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十三朝古都大長安,建都早且歷時久遠。古都周遭許多有名有姓的著名的中國帝王埋葬於此,所以現在有人將驪山跨長安城西接岐山一脈稱做「東方帝王谷」,雖然與埃及盧克索的帝王谷年代與豐滿尚有差距,但是就中國歷史來說,這樣稱謂也不為過。因為,周秦漢武多位大帝安葬於此地。 也是讓世人渴望能夠有朝一日觀瞻當年的歷史印證。 前年去南昌,有幸在博物館觀瞻了一回「海昏侯考古成果展」。就想說我大長安這個「東方帝王谷」,因為考古保護的因素,卻鮮少有帝王陵墓打開供今人歷覽,反倒讓一個邊遠「廢帝」搶下風頭。一直有一個念頭,把觀瞻的感觸寫成文字。但關於海昏侯考古的發現,各種故事資料在網上可謂非常豐富,我也不是考古史學人士,不知從何說起,就一直耽擱下來。 今天有些空閑,就鼓起勁頭,以我個人的視角,去領略一下漢古帝王的生活派頭。 話要從渭河邊的五陵源上的一座帝冢說起。這個老早的西安去鹹陽機場的高速公路,越過渭河爬上坡,就能看到一個大型夯土堆。這就是漢景帝劉啟與王皇后的同塋墓葬。

在上世紀90年代,因為要新修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的緣故,當時的考古工作與土建推土機可謂爭分奪秒。但是加快漢陽陵考古挖掘的,是發現有現代盜墓痕跡(據說還死了一個盜墓賊)。各位可別小看這個如今仍然不那麼廣為人知的漢陽陵。它其實是我國打開的第一座漢代帝王墓,也是中國迄今打開最早期的帝王陵墓。 1999年6月,時任國家領導J主席興緻昂然要去正處於擴展挖掘的漢陽陵參觀,武警工程兵部隊官兵花了五個小時,從當時的機場專用高速專門開闢了一個出口和鋪設一條石子兒路,通往漢陽陵考古現場和臨時展示館,J主席滿意得償心願。託J主席的福,我也在那個機會就進去觀瞻了一番。現在回想起來,站在秦磚漢瓦的中間,那種感覺真的很奇妙。後悔沒有在地上撿上一塊碎瓦片回來,也是個不錯的紀念。 如今,在那個地方,已經修建起一座大型的「漢陽陵博物館」。據專業人士說,這座博物館,就是根據地葬的規制修建的,它印證了史籍中描述的漢代宮闕結構。景帝與王后就是分別埋葬於不同的墓穴(房間)中的。所以稱為「同塋異穴墓」。

漢陽陵的墓主人劉啟,就是中國知名「文景之治」的漢景帝,沿照父親漢文帝劉恆的策略,削藩王,平七國之亂。把一個經過高祖徵戰,民不聊生,一個帝王車攆連八匹同樣顏色的馬都找不齊的年代,通過「無為而治」,興「黃老之術」,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大力發展生產,在30多年的時間裡,使得人民豐衣足食,家家有餘量,官馬(公務車)40萬匹。為後來的兒子漢武帝劉徹建立「漢武盛世」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各種文化呢,在當朝「百花齊放」。而景帝本人呢,厲行節儉之風,墓葬行薄葬風格。在墓中隨葬品,大多是土陶牲畜與人像,形制也比較小巧,基本沒有見到值錢的稀珍乃至青銅器。整體上顯得非常節儉,這在非常重視陵寢文化的古代帝王,可以說是讓人大跌眼鏡。

上幾張照片(漢陽陵相關照片均拷貝自網路)。。。

而大量的彩陶裸俑,是漢陽陵獨具特色的吸引眼球的物件。

學者和觀者們大多認為,漢陽陵陶俑人物多面帶微笑,表明當時社會安寧富足,人民幸福指數高。

據說,文帝韜光養晦,減賦愛民,補丁衣著,蘿蔔青菜,深得後人景仰。就當年黃巾軍佔領長安,大興盜墓取寶補充軍費,也唯獨不動文景陵墓。但是,今人可是全然不管那一套咯。漢陽陵不是我想說的重點,因此也就點到為止。 囉嗦了這麼半天大長安的漢陽陵,跟南昌的「海昏侯」有什麼關係呢?海昏侯劉賀,實為這個漢陽陵墓主漢景帝劉啟的重孫子,也就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他們去世的日子相隔恰恰近100年。漢景帝公元前188-140年,海昏侯劉賀公元前92-59年。那麼比較一下,百年後一個廢帝的墓葬奢侈程度。 這是人物關係圖。

昌邑哀王劉髆,漢武帝之子,封昌邑王(今山東濰坊一帶)。這裡大概說說那個時代的分封體系,漢代分封(也就是王公貴族以及軍功卓著者的待遇)基本沿襲秦朝的體制,但是官階稱謂上卻有較大變化。食邑,就是給官僚可以在封地向地方百姓收稅的權力。但是自秦以後,中央越來越體現集權,慢慢削弱地方勢力的人力資源指揮權(那時候幾乎全民皆兵,周諸侯封建制,是同時擁有地方武裝的)。食邑多指在地方擁有指派稅賦的權力,卻不能夠集結地方軍隊等等。秦朝是軍權國,基本以將近20級軍階作為爵位的封賞。漢代開始有文職,且多改制,這裡不細說。至於怎麼收稅,這個更是個細活兒,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大概給個比較級有個概念: 王,萬戶,也稱萬戶侯,最高俸祿; 郡王,五千戶; 國公(相當於丞相),三千戶; 郡公(相當於省長),二千戶; 郡侯,一千戶; 郡伯,七百戶; 縣子,五百戶; 縣男,三百戶。。。

那麼,萬戶侯到底有多少財富呢?按秦漢爵位制度,最高一級「徹侯」,歲俸1000石;最低一級「公士」,歲俸50石。根據《前漢紀。文帝二年》晁錯上疏的計算,一戶(五人二男耕百畝)年產約300石。那麼萬戶侯(有史研究說實封也就1000戶),算起來一戶一年也就繳納1石。是嗎?!是的。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了直接按封地繳納的食邑糧食,還有中央與地方財政:地租(約30%)、畝稅(每畝10錢)、算賦(成年人頭稅)、口賦(未成年人頭稅)、踐稅、徭稅等等。。。呵呵,阿拉算不清爽了!

話說回來。這個昌邑王劉髆死得早,膝下就一個兒子和幾個女兒,繼位者劉賀才四五歲,是典型「紅二代」哈。結果呢,他那個皇帝堂哥漢昭帝劉弗陵21歲就死了,無後。主朝政的大將軍霍光,就璽書徵召(奇怪的君臣關係)劉賀進京繼皇帝位。當時的劉賀才17、8歲,是個酷愛飆車的主。於是興高采烈帶領一幫隨從飆車進京。 接下來的事就急轉直下。史書載此人只知玩樂耍「獐」,在位27日,幹了1127件荒淫怪誕之事。於是,遭霍光廢除,僅僅做了27天皇帝,史稱「廢帝」,遣回昌邑,降湯沐邑2000戶(哦荷,只有茶水錢了),其餘姐妹享湯沐邑1000戶。當然,後人就多猜度中間「史書」記載的真實性。這個不在此文的議論範圍內。

新上臺的漢宣帝也是兒皇帝,19歲上位。深覺在山東封地的「廢帝」是個威脅。幾經試探以後,降旨貶昌邑王劉賀為「海昏侯」,食邑4000戶,遷至豫章(今江西鄱陽湖西側一帶)。實實在在地被剝奪了權力,但是給了維持一個貴族生活的費用。 而海昏的字義呢,不是昏庸的意思。有兩種說法比較有說服力:昏者,日之昏末之意;昏即黃昏,海者鄱陽湖,即鄱陽湖西側居住的侯爵。劉賀就在這個海昏侯的位置上活到34歲,屢遭宣帝貶敕,最後臨死時只剩食邑1000戶的俸祿。海昏侯位經劉賀兒子襲承四代,結果誰繼位誰即短命而亡,宣帝認為天不與之為侯,於是廢黜了「海昏侯」位。家眷降為庶民。數年之後的後來,漢元帝體恤同宗血脈親情,又重新封劉賀後人為「海昏侯」是為後話。 但是,我們在看到這位「廢帝」隨葬的器物金子的時候,無不為之奢侈至極而驚嘆。 首先,一枚刻著「劉賀」二字的隨身玉章,確立了這位墓主人的身份。旁邊4號墓坑還出土了繼位兒子「劉充國」的印章。

這枚印章十分具有考古價值。因為這讓所有呈現出來的東西成為鐵證的可信史。 先來看出土的金餅以及馬蹄金吧。共計出土近200枚。具史學家匡算,一枚金餅的價值相當於當時3口之家一年的口糧。

金子的成色很高。據測,這幾塊金板,是純度最高的,達96%以上。

至於這些金餅,還有一說,就是每到皇帝的祭祀活動,各地諸侯必須進獻繳納給天子的進貢。

除了這些個金餅馬蹄金之類的財帛,還有約10噸重的五銖錢。

那麼問題來了。劉賀去世時,海昏侯一家已經比較衰微,怎麼還這麼厚重的陪葬呢?一說是漢代制度,皇室成員去世,親屬是不能私自處理後事的,必須皇室派人主持後事。而按規制,必須有一定等級的隨葬,且封侯王的身前物沒有皇上的恩准,不能傳於後人,必須隨葬。另外就是咱屁民的認為,這不過是一位廢帝財富的一丟丟而已,況且那個年代對去世的王侯葬禮還是非常重視的。 於是回到了開頭說的那位「漢陽陵」景帝。那陶陶罐罐的隨葬,寒酸啊! 也說說盜墓賊。這尊「海昏侯」陵墓的開掘,也是因為發現盜墓痕跡而得以向世間公開。但是後來發現,盜墓賊距離這些價值連城的金元寶器,僅僅咫尺之隔,而無功而返,功虧於饋。財富予人真的是緣分天意哦。 編鐘等樂器,證實了侯王生前的主要娛樂項目。

飾物的精美程度以及描繪的宴樂場景,與百年前「文景之治」簡樸的生活已經相去甚遠。話說,搞這麼一顆釘做襯衣袖釦,不知道牛掰成什麼樣子哦!

接下來的青銅生活器具,明顯做工精良,而且非常具有價值的是上面鐫刻有銘文。說明那個時代即便是一位廢帝的生活也已經相當品味奢侈。

這一尊相似鍋爐的青銅大器,是酒的蒸餾具。說明當時舉辦宴會的飲酒,經常是「原漿」飲品。

香爐,博山爐中的精品。

燈具。

尤其是這尊青銅雁魚燈,美學角度上,簡直美到爆。

漆器。日常用品,上面的漆色還依舊光亮如新。說明西漢的漆器製作水平已經相當發達。

據說,隨葬品中有全本的《論語》簡。其中有不少文房用品以及印鑒。有人由此推斷年輕的海昏侯還是一位「文質彬彬」的弱君。我覺得據此推斷也不足為據吧?

量器砝碼。

以及這把君侯的佩劍,依舊寒光微露。

就這樣,瀏覽看看。我當然不能完全地羅列陳列的出土文物。據說,海昏侯的屍身是完整的,這無疑給史學家提供了DNA參考。給我們的秦漢史學提供了有力的實證之物。這纔是更為重要的。因為我們主要依據的史書,大多缺乏考古實證,比較埃及的歷史,恰恰是塊短板。但是,周秦漢唐的歷史長河,在我們的「東方帝王谷」埋藏著巨大的未知寶庫,等待後人慢慢開啟。 它實在太有吸引力了。就這個西漢廢帝的陵寢之物,已經讓人唏噓乍舌。要是有一天打開秦始皇陵、漢武帝茂陵、唐高宗與則天女皇合葬的乾陵。。。還不得把下巴掉地上啊?!

離開博物館,依贛江望對岸滕王閣,想當年帝王郡侯的奢侈生活,嘆一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但歷史留名的,卻是那兩位儉樸寒酸的灞渭河畔上的「文景」大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