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确定这孩子18岁吗?

上周日,也就是《创造营2019

》播出后的第二天,微博上挂出了这样一条热搜——#周震南才18岁吗#

路人怕是一脸懵,不论是对周震南这个名字还是「18岁有什么好惊讶」的清奇逻辑都充满疑惑。

而对于连追六期《创造营2019》的老阿姨我来说,一个网民常用句式恰好能表达我看到那条热搜的第一反应:「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啊!」

摘抄了一些<周老师语录>,大家自行感受下这逼人的超龄感:

说句残酷的话,除了我们八个人以外,没有人会在意你有多努力,大家只在乎到底什么结果。我觉得在这么幸运的时代,只做一个事情就是努力,像郭老师(郭富城)他们那个时代,你除了有一身本领,你还得找机会,那个时代没有这种机会。——《创造营2019》第四期

其实上台,我一贯的想法是什么,上台之前我是学员,上台之后我是艺人。艺人的话一定是要传达事物的,因为它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职业。我是来公演,我是来比赛,不,我们是演唱会。真的不是说,我上来唱首歌,帅帅,酷酷,结束。没有意义,我想做的是,这首歌一两年之后还有人模仿。——《创造营2019》第六期

你觉得家庭背景会带来创作的局限吗?

这样或许很难和普罗大众产生共鸣?我不觉得。每个层次都有每个层次的苦,大众只是人比较多的群体。但我为什么要和大众有共鸣呢?音乐的力量难道就只有共鸣而已吗?——VOGUE采访

总结:理得清行业形势、艺人使命,参得透众生皆苦,对于自己有清醒认知。

上台前是学员,上台之后是艺人

做男团耍酷卖萌不就可以了吗?18岁不都是稚气又懵懂的吗?可他明明有著异常超龄的沉稳和眼界。不论是炯炯有神、若有所思的小眼睛,还是稳健的行事做派和台风,都尽显大将风范。

从目前的实力排位来看,周震南很有可能是最终成团C位出道的那一个。虽然拿得好名次只是开始,之后的路比象牙塔内的battle艰难n倍,但莫名感觉他会走得很顺,因为至少,他独有的清醒和远大的格局已足以令其少走许多弯路。

这样的预言自然是有对比在的,初代选秀的前辈们走得那叫一个坎坷曲折:有的持续不断问著「why me」解锁盛名之后的迷失,有的罢唱罢演以过激的方式表达不满,有的频繁解约在跌倒爬起间摸著石头艰难前行……

可回想他们比赛时的懵懂和青涩,好像一切又不无道理,05超女亚军周笔畅就说过:「那时候以为出道当歌手,只唱歌就可以了,不用干别的。」

不知在后台候场的张远是否也会有类似于我的恍若隔世之感,作为局中人,他可是亲历选秀时代更迭的见证者。

02

初代选秀:文艺版普通高考

时间倒回07年夏的快乐男声。

当年的选秀不算是真人秀,今天30进20,下周20进15,每一期都以舞台呈现为主。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型歌唱比赛,比拼技能比较单一,在不需要观众投票的基础选拔阶段,主要看唱功,就好像我们的高考只看成绩一样。

那时,舞台还没那么壕,灯光还没那么闪。还有评委席,一眼望去,散发著一股<我们曾经红过>的出土文物气息,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再就业繁荣景象。

再看那一届选手,相对于超龄,他们可能更想要保持冻龄状态,因为<高龄参赛者>真的不在少数。进入总决赛的13强里,陈楚生,26岁;张杰,25岁;吉杰,30岁;王铮亮,30岁……(而在《创造营2019》里,25岁的刘也已经被尊称为<也哥>了~)

他们就好像是高考制度恢复后循著一线光明而去的年轻人,年纪不算小了,大多已有工作,摩拳擦掌搭乘姗姗来迟的时代列车,企图脱离既定轨道驶入柳暗花明的美丽新天地。

快男13强

陈楚生和张杰参加比赛时已是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只是际遇不佳,他们需要通过比赛打个翻身仗;

吉杰和苏醒,一个已是500强企业的白领一个是澳洲学商的海归,他们需要通过比赛给按部就班的人生敲开一个闪亮的豁口。

此前,超女已经成功办了两届,快男是第一届,参照「师姐们」的一夜成名、逆天改命,他们一定也对比赛后的日子赋予无限期待和遐想,就好像备战高考时的我们,再苦再难一想到大校园、睡懒觉、谈恋爱就动力满满。

而出道后发现好像跟想的差别挺大,便迅速陷入茫然无措之中。

03

如今的选秀:英式精英教育

插播知识点1:

精英教育是英国的一大特色,历史悠久,声名远扬,而私立教育与精英培养紧密相联。很多社会佼佼者,诸如威廉王子凯特王妃、英国前首相卡梅隆、前首相布莱尔,还有你们熟知的本尼、艾玛·沃森,全都出自于私立中学。虽然精英教育不一定等同于贵族教育,但高额的学费还是让不少平民子弟望而却步。

相对于曾经的「英雄不问出处」,如今参加选秀的孩子们更年轻、更有钱。不论是《偶像练习生》还是《创造营2019》,男生们穿著制服昂首阔步or嬉笑打闹的样子,总是让我在恍惚间串台到伊顿公学里穿著黑色燕尾谈笑风生的学子。

事实证明,这不是错觉,随便扒一扒,让老百姓望其项背的大富人家不在少数:

周震南爸爸是重庆十大渝商之一,他的高中时就读于学费高昂、富二代聚集的成都国际学校;

河洛洛,也是00后,已经小有名气,曾经就有媒体拍到他坐房车上下班,而且他还有一个烧钱的爱好就是——收藏各种球鞋。这个爱好有多烧钱?你们懂的。焉栩嘉,弟弟微博上可以看到,他的妈妈经营著一家茶庄。曾经在采访中他就开玩笑表示,如果不混娱乐圈就回家继承茶庄。一出手就露出20多万的劳力士手表也是小case啦。史子逸,毕业于美国雷德尔大学,他的妈妈是著名的商界女强人咖啡之翼的董事长尹峰,早些年看过《非你莫属》的童鞋应该不会陌生。他妈妈在圈内的人脉很广,所以孩子参加节目时何炅、陈欧(带盐那位)都录制小视频为他打call也就不足为奇啦~

除了富得很突出的,近年选秀选手们的家底平均水平似乎也比从前更丰厚了一些。

记得去年《创造101》的亲情连线环节,家境堪称困难的也就只有杨超越,其他的,不论从房子的宽敞程度和装饰风格看,还是父母的衣著谈吐看,基本都是中产以上水平。

回顾往昔,对比今朝,感慨万千——

以前是一大波四川音乐学院的,现在留过学的韩国当过练习生的已不算稀奇;

以前是一水儿的酒吧歌手,现在是出过道发过片没红回炉再造的;

以前是差一点就准备卷铺盖从北京回老家的,现在是再不成就只能回老家继承家产的。

这跟造星模式的愈发成熟息息相关,越成熟越产业化竞争越激烈越能明确计算投入多少产出多少——想要一直走下去靠此出人头地,可不就得持续性狠狠砸钱嘛。

不然,一边为生计奔波一边搞艺术,如何安心和专注?如何平衡两者?如果一直成功不了是否扛得住父母和社会的压力?这一系列的困扰和煎熬,不是每个人都能搞得定熬得过的。

赵雷有几个?GAI有几个?反之,这两年节目里有钱有颜有专业背景的小哥哥倒是一抓一大把。

相应地,类似于「爷爷车祸、姥姥癌症、垃圾桶里找食物」的悲情故事讲述环节也成为了过去式,一把辛酸泪天天洒确实越来越像掺水的狗血。

所以去年,即便是全村的希望杨超越,节目自始自终也没出现以老爸为首的村民们用质朴而浓情的乡音为小杨喊加油的画面。

所以,我们不卖惨了,我们主打燃、拼、热血。

看哪!孩子们没日没夜练习,多努力!闻哪,那battle的火药味,人生要这样拼一次才算青春无悔呀!

插播知识点2英式精英教育倡导「全人教育」,即除了基础文化教育外,也投入大量资源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并且还会专门开设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奖学金项目。目的就是挖掘学生的天赋才能,为未来加分。

近年来的选秀越来越偏向于真人秀,《创造营2019》的官方定位就是<男团青春成长节目>。既然成长,那就是全方位的,不只舞台、不只艺能。

节目设置凸显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自己选专业方向,是唱作、vocal还是舞蹈,看的是自我规划能力和自我发展意愿;比如团队几个人共同出作品,锻炼和呈现团队协作能力。

镜头也会从各个角度去捕捉他们在不同状况下的真实反应、不同时间段的成长痕迹。第二次公演,本来一直看上去很乖的刘特就嗡一下爆发出了惊人小宇宙,让人惊喜又感动。

这也是养成类节目的魅力吧,一路注视下,他们越来越好,观众可以有更多地代入感和参与感。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因此获得的锻炼和提升也更加多元化。

结 语

这十几年选秀时代的更迭变迁,反映了造星模式的日臻成熟,也折射出整个社会逐渐走向阶级固化的踪影,并再次证明一个人的命运跟时代气候的关联度真的太太紧密了。

正如周震南所自省的:「工业化生产留在我身体里,赋予了我原始业务能力,也给了我这种非天才型的人机会。」一个人早生十年,晚生十年,也许就已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但作为看客来说,我们的幸运是没有变的,可以一直通过选秀看到年轻人拼搏奋斗的泪与笑,可以听到动人的歌曲、看到震撼的舞台秀,这也是可以穿越时空仍旧不会褪色的东西吧~~


看一篇文章,停留-妄言-懂得-释放,欢迎关注<包法利小姐的房间>,欢迎来我的房间做客。

长安二维码,关注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