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专访◎记者蓝祖蔚 整理◎记者何宗翰 摄影◎记者罗沛德

摄影师刘振祥有两只敏感的手,一只手在新闻火线上,用快门记录了台湾解严前后的社会动荡与历史伤痛,另外一只手则捕捉了台湾舞蹈及电影精英的绝美意象。卅年来,他的照片一直是各媒体在回顾历史时最能画龙点睛的视觉符号。

问:走进表演艺术中,你的拍摄对象都要用一生的精华释放自己的能量,它是经过设计规划、有目的呈现,跟商业摄影较为类似;纪实摄影是随机的,拍摄本身就是一种记录,是必然发生的事,做为一个摄影师,如何从表象的记录与捕捉,进入创作层次?

答:我在一九八九年曾办过「工作、创作」摄影展,我从工作中创作,对于眼前不管是表演艺术、新闻或报导摄影,进行影作创作;在拍摄表演艺术时,舞台有灯光、服装、布景、造型,在每一次的展演中,我必须去发现寻找各种可能的平面视觉语言。

广告商品会很明确知道想要诉说的理念,艺术表演的理念有时候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很多时候是旁观的我,透过自己的观看,找出他们的灵魂,表演时候的流动往往一个刹那就过去了,但照片定格的捕捉,反而可以找到他们没有注意到或者未曾发现的重点,化成作品的精神,也变成我影像的风格。

解读表演者灵魂 云门180度倒著用

问:可否各以罗曼菲跟云门为例,说明艺术家没有发现的部分?

答:这样的例子满多的,舞蹈作品要变成平面照片,必须调整来符合平面美学的形式, 例如云门的《关于岛屿》中,有一幕是一大群舞者在地板翻滚,那一幕是混乱的、错落的,所有人的脚都举在上面,我将这幕的照片倒过来用,变成所有人都像悬空飘著,脚都在底下,成为这出舞作的主视觉;这幕在舞作中存在过,但为了拍摄,我更动舞蹈的节奏,让所有人一起滚动、将脚举在上面。

曼菲的代表照片应属《挽歌》那张,《挽歌》是为了纪念六四民运,以柴玲为主角而做的舞,林怀民老师专程从国外赶回台湾,找了曼菲做这个舞作,我被找去他的公寓,拉了黑幕拍下这些照片,当时六四事件还在延烧,服装已经做好,但舞作还没完成,我的拍照与取景过程,让林老师有了更多想法,有些画面、节奏就反馈到舞作上,让一些动作找到了位置。

罗曼菲最美身影 掌握半秒之差

问:你是舞蹈的摄影师,但你的活力也可以带给这些精彩的艺术家意想不到的灵光,应该也算是你的成就之一吧?

答:能够这样还算是满良性的互动,因为摄影工作激荡出不同的想法,也是因为云门舞者太棒了,他们每天在训练,我的要求都可以马上回馈,达到你要的要求,几乎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挽歌》算是比较早期跟曼菲合作的作品,那时她刚从美国回来办了一个舞展,找我帮她拍海报,好多人看了都著迷,后来报社中的艺文记者桌上都压著那张DM,让我感受到对舞蹈的美是可以被人记忆、喜欢,自己也挺高兴的,所以后来就专心从事拍摄表演艺术。

问:曼菲有一张照片是抱著一个人形模特儿,一位被各界公认是台湾最美丽的舞者抱著一个曲线毕露的人形模特儿,一个肉体看得见、另一个则是看不见,她们的拥抱之间就有一种神秘的对话或欲望在挑逗著,也因为是刹那定格,反而有了具体舞蹈没有这么鲜明的符号或讯息出来,放大了欲望跟情绪,那张照片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答:曼菲那支舞作是台上摆放著很多人体的模特儿,她的考量会是整个舞台,我的考量则是单一的画面,因此在拍摄过程中会做一些调整,让比例和结构会比较好看,在舞台上呈现就不是这样。

舞台表演因为观众的观赏距离较远,没有办法近距离看到细节,摄影帮观众做了延伸,在舞台上久了,知道舞者的呼吸、有很多预备动作是将要发生什么,通常我定格的不是镜头看到的,必须预设,前一秒就启动快门,眼睛看到再按快门,那已是下一秒的事了。

问:摄影师的一瞥要发现美,心头一动念就得按下快门,你捕捉了当下的一刻,却让观者看到了一生的缩影,从起心动念到把生命、时间和空间全都浓缩进去,直觉多过布局吧?

答:在拍摄的当下,往往没有这么深刻的体验,拍照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美、呼吸,有很多外在环境必须克服,我必须自己打光、准确地对焦在舞者脸上,有时候快门会按到忘我,譬如说拍曼菲时用底片相机,对焦我必须预测,动作跳到哪里时她会跳进我的焦距,拍摄时没办法想将来会变成怎样,或拍下什么东西,只是尽可能地让在我眼前发生的事情,可以比较精准地形塑出来。

回顾起来满庆幸我技术还不错,才能留下那些照片,用现在的自动相机应该是不难,不必考虑太多技术,专注在动作上,就可以拍下那样的瞬间,现在数位相机记忆卡够大,可以拍到手指抽筋。以前底片很贵,所以会很珍惜、很精准地去记录,以前小底片三十六张就要换,大底片十二张一卷,拍完就要重新再来、再跳,或许那时有这个过程可以喘息,再一次面对你、跳了十二次再来,而产生不同节奏。

数位跟底片的差异,其实是心态上的问题,用数位拍能更精准更集中,用底片拍则另外多了换底片过程中的互动,两者其实没什么好坏;如果曼菲还在,这些照片可以重拍,可能又是完全不同的状态,时空背景不一样,结果就不同了。

《恋恋风尘》流传30年 剧照风格鼻祖

问:表演艺术摄影是因为你有特权,可以前台后台自由行走,甚至表演的时候还可以按快门,但即使有特权还是要找到一个蹊径,可以凸显表演的精髓,纪实摄影则是必须决定、卡到一个特别的位置,在等待跟互动中找到按下快门的时机,你怎么运用摄影师的特权?

答:我工作室有一张照片,是云门表演《梦土》的后台,一九九五年拍的,那时候已经拍云门很长一段时间,《梦土》时造型很多种,有传统京剧、像木乃伊的、现代舞,台上还有孔雀,我那时候在化妆室跟舞台中间的通道拉了白布,打了两盏灯,舞者上台前、下台后各拍一张,这并不是表演,而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他们每场演出都是经历这样的准备、上台、展现舞作、回到后台、卸妆、回到自己,我很好奇他们的心情变化。

我拍下的这张可以感受到她将要上台的心情,对于表演是很有自信的,会把她美丽的身影在舞台上绽放出来,回来后又是另一个状况,满身大汗、站不稳的那时候也拍,我有拍了一个系列,这个就是特权,没人敢跟林怀民老师提,他可能也不会答应,我也忘了我有没有跟他讲,哈!

问:侯孝贤导演给你的特权是什么?

答:我当初跟侯孝贤或杨德昌合作时,并没有意识到有一天他们会变成大人物。我跟陈怀恩是摄影上互相切磋的好兄弟,那时候怀恩想要去学电影摄影,去当《恋恋风尘》摄影师李屏宾的摄影助理,就介绍我去拍剧照,那时候我也只是满腔热血想拍照,也不知道拍剧照是怎么回事,就跟他们上山下海去勘景。

我还兼驾驶,那个年代剧照师最闲、可有可无,爱拍就拍、不拍就帮忙,由于之前有很多报导摄影的经验,就用旁观者的角度看,刚好剧情的年代跟八○年代并没有太大的落差,九份也还保持吴念真导演小时候的原貌,把当下时空背景跟居民一起入镜,也不会有太大冲突。

去拍之前,无法想像我要呈现什么样的风格,《恋恋风尘》中王晶文、辛树芬走铁轨那张海报的角度是我自己找到的,当时摄影机体积很大,又有惯用视角,是一个眼平观景的状态,手拿小相机的我反而就多了不同的观看角度,吴念真后来告诉我,我的剧照帮他们开创了新的视觉,没想到这些剧照三十年来还不断被引用。

问:你替《恐怖份子》拍的是王安落跑回眸的那张吗?后来被放大成为电影主视觉?

答:一张张切割是杨德昌的意思,执行的时候就跟他讨论,最大张的相纸也没办法达到他要的尺寸,就决定用单张来拼,风吹还会飘起来。

当时用了八十张八乘十吋的照片,拼成一张大的相纸,要洗之前每张先编号,排列在地上、再用放大机投影,成了王安回头那张照片。电影中墙上那些照片也都是我拍的,因为角色是摄影师,我就当他的枪手。

那时候在民生东路拍王安跳窗逃亡那幕,找来几个刑警,杨导现场指挥调度,现场也没有照相机,他们演戏我就拍,做为日后电影中那位摄影师的作品,我的角度不是介入者,都是长镜头远远的调,杨导也是等照片洗出来才知道效果是什么,那时候我不知道我还兼任了美术的工作呢,哈。

《大佛》蓝头和尚超吸睛 现场新视角

问:跟钟孟宏导演的合作呢?

答:钟导年轻时曾有来报社应征摄影,我那时候没想用外人,没有理他,后来他有天在拍广告片,那个案子刚好要我拍剧照,许舜英在片场介绍我们认识,钟导就说:「他我认识,他拍剧照可以,别人拍不行!」而我根本还不认识他是谁!

后来在广告上我们多次合作,他喜欢我的镜位,或是一张静照,用摄影手法去做剪辑。还有一次借了三台摄影机,一台就给我在片场里面拍,他那时候已经是很有名的广告片导演,拍什么都OK,有办法说服客户,现场就各种拍法,很好玩。

问:《大佛普拉斯》有一张剧照很让人惊艳,为什么用这样的角度和这么突兀的颜色,呈现最后一场戏的法会和尚?

答:跟钟孟宏的电影没什么东西是包袱,他的几部戏我都用不同拍摄手法来呈现,他在现场有时候也会说,你能不能借我看你拍什么,拍完我也不急著交照片,他也不急著看,就来自于一个信任,他知道我会交出一套我对于整部戏的看法。

钟导最意外的一张剧照是我拍和尚的背面,他看到时吓一跳,说我在现场拍一整天,为什么只有你拍到这张照片?在掌镜时他也不断在找寻画面,摄影机在他自己手里时是非常灵活的,那时候他千想万想,就是没有抓到这个画面,有点懊恼。

拍电影非常磨人,打灯的过程、演员情绪酝酿的过程,都得不断等待,但这个等待却是我拍照最好的时候,可以观察更细微,提出一套与电影完全不一样的论述。

有趣的是最近两年台北电影节的节目单,分别选了我拍的《大佛普拉斯》和《小美》剧照来做视觉,我不晓得为什么他们刚好选了这张灯光师在工作的照片,可能台北电影节想向工作人员致敬,自己现场记录的作品能以不同方式再生,怎么想都开心。

  • 刘振祥记录下的《大佛普拉斯》意象,创造出与电影迥然不同的氛围,也形成和该片摄影钟孟宏的暗中较劲。(刘振祥提供)

    刘振祥记录下的《大佛普拉斯》意象,创造出与电影迥然不同的氛围,也形成和该片摄影钟孟宏的暗中较劲。(刘振祥提供)

  • 刘振祥接受文化周报专访。(记者罗沛德摄)

    刘振祥接受文化周报专访。(记者罗沛德摄)

  • 罗曼菲抱著人形模特儿起舞的身影公认最美,全靠刘振祥「预知能力」提前按下快门。(刘振祥提供)

    罗曼菲抱著人形模特儿起舞的身影公认最美,全靠刘振祥「预知能力」提前按下快门。(刘振祥提供)

  • 云门《关于岛屿》舞者在地板翻滚的一幕,刘振祥将照片倒转使用,获选为舞作海报。(刘振祥提供)

    云门《关于岛屿》舞者在地板翻滚的一幕,刘振祥将照片倒转使用,获选为舞作海报。(刘振祥提供)

  • 刘振祥替《恐怖份子》王安回眸一幕拍下的照片,是以80张照片拼出的大相纸,成为全片亮点。(取自网路)

    刘振祥替《恐怖份子》王安回眸一幕拍下的照片,是以80张照片拼出的大相纸,成为全片亮点。(取自网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