貴優雅,懂得她的所需,懂得她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僅僅因為這些「懂得」,就成了張愛玲愛他卑微到骨子裡的原因吧!

愛玲本身就不是一個世俗之人,她不以塵世的價值觀去品評一個人。她沒有什麼政治觀念,只是把胡蘭成當作一個懂她的男人,並不在乎胡蘭成是不是汪偽政府的漢奸;對於胡蘭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並不想到天長地久的事。她在一封信中對胡蘭成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裡來來去去亦可以。」也許她只在乎胡蘭成當下對她的愛,其他的,她都不願多想。胡蘭成的年齡比她大出很多,在她眼裡胡蘭成成熟魅力這也許成了她愛他的原因。

但是胡蘭成並不是個負責任的男人,在時局動亂的時候,他在南京結識了一位小護士,並與她舉行婚禮結為夫妻。而此時的張愛玲並不知道小護士的存在,還常寫信給胡蘭成告訴他一些生活中的瑣事,而他卻忘了張愛玲的存在!直到後來胡蘭成回到上海才將此事告訴張,張感到很驚訝!因為張對胡的愛是堅貞不渝的,相信胡也一樣。知道這件事,張很傷心,但她仍然愛著他,所以默默的承受著一切傷痛。

時局大亂,日本投降了,胡蘭成的末日也快到了。在他隱姓埋名逃往的日子裡,又認識了一位中年婦女範秀美,並愛上了她。這時的張愛玲尋夫心切,一路尋找胡蘭成,當找到他時,他身邊又有了範秀美,張愛玲已經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有沒有挽回的餘地了。有一次,胡蘭成有機會途徑上海,在危險之中,他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牀前道別,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水漣漣,哽咽中只叫了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其實這份愛情在胡蘭成與護士結婚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胡蘭成並不是一個對愛忠誠的人,他邊走邊愛只適合做個情人不適合做一個終身伴侶,但是張的深情想必也是令胡有所愧疚,最後胡來向張告別,這段早已結束的感情正式的畫上了句號。胡的確辜負了張的深情,就像張自己說的一樣,每段感情開始的時候都有他存在的理由,結束時也有他結束的必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