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生是一種非生理性、非侵襲性的內膜增生,由於腺體結構(大小和形態)的改變、腺體和間質比例的改變(>1:1)導致子宮內膜量增多,是婦科常見腫瘤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子宮內膜增生組織學診斷分類爲:子宮內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EH)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AH)。

子宮內膜增生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無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其高危因素包括:1.育齡期婦女長期無排卵和稀發排卵,如多囊卵巢綜合徵、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AUB)、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2.肥胖女性來源於脂肪細胞的雌激素過多;3.長期外源性補充雌激素攝入,如雌激素治療缺乏孕激素拮抗;4.長期服用他莫西芬的婦女等。初潮過早、絕經晚、不孕、家族腫瘤(尤其是子宮內膜癌、結腸癌、卵巢癌和乳腺癌)史等亦是內膜增生和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

子宮內膜增生的臨牀表現比較單一,首發症狀是AUB。其他症狀包括,陰道異常排液、宮腔積液、下腹疼痛等。

子宮內膜增生的診治與管理

疾病治療方法主要分爲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目前,藥物治療爲首選治療,單純孕激素口服和局部治療爲首選。包括:①孕激素後半週期序貫治療;②孕激素連續治療;③含左炔諾孕酮的宮內節育系統(LNG-IUS)。研究認爲LNG-IUS的療效更好,因其是在子宮局部起作用而全身副作用少,且植入後可持續使用約5年,與口服藥物相比,患者依從性好,被國內外推薦爲治療EH的首選方案。

子宮內膜增生診治流程可以總結爲:懷疑子宮內膜增生——診刮、宮腔鏡+診刮活檢——診斷EH——EH建議藥物治療,首選LNG-IUS或高效孕激素治療6個月後行診刮、宮腔鏡+診刮病理,2次陰性終止隨訪;但對於內膜增生風險依然存在的患者,建議2次轉陰後改爲每年活檢隨訪一次。若絕經後,患者再次出現AUB,需再次進行評估。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AH)分有生育要求與無生育要求,無生育要求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LTH)手術治療;有生育要求首選LNG-IUS或高效孕激素治療,隨訪爲宮腔鏡檢查+內膜定點活檢,間隔3個月1次,1次陰性,促排卵/輔助生殖(ART),完成生育,LNG-IUS治療,6-12個月隨訪1次,直至LHT。實際上,對於具有遺傳傾向的子宮內膜增生,將可能伴隨患者一生,因此,將子宮內膜增生作爲慢病,進行長期管理尤爲重要。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