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朱萬平認為:

2017年,保險業回歸保險保障屬性正在路上,萬能險等理財類產品重度依賴的電銷、銀保渠道昔日風光也已不再。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六大上市險企一致縮減銀保渠道業務佔比,個險渠道「老大」的位置進一步凸顯。

2017年各大上市壽險公司幾乎進一步豐富保障類產品品類。其中,以健康險為代表的保障類產品的銷量增長較為顯著。

新華保險在其2017年年報中表示,公司的個險渠道以健康險和年金險為抓手,持續聚焦期交業務,實現保費收入873.96億元,同比增長19%。

在產品策略上,平安壽險採取的是傳統分紅萬能均衡發展的產品策略,2017年,除了傳統險同比增長55.1%,長期健康險的增長也十分顯著,達到49.7%。

太保壽險擴展保障種類,豐富保障內容,涵蓋未成年人輕症的「少兒超能寶2.0」、針對中高端客羣的高額醫療保障產品「樂享百萬」等持續增長。年報顯示,公司的長期保障型新業務首年年化保費達283.13億元,同比增長34.5%。

實際上,近年來健康險領跑行業發展,從2007年-2017年,其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7.6%,高於壽險和意外險,最近五年其年複合增長率更是高達38%。而近日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中國養老與健康保險50人論壇」中表示,要堅持發展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

天風證券近日研報指出,通過件均保費角度、健康險占人身險的比重的國際經驗比較角度以及衛生支出角度,測算得出,未來三年健康險保費的複合增速將達到30%。眾安保險就對外表示,中端醫療險在健康險中的佔比正在經歷非常快速的增長。據其調查,2017年中端醫療險在市場規模是80億,預計2018年會達到200億,2020年會達到800億。記者認為,長期來看,健康險仍然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