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一輩子,有沒有為「感恩教育」流過淚?

在中國,感恩教育有三大巨頭,相信你至少見過其中一個。

排第一的,是感恩教父彭成

名片拿出來很嚇人:上千所學校榮譽校長、多家上市公司榮譽董事長、世界華人感恩教育第一人。

他的招牌演講叫「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是圈裡出了名的榨淚機。

一開口,就能讓數千學生下跪痛哭。

所到之處,孩子們不敢正眼看他,只敢淚眼看他。

一個叫歐陽維健。

這位頭銜就更多了。

北京市家庭教育服務指導中心總顧問

中央教科所特聘賞識教育推廣專家中央教科所特聘教授多個教育品牌奠基人、總策劃「名師課博會」創始人、董事長

他至今還活躍在感恩教育演講的舞臺,臺上激情演講,臺下哭成一片。

演講2小時,收費5萬起。

去年5月,在山西朔州實驗小學,自稱「著名教育家」的歐陽維健,向全校學生傳教了一場主題為「母愛」的感恩教育。

他用近乎哭腔的聲音喊道:

這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的母親最偉大,那就是我們中國的母親……如果母親的情緒不發泄出來,會得精神病!可憐的母親只能把心裡的痛苦,發泄到一個讓她最有安全感、這個人一定是最愛她的人身上,就是自己的兒女!

在渲染力極強的氛圍中,身穿校服的孩子們失聲痛哭。狀若喪母。

我自己經歷的那場感恩教育,請來的是三大天王里名氣最弱的那個,叫鄒越。

那堂演講主題是「讓生命充滿愛」。天王鄒越已經在全國幾千所學校裏講過無數遍了。但他那天依舊充滿激情,非常有職業素養。

節奏也把控得很好,什麼時候該揮手,什麼時候該停頓,什麼時候該放《愛的奉獻》,早就駕輕就熟。

所有人聽得號啕大哭。老師、學生、家長對著哭,緊緊擁抱在一起。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學校敬愛的校長爺爺剛剛仙逝。

在他充滿煽動力的引導下,我們一個個大喊:老師辛苦了!爸媽辛苦了!我愛你們!我要讓生命充滿愛!

感恩教育中,一位媽媽拿出手機自拍

演講結束後,鄒越開始賣書,100一本。在豬肉5塊錢一斤的小縣城,價格不算便宜。但剛剛為之灑淚的家長們沒控制住自己,衝上去一搶而光。

我打小早熟,當時就覺得有哪裡不對。但畢竟還小,面臨的又是鄒越這樣的強敵,簡直不戰而潰。沒堅持過半小時,眼淚和鼻涕就不聽使喚地流了下來。

我覺得看起來有點影響形象,又忘了帶紙,只好全部擦在了前面同學的衣服上。

然後我就眼淚嘩嘩地四處張望,想確定周圍的人都比我哭得醜。就在這時,我發現我的同桌,一個有點內向的小女孩,竟然沒有哭。

她在低著頭看一本《哆啦A夢七小子》,神情專註,和周遭顯得格格不入。她媽媽沒有陪她來,因為在生她的時候去世了。這是很久以後她告訴我的。

我那一刻非常震驚,覺得所有人都在哭,為什麼你可以不哭。很快,我們回到教室,她就被同學揭發了。本來就不受歡迎的她,被大家討伐:「心硬得像石頭」、「冷漠的怪物」、「沒媽的孤兒」。

很長一段時間,她被徹底孤立。

我很後怕,也很慶幸。幸好當時我哭了。不然被孤立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這個想法伴隨了我很多年。直到大一那年,莫言拿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在頒獎晚會上,說了一個和我的經歷很像的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時,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我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他看著我們,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是困惑的神情。

事後,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後,當我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從那時起,我明白了這種行為叫刻奇。

90後親歷的第二次羣體刻奇,發生在初中。

初三那年,傳說中的瘋狂英語李陽,終於到我們縣城來了。

消息剛傳出來,小縣城已經轟動。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大講他「學英語強國」的理念。

縣體育廣場公告欄裏,寫著李陽把講堂搬到了太廟、故宮、長城,創造了一場四萬人、一天十萬人、累計數千萬人次的教育演講奇蹟。

但我那時迷上了許嵩,因為急著去書店買許嵩最新的貼紙,錯過了他在學校的演講。我討厭許嵩的好兄弟去聽了,回來後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每天清晨5點準時在宿舍外喊英語。讓我很羨慕,也很暴躁。

據好兄弟說,那天他和全校3000多人,一起跪在操場的綠茵地上,流淌著熱淚,哭得像個傻逼。李陽說,父母為你們付出了這麼多,你們啥也沒為父母做過,不覺得羞愧嗎?

他抑揚頓挫的語調,加上適時播放的《感恩的心》,輕易就讓幾千人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接著,李陽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自己學英語改變命運的經歷,以及那句著名的「天才就是重複次數最多的人」。

然後,就開始賣書了。

這裡額外提一嘴,上面提到的彭成和歐陽維健,都是李陽帶出來的徒弟。

但姜還是老的辣。

感恩教育只是當天哭一哭,第二天該怎樣還是怎樣。但瘋狂的李陽走後,學校陷入了一個月的瘋狂。

同學們開始把書舉過頭頂,大聲重複朗讀三句英語。好兄弟很激動,覺得自己的人生將要因為這幾句朗讀而改變。他們手裡拿著那天被洗腦後買的書,售價一百八一套。

一個月後,校園才逐漸消停下來。這時候如果再有人扯著嗓子喊一句「I』m the best!」,只會被人當做神經病。

我說這兩個故事,是想表達:

在感恩教育和瘋狂英語裏成長起來的90後,刻奇是無法避免的。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不懂什麼叫做刻奇,那讓我再舉幾個例子。

高中畢業時,所有人一起撕書發泄,無比感傷:我的青春散場了。

大學軍訓後,女生哭得一塌糊塗,跟著教官的車後跑,邊哭邊揮手。

科比退役時,發朋友圈說,科比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病痛。

楊絳去世那天,雖然很多人「絳」字都不認識,也不妨礙複製《一百歲感言》發微博。

楊絳沒有說過這句話。圖:井柏然微博

說什麼不重要,參與社交就對了,感動自己就對了。

這就是刻奇。

大部分人不是真的被楊絳感動,只是陶醉在自己真善美的幻覺裏。為了跟上羣體步伐,在社交媒體中塑造人設,集體高潮。

對了,我小學那個被孤立的同桌,後來轉學了。

那天聽到這個消息後,以前霸凌她、孤立她的同學,情感突然來了個180°大轉彎。由班長帶頭,一起哭著送她離開,在校門口難捨難分。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奇景:所有人都在下意識觀察彼此,來確認自己的哭聲和表情是否恰到好處。是應該加大音量,還是應該默默流淚。

你看,當刻奇來臨的時候,情感不再是自然流露,而是變成了一個工具。它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善良的,是美好的,是正義的。

即使事後來看完全不正當的行為,當時也能冠上一個偉光正的理由。

釣魚島事件中,砸同胞車的中國人

蔣方舟《文藝青年與刻奇》中說:

我有種感覺:任何情感一旦被組織化,就有宗教化的嫌疑。組織中的所有人進入了一種接近幻覺的自我感動。

所以一旦陷入刻奇,你就徹底和自由無關了。而且,你從來不會去懷疑其合理性。你內心深處堅信,你真的就是這麼感受的。

重慶300名學生,哭著為家長洗腳

關於刻奇,知乎上有位網友分享了一個精彩的故事。

我奶奶年輕的時候跳忠字舞、讀紅寶書、開批鬥會,做那個年齡中國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

有一天村裡召集開會,村長大哭著走進禮堂,說大事不好啦,我們偉大又敬愛的毛主席去世啦。 全村的人都楞了一下,馬上都跟著村長嚎啕大哭。 哭了很長時間,肚子餓了,奶奶從指縫裡偷偷瞄周圍的人,發現他們一個比一個哭得傷心,壓根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她不敢怠慢,繼續痛哭流涕。 我猜,她參與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刻奇」。

這就是刻奇最可怕的地方:它完成了羣體對個體的情感綁架。在你熱烈的情感背後,永遠躲藏著一個虛弱的小我。

為了融入羣體,你真實的感受是不被允許的,必須和大家一起戴上面具。否則,你就會被羣體所疏遠,成為他們口中的那個「怪物」。

久而久之,你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甘心淪為烏合之眾裏的一員。

但好在,90後的自我意識,已經在逐漸覺醒了。

雖然當刻奇發生時,我們和前面幾代人一樣,對自己的荒謬並不自知。

就像朝鮮人民,看到他們的偉人金正恩同志時,也會嚎啕大哭一樣。

即使完全不知道情感源於何處。

但事後,我們會開始去反思:當時親身參與的那個事件,是不是有哪裡不對?

「感恩教育」視頻下的評論

何況刻奇,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難以克服。

你不用去玉林救狗,不用去砸日本車,也不欠星爺一張電影票。

你只要培養一下對抗孤獨的能力,就能跳出刻奇,成為自由身。

- END -

原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今夜九零後" 。

轉載及合作事宜請私信今夜九零後,謝謝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國際廣告慣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微信公眾號:今夜九零後(id:itonight90)找我們玩兒吧。

今夜9:00後,和你說晚安。

作者:易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