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唐詩非常精彩,尤其是他的七言絕句。他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極致地展現出詩人的才華,反映出那個時代詩人獨特的人生體驗。

他和李商隱並稱爲小李杜,是晚唐文學史上最耀眼的明珠。他有一首古詩寫春天的景色之美,其中多有傷春之情。其中用到的一個典故,我們只瞭解其中的意境之美,卻不知道這個典故的來源。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這就是杜牧的《金谷園》,題目當中的金谷園乃是一片園林,和詩歌當中的最後三個字。“墜樓人”都出自同一個歷史典故。

這是一首寫春天的古詩,其中有着春天獨有的傷感。“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繁華往事,已跟隨“香塵”一樣漂盪無存。流水無情,但是草木年年都生出新意。都帶有朝氣蓬勃的一面,迎接着這個充滿活力的春天。

對於青草來說,這是充滿活力的,但是在詩人的眼中卻是充滿悲觀的。“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這樣的詩句當中,一點也看不到其中的生機勃勃。看到的只有悲哀,只有傷感,只有說不出的苦澀。

詩人描繪的是東風,是啼叫鳥兒的悲鳴,是落花紛紛。這樣的情形都帶有一種說不出的傷感,而這種傷感最直接對應的表達,就在於對這首古詩當中典故的理解。

金谷園,是一個巨大的園林,在今天的河南洛陽。曾經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別墅。石崇距離杜牧生活的時代已經過去好幾百年,此地的一片荒涼也可想而知。杜牧的詩歌當中,有說不出的傷感,自然也有對此地荒涼的感慨,但這並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首古詩最後的三個字,“墜樓人”。在杜牧的眼中,春天的花朵凋謝了,紛紛從天上墜落下來。而這種墜落的背影,讓詩人想起了當年從金谷園樓上縱身而下的倩影。這個倩影,指石崇愛妾綠珠,曾爲石崇墜樓而死。

根據《晉書》的記載,石崇愛妾綠珠,兩人之間的情感非常深厚。有一天,孫秀(西晉大臣)看中了這個女子,要求石崇把綠珠送給他,石崇並沒有答應。後來孫秀假借皇帝的命令要把綠珠奪走,石崇當時和綠珠正在宴席上喫飯。聽到此事就對綠珠說:“我今爲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君前。”當即縱身而下。

所以杜牧的最後三個字也是飽含着深情,把片片凋落的花朵和當年綠珠縱身而下的身影融合到了一起。我們今天瞭解了這個典故,對於理解杜牧當時的感受會有很多的幫助。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