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0 〈一〉-在中華民國國慶日時來參觀這裡有種詭異的宿命感。

集中營距離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小城奧斯威辛,直接在克拉科夫的hostel訂行程,學生票110pln(含來回車錢+導覽費+免費午餐),很推薦這樣訂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免費午餐,而是在去往集中營的路上放的紀錄片,裡面並不是像BBC的紀錄片以較多補拍畫面呈現的方式,而是一張張寫實的照片甚至影片,裡面有一幕,一羣不到十歲的猶太、波蘭小孩穿著條紋衣依照指示對著鏡頭行納粹禮,每個小孩都懵懵懂懂的舉直了手,已經夠荒誕了,但我永遠無法忘記的是其中一個直到最後才遲遲地舉手的小孩的眼神,那個洞悉一切的眼神會狠狠地直擊你的心臟。

奧斯維辛集中營共有3個主要營區,分別是奧斯威辛(一號營區)、比克瑙(二號營區)、莫諾維茨(三號營區),目前開放參觀的只有一號營跟二號營,強烈推薦要參加導覽會更瞭解每一個區塊的背景,尤其導覽員幾乎都是波蘭人雖然僅僅在描述史實但用字遣詞中的悲痛溢於言表。

IMG_2079.JPG

Arbeit macht frei(德:勞動帶來自由),在進入一號營的門前就看到這個世紀謊言。

IMG_2080.JPG

電網與哨站,其實園區裡的解說牌都寫得十分詳實,但還是再一次極力推薦一定要參加導覽!

IMG_2082.JPG

毒氣室使用的Zkylon B,一罐能在30到60分鐘裡殺死上百人。

IMG_2084.JPG

被殺死的人們的毛髮織成的毛巾。

IMG_2086.JPG

 

IMG_2090.JPG

進入集中營是奪取你身上任何東西,甚至姓名,剃去毛髮、穿上條紋衣、紋上編號你再也沒有名字。

IMG_2092.JPG

IMG_2093.JPG

罹難者們。底下有名字、編號、人種、原本職業、進入集中營時間以及死亡時間,很少有人活過一年無論男女。

我看《安妮日記》時是國小,有一段話我依稀記得:從窗戶偷望出去能看見士兵後一整排的人配帶著五芒星步履蹣跚,有一個老人跌倒了馬上就被當場射殺,原文當然我已經忘了,但在這裡的此時此刻我才能真實的感受到他們胸前的五芒星有多沉重。

IMG_2097.JPG

IMG_2099.JPG

毒氣室與焚燒屍體的設備。

毒氣室的天花板還看到像是噴水器的東西,相信有看過納粹相關的電影就知道,在挑選完勞動力後,通常女人與小孩除了人體實驗用之外,幾乎都是被送往毒氣室,而納粹稱其為"洗澡"。

IMG_3040.JPG

比克瑙二號營。由於一號營已經不夠用,且納粹嫌毒氣室不夠大而建造,所以二號營是主要的滅絕營,甚至連鐵路都直接蓋到集中營門口。

IMG_2102.JPG

大到難以想像的屠戮工廠,二號營大部分建築是無法參觀的。

IMG_2106.JPG

在二戰失敗後,德軍為了掩蓋其惡行,而在撤退前炸毀了毒氣室與焚燒室,但從殘骸來看依舊大的怵目驚心。

IMG_2107.JPG

瀕死的人除了拿來實驗,會統一放在一個地方等死,外面有朵致哀的玫瑰。

IMG_2108.JPG

三層牀板,看起來很大其實一層會躺4-8個人,因為沒有任何包紮,所以任何液體,無論女人月經還是傷口的汁水都會往下滴,因此越強壯的能搶到上層,導覽員說有個倖存者現居加拿大是在這裡出生的。

IMG_2104.JPG

IMG_2105.JPG

各種語言的悼詞。

IMG_2096.JPG

1940至1945這裡屠殺上百萬人,從一開始的勞動改造的種族隔絕到萬湖會議的種族滅絕,可見人類的瘋狂。

1970年德國總理布蘭特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據陪同者在一次電視採訪中回憶,當天晚上在就此事問布蘭特時,他曾經回答說「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Ich hatte plötzlich das Gefühl, nur einen Kranz niederlegen reicht einfach nicht!.")。他也在隔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IMG_2083.JPG

"Those who do 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真正的死亡從來都不是呼吸中止的時候,而是被世人遺忘的時候"

雖然本身就是不喜歡拍照的人,但在集中營我的照片更是少得可憐,除了這裡肅穆的氣氛好像拍照會驚擾這裡已難以安眠的亡魂,最主要的原因是整個過程感覺自己不停地在思考與對話。所以這些照片僅是偌大屠殺工廠的一角,真心的推薦每個人親自走一遍。

在來到這裡前,我還未真心的覺得有甚麼地方是每個人必去的,畢竟有人嚮往極光;有人喜愛山海;有人著迷建築,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必去的名單,而波蘭應該在很少人的名單裡又或是在名單的底層;但來到這裡以後,我覺得無論你喜愛怎樣的風景,只要你是個有思辨能力的人類,你一生一定要來這裡,尤其在這個仇恨膨脹的時代裡,親身感受不僅僅是臺灣歷史課本裡輕描淡寫的蒼白而是這裡仇恨真實的沉重。

  • 推薦書單:《安妮日記》、《 被收藏的孩子》、《穿條紋衣的男孩 》
  • 推薦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大家應該都看過)、《美麗人生》(其實這部我比較推)、《戰地琴人》

請有思考能力的人,一生一定要來這裡一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