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斷髮酵的美國名校招生醜聞爲我們展示了美國一些有錢人爲了將子女送進名校的花式舞弊手段,他們可以找到按需定製分數的SAT/ACT代考者,進行無中生有式的特長展示、Photoshop式的自我呈現,當然這需要賄賂考試機構人員、大學體育教練以及能夠左右錄取結果的人員。耶魯、斯坦福、南加大等一衆名校的大門就這樣神奇地向這些人打開了……

哈佛大學知名法學教授艾倫·德肖維茨說,目前案件所揭示的醜聞還只是“冰山一角”。而作爲旁觀者,震驚之餘,我們或許從中可以進行一些關於名校以及大學教育方面的反思。

1

旁門左道與金錢遊戲

我們知道,美國大學除了正常錄取之外,也存在校友捐贈和世家優先之類的“後門”。但這次的事件,卻是用金錢買通了“旁門左道”。無數普通學子擠破頭才能進去的名校,成了好萊塢明星、華爾街高管等人的金錢遊戲。事件關鍵人物辛格“耿直”地告訴我們:

“有一道正門是學生自己的努力,有一道後門是學校的募捐系統,但這些都不能保證他們進得去大學。然後我設計了一道側門,向那些家庭提供保證。”

這道側門主要是通過金錢賄賂實現的,有的家長爲了實現目標,甚至會花費幾百萬美元。這個側門之所以行得通,在於制度有空可鑽。

我們都知道,美國名校對體育特長生青睞有加,其成績有一定標準,但不需要十分拔尖。體育特長生的名額有多少呢?以哈佛大學爲例,在2022屆新生中,12.2%的學生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被錄取。要知道,國際生(美國以外全世界的學生)的比例才12.3%!

處於美國大學體育聯盟(NCAA)D1級別的學校(比如斯坦福、伯克利)等,相關專業教練的權限比較大,而D3級別學校的體育教練權限有限,沒有決定特招的權力,但可以寫推薦信。雖說我們並不清楚其中的具體決策流程,但可以想象,這給了有心賄賂者以商機。

當規則有一定靈活性時,自然容易產生漏洞,可能成爲金錢遊戲。

2

或許有錢人買的不是教育,而是品牌

這些黑幕的背後,是名校越來越難進的事實,以及無比焦慮的父母。然而,這些家長或許並不僅僅是爲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走進名校,他們給孩子買的是名校品牌的認可。

不管是學生是如何進入頂尖名校的,其高昂的學費都是一般家庭難以負擔起的,不少新聞都曝光“哈佛新生中近半數都是富二代”,頂尖名校在某種程度上是中產及以上家庭的選擇。(當然,不乏優秀的普通學生獲得獎學金進入頂尖名校。)

所以,名校教育在這一點上被看作了一種奢侈品,它反映了一定水平的地位和文化資本。社會學家伊麗莎白·霍爾科特(Elizabeth Halkett)在其2017年出版的著作中,研究了美國社會地位的變化標誌。

在過去,有錢人用大家可見的奢侈品來炫耀自己的地位,也就是所謂的“炫耀性消費”。但時代已經改變了,霍爾科特認爲,全球化和技術進步使這些商品更容易爲普通美國人所接受,削弱了它們作爲地位象徵的吸引力。

因此,富人越來越多地把錢花在“不可見的、昂貴的商品和服務”上,這讓他們獲得社會資本,並用來培養孩子。在這些商品中,最重要的是教育。

然而教育具有長期性,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子女的成就無法用暫時的社會地位所衡量。

富有的美國家庭不斷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3

進入名校就能代表成功嗎?

的確,這些頂尖學校能爲學生提供一流的教育,這也是明星們大動干戈暗箱操作的原因。但進入名校就能代表成功嗎?先來看看這場事件的直接受益人在進入名校之後做了什麼。

Olivia Jade Giannulli,這位好萊塢女演員的女兒被母親花錢送進了南加大。在進入學校之後,很顯然教育兩個字並不是她所看中的。2018年8月,她在YouTube視頻中說:“我不知道我還要上多少學。我真的喜歡玩遊戲、參加聚會,真的不在乎學校,你們都知道。” 想必她的母親也知道這一點吧。

事實上,斯坦福大學在2018年公佈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學生在學校裏的所作所爲遠比他們所就讀的學校類型重要,學得好的前提是認真學習,而不是名校這個標誌,學生對自己的課業越投入,會變得越好奇,越具有創造力,當然學到的東西也最多。

大多數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長大後幸福,但錯誤地認爲這條路依賴於職業和經濟上的成功。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nheman)的研究,成年人的幸福感是由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所驅動的,同時感覺自己的工作有意義,在工作中變得越來越熟練。

看到這裏,你會發現或許將名校等同於成功本身是一個思維誤區。

當然,我們不是要否認名校對人的影響,豐富的學習資源、一流的教授、優秀的校友,這一切的前提是學生憑自己本事進入學校,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以及畢業之後在人生的各方面踏實耕耘。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賭王對子女的教育,儘管富可敵國,他對子女的要求卻是認真讀書。“我什麼都可以給你,唯一給不了你的就是學問。因爲學問要靠自己去學、去問、去努力汲取。”而因爲《最強大腦》而出名的何猷君,是名副其實的天才學霸一枚。但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是家人嚴格的學習要求,他需要用功讀書來換取遊戲機。

由此可見,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讀書的觀念,而不是讀書的具體途徑;是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努力的手段;是終身成長的要義,而非一時的地位和成就。

最後的最後,你們知道這場詐騙案中另一個關鍵人物——代考槍手,是哪所學校畢業的嗎?

延展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