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希格斯粒子的神秘面紗,裙裙來試試平時樸素的語言】

先說它的神奇之處吧。「上帝粒子」這個詞是有點噱頭的,但拋開有噱頭的昵稱,希格斯粒子還是很厲害的。

因為不管是物質的內部,還是真空中,都充滿了希格斯粒子,無處不在,而且大部分基本粒子的運動都會受到它的阻礙,也正是有了這種阻礙,那些粒子才獲得了質量,從而讓那些粒子構成的物質世界也獲得相應的質量!

對,正是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說是「質量之源」。

還記得中小學的時候學習的是,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量」,如果用這個「質量」來理解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之源」就有點困難了。這裡質量反映的應該是「物質運動的難以程度」。本質其實是一樣的,物質越多運動越難以改變。

這樣就好理解了,因為希格斯玻色子的阻礙,所以那些基本粒子的就有運動難易程度的變化,也就是產生了質量。質量大的,就是與希格斯碰撞的更頻繁。

希格斯玻色子在真空中,並賦予物質質量,你說神奇不神奇。

【穿上白大褂,裙主是嚴謹的科學家】

難得沒有瞎比喻,我就歇著了

【繼續掀開白大褂,裙裙我繼續了】

接著就試著用平實樸素的語言解釋一下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這六個字分開都認識,放在一起就不好認了。我們先庖丁解牛的看一下。

希格斯,就是預言希格斯玻色子的科學家的名字。

玻色子,其中「玻色」也是一位科學家的名字,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就用玻色子來命名「玻色子」這類粒子。所以玻色子其實指的是一類粒子。

什麼是玻色子呢?如果不從專業生澀的定義來說,在基本粒子中,傳播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粒子都是玻色子(沒錯,力也是由基本粒子來傳播的),而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叫費米子。

玻色子與費米子的區別,就是自旋不一樣。如果不那麼精確,可以認為自旋相當於基本粒子自轉的強度。玻色子自旋為整數;費米子自旋為半整數,比如1/2、3/2等。

希格斯玻色子,是自旋為0的玻色子,它和傳播力的基本粒子還不太一樣,傳播力的基本粒子,稱為「規範玻色子」。

看看下圖,關於前面的基本粒子內容就會清晰一些:


簡單來說,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這種粒子使宇宙中的一切物質產生了質量。物質都是由極其微小的原子組成,原子又由更小的粒子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普通氫原子沒有中子)。電子是基本粒子,不可再進一步分割。質子和中子還能再進一步分割,它們又由更小的夸克組成。就像電子一樣,夸克也是基本粒子,無法再進一步分割。儘管如此,標準模型並不能解釋為什麼物質會有質量,所以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認為,有一種神秘的粒子導致諸如夸克、電子等基本粒子產生質量,後來這種粒子就被稱作希格斯玻色子(自旋為零)。

那麼,希格斯玻色子是如何賦予物質的質量呢?打個比方,希格斯玻色子可以想像成一塊永磁鐵,物質(在現實中是諸如夸克、電子等基本粒子)需要一個外加磁場來獲得磁性(在現實中是獲得質量)。希格希玻色子會產生自身的質量,並誘導基本粒子產生質量。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光子和膠子是沒有靜止質量的。如果沒有希格斯玻色子賦予質量,其他粒子都會像光子一樣以光速運動,這樣不可能會形成原子,也就沒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

自從希格斯玻色子提出數十年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這種神秘的粒子。主要方法是通過粒子加速器把質子加速度到接近光速的狀態,然後讓它們互相碰撞,在它們殘留下的碎片中,應該能夠找到希格希玻色子的蹤跡。不過,物理學家也不大確定希格斯玻色子的具體大小,所以尋找這種粒子的難度極大。在2013年,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同年彼得·希格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原創思想,恕本人直言,只有慣性質量,而沒有引力質量的希格斯粒子完全是杜撰出來的粒子,須知,引力和慣性是質量不可分割的屬性,一個有質量的粒子絕不可能只有慣性,而沒有引力。真正的,上帝造的粒子必定是組成黑洞的質量點,其質量約在kg級,具有巨大的引力和慣性。希格斯粒子的錯誤必將會被得到糾正。


上帝粒子是一種構成世間萬物的基本物質,通俗點說,上帝粒子就是宇宙里最小的物質,不可再分割!

也不知道誰給起的名,叫上帝粒子,也許是外國人吧!外國人比較相信上帝的存在,所以給起名叫做上帝粒子。

上帝是封建迷信,上帝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而上帝粒子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嗎?

科學家們最多在自己的理論中談論上帝粒子的信息,它可能並不存在,也可能確實存在,只是以我們先有的技術,無法去用實踐證明上帝粒子的存在,恐怕我們永遠無法尋找到真正的上帝粒子!

比分子小的是原子,比原子小的事夸克,比夸克小的可能是弦,而弦也只存在科學家們的理論中,無法去找到真正的弦,也無法證明弦這種東西真的存在。

從理論中來看,上帝粒子或許比弦更小!上帝粒子也無法再分割,它或許是宇宙中最小的東西。上帝粒子是物質這種理論或許不嚴謹。

把一個分子切割成無數的上帝粒子,那些粒子由於處在極端的環境中,它或許不是靜止的,或許是四處亂動的一種能量。

當然,不能用實踐所證明的理論,也許這種理論是錯誤的,也許上帝粒子根本不存在。但是,理論是實踐的基礎,終有一天,人類會解開上帝粒子的本來面目,也許是幾萬年以後,也許會更久。

理論就是人自然而然想的東西,可以轉化為文字信息,用以分享給同樣有興趣的人。然後更多的人開始思考如何用實踐去證明自己理論的真實性,可以用實驗證明,也可以靠全部科學家的共同努力證明。

許多科學家已經著手研究這種神奇的粒子了,當然,更多的人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我寫這篇文章也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我只是把我所想的寫出來,以文章的形式展示給大家看。

各位看完有所思考,便變成了你的東西。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上帝粒子是什麼東西,宇宙里也有太多的謎團,期待著人類去破解,終有一天,人類會知道所有的秘密!

我寫的更多原創內容盡在公眾號「太空船長」里!


首先要確定物質的粒子性,粒子性是物質的唯一屬性,波動性是物質運動的表象,基本粒子是自旋同時螺旋運動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質,光子是螺旋運動直徑380-780納米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是螺旋運動直徑等於自旋運動直徑也就是等於基本粒子直徑的物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