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說李曉東在《歌手》第二季第一期節目中選唱《後來》是選錯了歌,倒是不怎麼覺得,反而覺得李曉東選《後來》沒錯,挺適合他的音色及聲音氣質的。

但是李曉東在對《後來》的處理上有點跑偏了,同時對《後來》的重編也有點用力過頭的尷尬。

《後來》是一首在唱法上並不難駕馭的作品,有過KTV經驗的朋友都知道,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歌曲本身的難度就不在演唱上,而是在情感的表達以及情懷的流露上。劉若英的版本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深入人心,不是在於劉若英唱得多好,就是在於她對情感的表達能夠在聽眾心中盪起漣漪,引起共鳴,味道對了,感覺自然就來了,聽完總是會有一種莫名的痛感,輕微的。

反觀,李曉東演唱的《後來》,單單就完成度來說,完成度並不差,但是少的就是觸動性。可能的問題還是在於唱法上容易讓人齣戲,他的斷句方式不好,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情感的連貫性。而在情懷的表達上,他的演唱就是一個中年男子對往事的追憶,只是這段往事太過乾癟,不太生動,甚至有點像是在唸叨,當然並不是說李曉東的「故事」並不能打動所有人,還是有人被打動的,不過影響力終究有限。

另外,對於李曉東《後來》版本還有一處非常不能接受的地方在於,歌曲還設計了飆高音的橋段。這個設計很明顯體現出了這首作品在呈現上的目的性,要不就是要區別原唱,要不就是為了炫技,然而若是不能很好地捕捉到歌曲的中心情感,所有的設計都是徒勞,這一點在李曉東《後來》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最後也就只能對李曉東唱的《後來》說抱歉,至少他這一版不是心目中理想的《後來》。


李曉東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名的校園歌手,筆者這個階段正好經歷高中、大學,不過說實話,只聽過他的名字,不熟悉他的歌。在《歌手》舞臺上,李曉東唱了劉若英的《後來》。

劉若英的《後來》《很愛很愛你》都是日本歌曲,曲作者為玉城千春。《後來》原名《未來へ》,並不是首愛情歌曲,而是闡述了母女之間感人故事的親情之歌。有點像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作曲來自日本歌手大橋卓彌的歌曲《ありがとう》(《謝謝》),原本也是一首感恩父母的催淚歌曲,作為舶來品到中國演變成青春之歌。

可能是經歷了大起大落,李曉東登上《歌手》舞臺後,出於內心的淡然,並沒有刻意「裝飾」自己,以致於觀眾都說看上長的有些著急。演唱《後來》的開局,聲音有些平淡,有點怯場,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很久沒有登上這麼大的舞臺,緊張情緒自在情理;二是他是唱校園歌曲、城市民謠出身,節奏趨於舒緩,同時也要為後面的「立」做鋪墊。

隨後逐漸進入狀態,特別是到副歌部分,唱出了酸楚與不甘,甚至加入搖滾味,把一首情歌唱成人生悲歌。這時候,他眼裡不再是某個人,某次感情,而是一段五味雜陳的人生。可以說,他將這首《後來》賦予了新的含義。也難怪汪峯點評:人家都是在唱歌,他是在唱生活。不過,現代音樂的表現手法呈現多元化,受眾的愉悅需求也是不斷更新與攀升,李曉東的本色唱法還是有些傳統,如果下一場不能突破,很難走遠。個人對第一場《後來》的表現也認為排第5位及以後。


謝邀,我覺得李曉東版的後來,唱的是他的人生。經歷過大起大落,感悟也要深刻。沙啞的唱道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他感慨的後來不是感情中的後來,而且千帆過盡之後的後來。有一種撕開傷口給你看的刺痛感。有一瞬間戳到了我的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