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神將或天兵,羽扇一揮風雨腥。萬卷兵書心中過,神機妙算智多星。

在正文開始前,先以一首小詩來讚美我們的吳用,吳用在梁山上充當軍師的角色,大聚義之後每逢戰鬥大多都是吳用在出謀劃策,哦差點忘了朱武、柴進、樊瑞、盧俊義、燕青等也出過計策。當然吳用在小說中的表現也算出彩,欲探究吳用到底是小聰明還是大智慧,咱們還是去小說中找幾個具體例子來看看吳學究的表現吧~

一、智劫生辰綱

這一章節是吳用第一次出場,由劉唐和雷橫的爭鬥來引出和事佬吳用,繼而劉唐說出生辰綱之事,晁蓋又夢到北斗七星與斗柄飛走的小白星。之後吳用聚集了7+1個人去奪生辰綱,到也做了一件轟動朝堂的大事。在這次事件中白勝演技炸裂,成為截獲生辰綱的重要人物,而吳用作為事件的策劃者也值得稱讚,只是苦了楊志,當然這筆梁山泊的啟動資金對他們來講也很重要。這一戰,有點諸葛亮剛出茅廬火燒博望坡的意思,也算是吳用初出茅廬第一功了。

二、挑撥賺三阮

這一段還是在正式截取生辰綱之前,這一段吳用就已經開始玩小聰明了。雖說和三阮是舊相識,但邀請三兄弟入伙時並沒有直言相告,而是以犀利的言辭來提高兄弟們的腎上腺素,從而激起他們對官府的怨氣,讓他們覺得截取生辰綱是理所應當。他激起對官府的仇怨,趁機讓這三個戰力加入團伙。哦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吳教授是在為三阮搏一條出路,畢竟靠打漁和賭博為生並不科學,但之後的情景好像並沒有好到哪裡去。

三、偽書坑院長

宋江題反詩後被黃文炳「陷害」入獄,好基友戴宗坐不住了,忙去梁山求援。吳用倒是很淡定,說偽造一封書信即可。之後先是把老友蕭讓、金大堅誑上了山(蕭、金二人嘴上笑嘻嘻,心裡mmp)。等一切就緒後,因為印章的問題黃文炳開始和蔡九飆戲,最終被機智的黃文炳識破,戴宗被下獄。好吧吳用這次可能是有點飄了,把這麼重要的細節忽略了。

四、使計劫法場

既然軟的不行,那咱來硬的唄!吳用和晁蓋就組織眾兄弟去劫法場,安排弟兄們打扮成五花八門的商販們混於人群當中,救得宋江。仔細想想,這種硬碰硬的計策貌似誰也能想出,並沒能體現吳用的大智慧。

五、雙掌連環計

下面我們來到三大祝家莊章節,之前打了祝家莊兩次,效果甚微,這時病尉遲孫立剛剛上山,吳用藉助孫立與欒廷玉是師兄弟這層關係,命孫立去祝家莊做內應,之後大家都知道了,孫立和梁山眾人裡應外合大破祝家莊。同時,吳用令裴宣、蕭讓、金大堅、侯健喬裝打扮邀請心灰意冷的李應入伙。這一連環計,還算漂亮,只是傷了孫立和欒廷玉之間的情誼。

六、盜甲騙徐寧

呼延灼攻打梁山,其連環馬可謂厲害,梁山不能敵。就在宋江愁眉苦臉時,湯隆說他姑舅哥徐寧的連鉤槍可破呼延灼,但想讓徐寧上山就得把他的雁翎鎖子甲也帶來。徐寧是京師金槍班教頭,一個正式工怎能去幫你欺負自己人?於是吳用又心生一計,派時遷盜甲。得手後湯隆又假裝和徐寧、時遷追趕盜甲之人,正碰上樂和駕車路過,於請徐寧上車,趁機麻倒徐寧。至此,大宋金槍班宣布破滅。

七、誅童誘朱仝

朱仝被刺配滄州後,滄州知府知道朱仝的人品,便讓他做了小衙內的奶爸。盂蘭盆節時朱仝帶著小衙內去逛街,半路卻遇到雷橫和吳用要拉她入伙。朱仝當然不願意,先是委婉的回絕了他們,但卻不見了小衙內,發現李逵把小衙內殺了。表面上來看殺小衙內的人是李逵,實則卻是晁蓋宋江吳用等人的毒計,我去年買了本的!

八、反詩賺員外

盧俊義和燕青上山,完完全全就是被吳用坑的!宋江為壯大梁山聲勢,就想讓口碑賊好的盧俊義入伙。吳用與李逵(這倆人在一起行動總沒好事)假扮算命先生與啞童子,去往盧府為其算命。並杜撰出了其必死於刀劍之下的鬼話,臨走還寫了首藏頭詩。盧員外果然中計,欲往泰安避禍,途經梁山時中埋伏寡不敵眾被綁上山,但仍不願意落草。再次返回家中發現管家李固已成了盧府新主人,並將盧俊義陷害入獄,險些喪命,我去年買了本的!

九、蕩寇逞英才

征方臘時,梁山好漢死傷過半,宋江多次想收兵回朝,每每這時,吳用都會過來安慰公明哥哥說一些勝敗乃兵家常事的話,最後方臘打下來了,弟兄們也死了大半。整個打江南的過程中,吳用沒怎麼展示他的軍事才能。之後回到京城受封,眾兄弟又被害死了一些,身為軍師的吳用要對此負很大的責任。

由上述例子可見,吳用在小說前半部分並沒有遇到多強的敵手,還屢次失策,倒是「用計」拉了不少人上山。施耐庵寫了不少詩文盛讚吳用就是諸葛亮再世,但細讀小說我們發現吳用並沒有展現出大智慧,小聰明倒是不少,狗頭軍師稱號當之無愧。

吳用綽號智多星,但人們覺得他的名字吳用就是「無用」之意,好計策沒有,餿主意不少。但無論怎樣,施耐庵給他安排了自盡的結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算是善終了吧~


文/車邏輯的邏輯

為什麼朱武的戲份那麼少…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就是許多人猜測「吳用」這個搞笑名字的由來。吳用本是一個山村的教書先生。

他的小聰明表現在導演了一部失敗的「盜賊聯盟」,智取了生辰綱,但埋下了無法挽回的禍根,使各路英雄豪傑都被逼上梁山,都沉醉在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低端生活狀態里,雖然扛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但一個招安就幾乎被全滅。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同為名著,同為軍師,諸葛亮,孔明,卧龍先生,名字首先就是那麼大氣,眼光雪亮對時事明察秋毫。而吳用呢?還智多星?這明顯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諸葛先生的出場首先就是對時局的胸有成竹,為天下蒼生謀局,然後堅定不移地輔佐明君打天下,氣勢恢宏,鞠躬盡瘁。

而吳用僅僅是在生活的推動下走一步算一步,先是和大家劫個財,然後敗露了就逃亡,在梁山落腳了,為了安全起見,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覺得接受俸祿更能養尊處優,接受了招安,這就是典型的小民思想,結果害大家非死即傷,自己也留無可用,自縊身亡,這都是缺乏智慧的表現。

當然,這都是小說家的劇情。我讓你威武神勇你就威武神勇,我讓你足智多謀你就足智多謀,我讓你凄凄慘慘你就凄凄慘慘。


文無安邦之策,武無定國之能。既無入雲龍之足智多謀,也無盧俊義之排兵布陣之策。既沒制定山寨發展計劃和長遠目標,也沒指出山寨發展方向。舉替天行道之大旗,而無胸懷天下之志。不能知人善用,光顧著幫助主子爭權內鬥了。只不過算是博學多才社會經驗老道善於投機,有些機巧的江湖一書生。縱觀整部水滸傳,就算有點陰謀詭計也是江湖雕蟲小技。這是小說中的吳用,真實的事件是:梁山有伙山賊經常聚眾打家劫舍,後被張叔夜打敗招降。吳用吳用一點沒用。

北宋名臣李若水曾寫過《捕盜偶成》詩: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今年楊江起河北,戰陣規繩視前作。嗷嗷赤子陰有言,又願官家早招卻。我聞官職要與賢,輒啗此曹無乃錯。招降況亦非上策,政誘潛凶嗣為虐。不如下詔省科繇,彼自歸來守條約。小臣無路捫高天,安得狂詞裨廟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