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贏家都在關注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伴隨着今年以來股市大漲,私募機構的調研熱情持續升溫。統計顯示,3月份不論是參與調研的私募機構家數還是調研的股票數量都創年內新高。

  此外,據私募排排網4月初發布的報告來看,春節後私募一直處於加倉狀態。截至4月初,股票策略私募平均倉位74.87%,並創下近一年新高。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股市行情急速回暖,板塊輪動更加顯著,在此背景下,爲能及時跟上節奏,私募機構只有加大調研力度,尋覓更具有潛力的股票。

  展望後市,多家百億級私募認爲,估值修復行情即將結束,就二季度投資而言,基本面將成爲市場驅動的核心因素。

  私募調研熱情升溫

  今年以來三大股指持續大漲,上證綜指至今累計漲幅超30%。行情的反彈速度與力度顯然超出了許多投資者的預期。而爲跟上行情的節奏,私募機構明顯加快了調研步伐。

  Wind統計顯示,4月1日至4月8日,共有174傢俬募機構參與了上市公司調研,去年同期只有117家,今年4月第一週相較於去年的同比增幅達到48%。

  事實上,私募4月伊始調研熱情高漲只是3月份的延續。

  統計顯示,1月份有459傢俬募機構參與了調研,2月份或因新年長假,數量略有減少,爲292家,到了3月份,參與調研的私募機構數量達到568家,創下一季度新高。

  在調研個股的數量上更加明顯。統計顯示,1月份、2月份、3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的個股數量分別達到780只,486只,1042只。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型私募機構的積極性更高。從3月份的調研情況來看,調研次數排名前十的私募機構中不乏一些業內知名的百億級私募機構,包括敦和資產、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等。

  “伴隨着行情急速轉暖,私募加速調研,可能是爲了趕上市場節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爲新發產品充實股票池。”有第三方私募研究人士表示。

  緊盯績優成長股

  從年內的調研情況來看,私募機構更偏愛中小創公司。

  Wind統計顯示,截至4月8日,年內獲得私募機構調研最多的10家公司分別是匯川技術、廣聯達、珀萊雅、勁嘉股份、邁瑞醫療、榕基軟件、珠江啤酒、恩華藥業、TCL集團,滬電股份,它們獲得的調研數量依次爲106家、74家、65家、51家、42家、35家、31家、31家、31家、31家。

  顯而易見,上述上市公司中,除了滬市的珀萊雅以及深主板的TCL集團之外,其餘均爲中小創公司。

  換一個角度來看,一些大型私募的調研也集中在中小創公司。統計顯示,截至4月8日,今年以來星石投資共計調研了25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7家屬於中小板。又比如,景林資產共計調研了19家公司,其中只有2家爲主板公司,其餘17家均爲中小板公司。

  市場觀察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中小創公司持續受各路機構青睞,一方面,此前這類公司跌幅較深,資產性價比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科創板等政策紅利帶動下,智能製造、5G等新興行業的風險偏好快速提升,而這些行業中的公司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中小創。

  星石投資日前也公開了調研思路,其表示,目前調研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塊,長期看好這類公司的投資機會。

  具體有四方面:

  一是已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高端製造業,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5G產業鏈等;

  二是受益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先進製造,比如自動化設備、自主可控、雲計算等;

  三是新模式和高效率的互聯網企業,比如互聯網金融;

  四是受益於人口老齡化的行業,比如醫藥生物。

  景氣改善或成爲二季度最大的預期差

  知名百億級私募在一季度已充分享受了行情迅速上漲紅利,那麼,他們在二季度又如何操作?

  在星石投資看來,接下來業績將會接棒估值,成爲市場核心驅動因素。

  該公司表示,一季度A股處在牛市的前期醞釀階段,市場大漲是流動性和風險偏好主導的估值修復,使得市場迎來一波修復性的普漲行情。因此,價值股、成長股甚至垃圾股和概念股均有較好表現。

  目前,估值修復已經接近尾聲,市場積累了不錯的漲幅,可能會進入短期休整,之後將可能進入牛市的爆發階段,而這一階段需要基本面的配合。在基本面逐步見底的情況下,業績驅動將是未來行情的上漲動力。

  “展望二季度,我們更關心的是哪些行業能夠持續貢獻業績。最近的經濟數據如PMI、社融等超預期好轉爲經濟基本面築底增添了新的證據,隨着4、5月增值稅稅率與社保繳費率的正式下調,後續有望觀察到更多築底企穩的跡象。”星石投資進一步表示。

  和聚投資表示,景氣改善或成爲二季度最大的預期差,價格因素已悄然生變。

  “最新公佈的3月官方製造業PMI報50.5,較上月提升1.3個百分點,價格分項指標已經於1月見底後連續兩月出現顯著反彈,意味着PPI在3月出現向上的拐點。這也意味着越來越多細分行業的景氣度向上,利潤增速的拐點提前到來或成爲二季度市場最大的預期差。”和聚投資表示。

  拾貝投資對後市發展也抱有較積極態度。

  該公司認爲,展望後市,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下行壓力並不意味着投資機會的減少。目前,雖然不少行業收入增速在下降,但很多企業的利潤率提升空間仍很大。從美國過去10年股市發展經驗來看,其GDP增速在遠低於我們的背景下仍能收穫牛市。因此,從長遠來看,經濟質量提升或比數量提升更有利於股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