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疆才發現,新疆人烹飪羊肉的水平真的是很一般。而新疆羊肉卻依然能靠味道和品質傲視羣雄,完全取決於新疆羊肉本身。新疆的羊肉比較鮮嫩,羶味很小,甚至沒有羶味,而同樣品種的羊若是到了別的地方,味道卻截然不同。讓新疆羊肉如此與衆不同的,其實是新疆極其“不友好”的氣候環境!都知道戈壁灘、火焰山在新疆,說明那裏的氣候乾旱少雨,可正是因爲荒漠化,鹽鹼地,新疆的羊肉纔會如此好喫。反而好的草原產出的羊肉並不好喫!

  戈壁灘,鹽鹼地,生長的百草都帶着藥用價值,羊兒喫了百病不生。牧區的天然地表水資源豐富,和草被一樣純淨無污染。自然放養的羊悠然自在,沒有恐懼和壓力,喫飽爲算,每天過着“日出而喫,日落而息”的悠閒生活。都知道日本神戶牛肉品質最高,其實神戶牛生長的環境就是人工製造出這樣天然的生長條件。

  如果喫燒烤和清燉羊肉一定要選新疆羊肉,因爲肉質鮮嫩,烤肉不老,自身沒有羶味清燉也好喫。

  如今的羊沒有了品種的差異,但凡是優良品種都會馬上被各地引進。然而就算是同品種的羊肉,味道也有很大區別,造成其差異的原因其實就是地理條件和養殖方法上。只有“羊兒滿山跑,天天喫百草”長大的羊,肉質得到充分鍛鍊,肉質才能緊實不羶。

  所以說,新疆的羊肉,從出生起那一天就贏了!喫着礦物質極爲豐富的草料,自己就把自己給料理了!而新疆人所需要做的,無非就是什麼都不做。少加佐料,少些加工程序,讓羊肉的原汁原味自然的釋放出來,這就是對新疆羊肉最好的禮遇。清水手抓,撒點鹽末子,甘鹹清香不肥不膩,再來幾片生蒜,簡直是天上人間。

  以前覺得新疆人好像個個都是做羊肉的星級大廚,看似隨隨便便的一烤一熬一燜,就做出了人間美味。現在知道,新疆人在處理羊肉的手法上極其精簡,至今保持着古樸做法。但是正是因爲這種精簡的手法,才保留了羊肉至美的味道。新疆的羊肉,無論是以烤包子、饢坑肉、手抓飯、烤全羊等哪種形式出現,展現的都是完完全全的羊肉味道,不是混合各種調味料的複合味道。手抓飯只用皮芽子,烤羊只要孜然辣椒麪,手抓肉可以啥調味料都不要,配着小鹹菜就好。

  只有遇到了新疆這麼好的羊肉,纔會對廚藝什麼的都沒有要求了吧!現在想想,新疆人真的是太幸福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