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汽車頭條APP“來電”新聞組第9篇原創稿件

  如果說今年3月份有着“國際風向標”的日內瓦車展已被電氣化攻陷,那麼從目前各大主機廠向外界透露的即將在上海車展上參展的新車來看,即將落地國產的“電動車”或許更有看點。

  提到新能源車,此前汽車頭條APP在對新能源車話題街坊時發現,大多數消費者想到新能源車的第一反應便是特斯拉。

  的確,在如今的汽車圈“特斯拉”三個字早已自帶流量,不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幾乎每出現一款純電動車都會給自己冠上“特斯拉殺手”的頭銜。

  熟不知,國內知名真正的豪華品牌BBA電動車已來勢洶洶的襲來,那麼如今所有車企所冠名的“豪華電動”到底由誰來定義?是BBA還是特斯拉?而這些豪華電動車裏都暗藏着什麼幹掉“特斯拉們”的祕密武器?

  BBA續航略遜一籌

  作爲定義“豪華電動車”的車型,續航能力便成爲消費者最爲看重的首要參數指標。從目前公佈的數據來看,奔馳EQC的NEDC續航里程可超過450km,奧迪e-tron在歐盟WLTP工況下的續航里程約400km(WLTP和NEDC是兩種不同的測試標準),而寶馬iX3最大續航里程也將突破400km。

  從兩者的電池容量來看,其中,奔馳EQC搭載70kWh的電池組,奧迪e-tron則搭載95kWh的電池組。動力方面,奧迪e-tron與奔馳EQC均採用前後軸雙電機佈局,奧迪e-tron綜合最大功率300kW,綜合最大扭矩664N.m;奔馳EQC綜合最大功率同樣爲300kW,綜合最大扭矩765N.m;寶馬iX3將搭載70kWh電池組,預計最大輸出功率爲198kW。

  反觀特斯拉,以剛剛交付到中國車主手裏的特斯拉Model 3來看,Model 3長續航後驅版:百公里加速5.4秒,續航里程不低於600公里;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百公里加速4.5秒,續航里程爲590公里;Model 3高性能全輪驅動版:百公里加速3.5秒,續航里程595公里。

  如果僅看續航里程,奔馳EQC與奧迪e-tron的確與特斯拉相比是略遜一籌,但特斯拉就真的可以定義“豪華電動車”嗎?

  只屬於“極客”的特斯拉

  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是先進的自動駕駛、具有突破性的OTA,還是令人滿意的續航里程,這些都是特斯拉之所以受到一部分“極客羣體”追捧的原因,但它也只屬於“極客”。

  畢竟一輛被定義爲“豪華”的電動車消費者最爲關注的便是其品質,但從特斯拉開始交付以來,消費者對其品質的吐槽就猶如長江流水滔滔不絕,從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頻出到行駛途中着火,再到一直被車主吐槽的車輛做工細節問題等等。

  尤其是近日剛剛交付的特斯拉Model 3,車主羣裏便有了對其做工品質的一大批吐槽,並稱“每一臺Model 3都是‘限量版’”,“方向盤驢叫”、“右側葉子板斷角”、“AP駕駛方向嚴重跑偏”、“充電樁壞了”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甚至,更有車主在貼吧上吐槽,“在提車時便發現有接縫不齊、掉漆等讓人鬱悶的問題,提車現場愣是變爲令人尷尬的修車現場。”因此,這樣的產品做工實在對不起其作爲“豪華車”的價格。

  毋庸置疑的是,特斯拉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理念性是非常值得各大車企學習的,也是一些“極客”人羣所追求的,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在品質和安全性方面,特斯拉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熟汽車工業產品。

  而有着百年造車經驗的BBA,在汽車產品質量品質上有着苛刻的把控,遵循嚴格的生產標準、更高要求的工藝標準,質量可靠性已經過幾十年的驗證,這對於初出茅廬的特斯拉而言,完全具備碾壓之勢。

  特斯拉與BBA不在一個陣營

  事實上,除了品質之外,消費者更爲在乎的便是“品牌認知度”,尤其是中國消費者更“好面子”,提到豪華品牌可能第一時間便會想到奔馳、寶馬、奧迪,顯然BBA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影響力早已建立,積累了良好的用戶口碑。

  當然,BBA品牌認知度高的還有一個原因是標籤化,說到豪華會想到奔馳,說到操控會想到寶馬,說到科技會想到奧迪。而國內的其他豪華品牌裏,除了雷克薩斯有安靜,沃爾沃有安全的標籤,其他大部分品牌在公衆眼裏幾乎還沒有相應的標籤。沒有標籤,就會更加容易被人遺忘。

  此外,BBA的車型從20萬-200萬,從轎車、SUV、跑車甚至是即將到來的電動車等一應俱全,而且他們在國內經銷商數也非常多,據不完全統計,僅寶馬在國內的經銷商就有500多家,如此密集的網絡佈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很容易爲消費者樹立一個更強的品牌認知度。

  但特斯拉的受衆羣體僅僅在一個相對較小範圍內的一些“極客”人羣,與BBA並沒有在一個陣列,儘管特斯拉已經受到了國內不少消費者的歡迎,但相比擁有百年曆史的BBA傳統車企而言,品牌認知度仍沒有可比性。

  綜上所述,如果僅從產品本身來看,特斯拉的電池續航能力、自動駕駛的先進程度等,BBA確實仍有極大進步的空間;但從產品品質來看,一個成立十幾年的特斯拉與有着百年造車歷史的BBA幾乎沒有什麼可比性。

  當豪華品牌開始玩電動車時,真正重新定義傳統汽車工業產品的時代來了,而對於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等所有車企所冠名的“豪華電動”到底由誰來定義?僅從目前來看,或許BBA的三電與自動駕駛仍拼不過特斯拉,但擁有百年造車傳統經驗的BBA也是特斯拉不可比擬的,或許消費者更看重的是車輛的品質,畢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不過,未來“豪華電動車”到底要誰來定義?仍是一個未知數。

  【版權聲明】本文爲汽車頭條原創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