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最近工作任務特別多,翻譯、備課、上課以及常規的閱讀已經佔據了我許多時間,很少有空為認真想的讀者們寫作了。所以,我又準備用偷懶的方法,找一本書來逐節解讀,這樣寫起來不怎麼費腦子,每天也都可以寫些東西。

原本想寫蒯因的《真之追求》,談談什麼才叫認真。不過,我突然想起丹尼特的這本《直覺泵》最近終於有了中譯本,那就選它了。《真之追求》可以下次再寫。

正式出版的《直覺泵》中譯本,我還沒讀過。僅從湛廬送給我的預讀本來看,翻譯得挺好的,正式版本理應更好,應該不會妨礙英文不佳的朋友們理解丹尼特的想法,只是少了英文原文的韻味,不大能讀出丹尼特的幽默感了。

我的解讀主要基於英文版進行。解讀稿配合原文食用,味道更佳。在丹尼特本人寫得詳細的地方,我會略寫。在他寫得簡略的地方,如果我認為有必要,就會補寫得更詳細。不過,鑒於該系列文章是為了偷懶才寫,所以大家不用指望我寫得特別詳細。

題外話就不多說了,下面直接進入主題,開始講講本書的introduction部分,《什麼是直覺泵?》

本章金句:Thinking is hard. Thinking about some problems is so hard it can make your head ache just thinking about thinking about them。動腦子想是很難的。有些問題更是頭痛到讓人想都不敢想。

泵是一種給氣體或液體增加壓力的機器,動物的心臟就是一種天然的泵,還有各種油泵和水泵。泵,顧名思義,它可以將一些東西從某個封閉的區域內迸發出來,跑到另一個地方。

直覺泵,顧名思義,就是能迸發出直覺、靈感、思路、判斷、結論的機器。這裡說的直覺,就是一種想法。直覺泵就是讓你的想法從腦海深處迸發出來,迸發到你能說出來或寫出來、做出來的程度,而不僅僅讓那個想法藏在你的無意識腦海深處。

什麼叫直覺呢?凡是你有了某個結論,但不知道或忘記了得出結論的過程,那這個結論就算是直覺。

如果大家看過英美兩國拍攝的現代版《福爾摩斯》,那一定會為這位大偵探的推理能力拍案叫絕。不過,真正做過刑偵或任何高難度智力活動的人,都會明白直覺的作用絕不亞於推理。我們往往先是迅速地直覺性地冒出一個八九不離十的答案或解決方案,再通過推理慢慢思考,證明那個答案或方案還真是正確的。福爾摩斯也是如此,他通常是先有直覺性的答案,等華生問他時,他才會給出推理過程。先是立即直覺性地認為兇手是被害者的姐夫,然後再思考作案動機和作案手法。

在直覺界中,有名的除了偵探,還有女人。有些女人突然直覺性地認為,她們的男友或老公在背著自己偷腥。有時候,這種直覺是對的,她們的對象的確出軌了。事後還能從各種蛛絲馬跡中做出名偵探式的推理。當然,有時候這種直覺是錯的,她們錯過了他們。不過,小心駛得萬年船,錯怪了也沒關係,只要事後進行補償即可。

丹尼特是一位哲學家和認知科學家,他所說的直覺泵自然不是用來提高女方判斷男方忠誠度的直覺力。本書中提到了70多個直覺泵,主要是用來幫助我們思考各種哲學與科學問題。其中的少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所有問題,其效力不僅限於科學研究領域。

你可以把人腦看作一台智能手機,而這70多個直覺泵就是非常好用的app,一旦你把它們從丹尼特的腦子中下載過來,安裝到你的腦子裡,那你就會變得和丹尼特一樣擅長思考這些問題。

具體該怎麼做呢?怎麼才能將這些思維工具安裝到自己的腦子裡呢?

你可能不相信,方法真的非常簡單,只要學會一個又一個新辭彙就行了。

用丹尼特自己給的例子。「酸葡萄」這個詞,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在《伊索寓言》中,一隻狐狸很想吃葡萄,但葡萄架太高,它又吃不到。於是,它就說那些葡萄都是酸的,不好吃。這樣一來,它就能通過這種自我欺騙的方式安慰自己,讓自己不那麼難過。

「酸葡萄」這個辭彙,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聽說過了,只有極少數小孩子還不知道。而一旦你聽說過這個詞,並且知道它的涵義,明白它的正確用法,那你的思考能力就提升了。你可以用「酸葡萄」這簡單的三個字,描述一種非常複雜的現象和解釋這種現象的理論,心理學家費斯廷格稱之為認知失調理論。而這個理論能幫助我們干很多事,比如識破自己的自欺欺人,或者識破他人的自欺欺人。

如果你從未聽說過這個詞,也不了解類似的詞,那你就可能無法識破自己的自欺欺人,也無法識破他人的自欺欺人。要知道,自欺欺人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每個人都會自欺欺人,就像每個人都會呼吸和心跳一樣。

然而,這個案例不夠好的地方在於,幾乎人人都已經知道了「酸葡萄」這個詞,所以你沒有前後對比的經歷。不像某種整容手術,我們可以通過照片來進行前後對比,判斷其效果。我們也無法對比學會「酸葡萄」一詞前後的效果。

所以,我們理應換更好的案例,比如概率論中的「貝葉斯定理」、數理邏輯中的「摹狀詞理論」、蒯因強調的「語義上溯」、康托爾的「集合」,以及「集合」和「類」的區別,等等。不過,由於我們不是在上數學課,所以這一步就略過了。在我們完成整本書的解讀後,自然就會明白,僅僅學會一個新辭彙,也能給我們的思維能力帶來極大的提升。

從這個角度看,其實《伊索寓言》給人類帶來的教育作用,絕不亞於《四書五經》、《柏拉圖全集》、《亞里士多德全集》等作品。

言歸正傳。我們先不去討論其他複雜的新詞。只看「直覺泵」本身,它就是一個新詞。在你學會這個新詞之後,你的思維能力獲得了什麼樣的提升呢?

首先,這個詞讓你意識到,「直覺判斷力」是可以通過「直覺泵」這種工具來提升的。就像油泵、氣泵、水泵等不同的泵適合干不同的活。不同的直覺泵適合迸發不同的直覺。為了思考各種複雜的問題,我們也需要常備不同的直覺泵。邏輯學的直覺泵、生物學的直覺泵、計算機科學的直覺泵、神經科學的直覺泵,等等。

本書中的「直覺泵」包括大量思想實驗,它們需要我們想像某種新奇的場景,然後對那種場景做出推理和判斷。正是思想實驗的新奇性拓寬了我們想像力的邊界。通過直覺泵的積累,那些我們曾經熟視無睹或聞所未聞的知識不斷輸入我們大腦,在頭腦中累積了更多信息以及操作信息的方法後,我們便學到了新姿勢。

讓我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好多年前,我還是中學生時,學校里搞辯論賽。我對辯論賽沒有什麼興趣,但同班同學要參加,於是問我該怎麼辯論才能贏。當時的題目我已經忘了,好像是問「XX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正反雙方辯來辯去,根本沒有採用同一套價值判斷標準,場面很是無聊。

於是,中場休息時,我給同學出了個主意,也就一個詞,「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種以行為後果給人類帶來的幸福與痛苦為準繩的價值判斷體系,給各種爭論提供了統一的判斷標準。雖然它不是唯一的標準,但作為最主流的標準,至少避免了爭論各方自說自話,好歹也能促進各方知識的進步。

在不明白這個詞之前,就像做幾何題不知道該怎麼畫輔助線一樣,看似簡單的題目,怎麼也想不明白。可一旦知道「功利主義」這一個詞,「解題」之路就豁然開朗了,就知道該如何分析XX的可能後果來判定XX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當然,「功利主義」這個詞也只是輔助線,要是沒有相關數學背景知識,就算會花輔助線,也不會解題。

「功利主義」這種新辭彙就是「思維工具」的基本單位,我們腦中積累的思維工具越多,就越是擅長解決以前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話雖如此,但要真正完全掌握「功利主義」這一個詞,也不是那麼簡單。不是會寫會讀就算是掌握了,還要理解它的深刻內涵,明白諸如「後果主義」、「行為功利主義」、「規則功利主義」、「道德主體」、「道德認知主義」和「道德情感主義」等相關辭彙,才算對「功利主義」理解得比較恰當。

像「筷子」、「桌子」、「汽車」、「餐巾紙」等日常辭彙沒有什麼深刻內涵,所以很容易掌握。而像「線粒體夏娃」、「孿生地球」、「圖靈機」、「基因」、「虛擬機」等辭彙則不那麼簡單,需要大量背景知識才能完全掌握。所以說,利用直覺泵提升思維能力的方法,原理看似簡單,但做起來也不那麼容易。丹尼特寫這本書可能只花了幾個月的凈時間,但他可是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具備寫這本書的能力。而我相信大家要想讀透這本書,也要花至少一年的時間。

最近給小學生上課,講人類的演化歷程。我更深切地體會到教育的難處。小學生頭腦中的背景知識不多,但這個世界裡的背景知識太多。我為了講清楚同位素測年法,還得思考怎麼向孩子們講解原子模型,否則很難說清楚什麼是「同位素」。為了解釋生命體和基因,我用的是樂高積木和積木拼裝說明書的例子,不過這個例子也有壞處,因為積木說明書是積木外的一張紙,它不是積木的一部分,而基因在生命體裡面,它本身就是生命體的一部分。

這種跨越不同學科主題的課程,更讓我清楚地體會到,知識本是融為一體的。它就像是一塊超大的拼圖,彼此環環相扣。為了將一塊全新的拼圖碎片拼入孩子們的腦中,我還得把這塊拼圖附近的拼圖碎片也帶出來,否則就無法與原有的拼圖連上。從這點來看,我們也可以解釋為何背景知識越豐富的人,越是擅長學習。因為對他們來說,自己腦中已有的拼圖就特別大,任意拿出新的拼圖碎片,都很容易與原有的拼圖連在一起。

本文的讀者應該不是小學生了,你們腦中各有或大或小的拼圖,它們在你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夠用。與小學生相比,你們的優勢很明顯:腦中擁有的拼圖更大,更容易將新拼圖碎片嵌入你的腦海中。不過,與小學生相比,你們的劣勢也很明顯:腦中擁有的拼圖更大,當需要修正自己腦中已有的錯誤觀念才能理解新拼圖碎片時,你們更不願意放棄那些沉沒成本,承認自己腦中的錯誤。

我以前曾提到,杠精(一群不分青紅皂白就習慣性反對他人並從中獲得娛樂效果甚至優越感的人)是一群運氣很差的人,他們之所以依然是杠精,是因為他們沒有遇到我這類人。如果他們遇到我這種絕不會因為他們的抬杠而生氣,總是可以冷靜地指出他們所犯的事實錯誤或邏輯謬誤的人,那他們就不會淪為杠精了。換句話說,他們的臉還沒有被打得足夠痛,所以他們還能從抬杠中自得其樂。丹尼特的這本《直覺泵》也是一本治癒杠精的好書,他能用強大的邏輯和科學知識說服那些杠精。

本書全篇充滿了丹尼特的個人色彩,而他對於思想上的競爭對手的說法,自然是不會全面地敘述的。所以,本書不適合作為一本教材,教材雖然也會體現教材作者的思想,但至少也要照顧一下各種爭議和分歧的。如果你也是新達爾文主義的擁護者,那你會覺得這本書很棒。如果你是反對者,那你不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在本文的開頭,我摘抄了一句話作為本章的金句:Thinking is hard. Thinking about some problems is so hard it can make your head ache just thinking about thinking about them。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有些人在面對難題時,頭痛到想都不敢想,而有些人只是略微皺眉,然後迎難而上,最終搞定了別人搞不定的難題。久而久之,所謂的難題,也就只是別人眼中的難題,自己眼中的送分題了。

下一次,我們就來看本書正文部分的第一節:Making Mistakes。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