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雪梨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的是她时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的倩影;陌生的则是她原本的面貌。本想一亲芳泽,但在飞机降落时却错过了那雪白贝壳的踪迹,只得在出境大厅的各个角落寻找澳洲的况味:对我而言一切都很新鲜,这就足够了!

等候飞机再次起飞的我们,在雪梨机场战战兢兢地体验了一次全球最严格的安检规格,便在候机室找了个位子,想上网的赶紧上网,也有几个人就和我们的富中领队站在旁边吃起饼干来。也是在这里,加入了一对新伙伴:来自峇里岛的Sam和Susan夫妇。

接下来的航程就在飞机上看电视吃东西度过了。终于,纽西兰南岛的第一大都市基督城缓缓出现在我们的脚下。

飞机降落的过程中,一片绿色的大地离我们愈来愈近,只见一个一个相互庇邻的牧场愈趋清晰:仿佛是纽西兰展开了一张绿色绒毯、吹响了号角,而柔白的小羊和黑白相间的乳牛成群列队著,欢喜雀跃地迎接我们的到来。

抵达基督城时已届傍晚时分,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国际机场中排成了长长数列等待入境的旅客。纽西兰正是全球对于入境食品管制最严格的国家,在拿行李的地方,也因为毒品曾被华人携入的问题被缉毒犬来回“嗅闻”了好几次。好在我们团的成员都平安无事地通过了。

基督城有个美丽的称号:花园城市,在游览车上,隔著车窗向外眺望,就能清楚看见家家户户五彩缤纷的优美庭园。迎著夕阳的脚步,我们也吃了第一顿在纽西兰的晚餐:上海料理。旅行团的行程多是如此,穿杂著中式餐点以免团员水土不服。这家餐厅的老板娘据说和我们领队熟识(?),总之十分有礼貌、到处招呼我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隔壁那两桌白人,吃著中式餐点却使用刀叉,是十分有趣的景象。

用完餐后,紧接著便到了当晚入宿的饭店。一路上却是满目疮痍,这都是2011年“坎特伯里大地震”造成数栋大楼倒塌和百人罹难的浩劫,就连其地标「大教堂」也无法幸免于难。重建中的基督城已不再是昔日繁荣热闹的样貌了。

大家晚上入宿后,一群人仗著时差睡不著觉,还是出去夜游了。走到饭店附近的「大教堂」看了下残余的躯壳,又绕到新教堂「纸教堂」去瞻仰一下,路上经过了十数间酒吧和夜店,正好目睹了几个彪形大汉和一堆辣妹站在门口的情形,证实了纽西兰夜生活之丰富。

看完这些景点,有人意犹未尽,便提议去找当地的大卖场打打牙祭,但是走著走著却愈走愈远,时间也愈来愈晚,身体已极度疲乏的我就和新认识的两位姊姊:李小姐和田小姐一同结伴打道回府了。

第一天的旅馆虽然不大,但内部设施新颖舒适,一个人享受两人房的宽敞,听著睡前音乐,虽然西洋鬼故事的场景在脑海上映,却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