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主要是以铜钱和金银做为货币。别看小说或是影视剧中,人们经常一出手就是几百两甚至几千两白银,但其实使用率最高的是铜钱,因为以前我国白银储量并不高,只有官府和富商手中才有囤积,普通人是见不到多少白银的。

  国内白银盛行,是明清两代的事,那时候由于中外贸易交流频繁,西方国家为了购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特产,只能掏真金白银来换,这使得中国国内白银储量和流通量都有大幅提高。

  虽然晚清时期中国因为鸦片流失了大量白银,又因为各项赔款,赔出去了不少,但其实国内还留有不少的白银,这些财产最后都被民国继承了。

  袁世凯执政期间,用大量的白银,铸造了数亿枚银元,因银元上印有袁世凯的头像,所以又被大家亲切的成为“袁大头”。袁大头在当时十分流行,大家认可度也极高,因为这种银元是统一铸造,模样好看分量足。

  有些人可能要问了,既然当年铸造了数亿枚袁大头,为什么现在却很少见它们的踪影呢?这些银元都去了哪里?

  首先,有很大一部分的袁大头流到了国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银价大幅上涨,吸引了不少投机商人倒卖白银。

  由于中国白银储量在当时比较大,所以很多外国商人跑来中国收购银元,然后再倒手卖到欧洲,从中谋取暴利。经此一倒腾,就有数亿银元流向了海外,国内自然就不多了。

  其次,国民政府狂敛了不少。1935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发行了一种纸币,名曰“法币”,政府要求百姓不得以银元做流通货币,都要跟政府换成法币之后再消费。通过这一招,国民政府收敛了民间大部分的银元,却坑了百姓,因为纸币到最后根本一文不值。

  国民政府拿着这些银元干什么了呢?主要还是用于购买军火,另外还有一小部分被融成了银水另做他用。

  新中国建成后,政府也开始了征收民间银元的工作,这下百姓们手中剩下的银元就所剩无几了,仅有的几枚估计也被当做传家宝传了下去,市面上再也见不到银元流通。

  如今不少人家中都有收藏那么几枚,大多都是老一辈留下的。至于古玩市场上的那些,多数是仿造,真品估计不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