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古代中國主要是以銅錢和金銀做爲貨幣。別看小說或是影視劇中,人們經常一出手就是幾百兩甚至幾千兩白銀,但其實使用率最高的是銅錢,因爲以前我國白銀儲量並不高,只有官府和富商手中才有囤積,普通人是見不到多少白銀的。

  國內白銀盛行,是明清兩代的事,那時候由於中外貿易交流頻繁,西方國家爲了購買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特產,只能掏真金白銀來換,這使得中國國內白銀儲量和流通量都有大幅提高。

  雖然晚清時期中國因爲鴉片流失了大量白銀,又因爲各項賠款,賠出去了不少,但其實國內還留有不少的白銀,這些財產最後都被民國繼承了。

  袁世凱執政期間,用大量的白銀,鑄造了數億枚銀元,因銀元上印有袁世凱的頭像,所以又被大家親切的成爲“袁大頭”。袁大頭在當時十分流行,大家認可度也極高,因爲這種銀元是統一鑄造,模樣好看分量足。

  有些人可能要問了,既然當年鑄造了數億枚袁大頭,爲什麼現在卻很少見它們的蹤影呢?這些銀元都去了哪裏?

  首先,有很大一部分的袁大頭流到了國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世界銀價大幅上漲,吸引了不少投機商人倒賣白銀。

  由於中國白銀儲量在當時比較大,所以很多外國商人跑來中國收購銀元,然後再倒手賣到歐洲,從中謀取暴利。經此一倒騰,就有數億銀元流向了海外,國內自然就不多了。

  其次,國民政府狂斂了不少。1935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發行了一種紙幣,名曰“法幣”,政府要求百姓不得以銀元做流通貨幣,都要跟政府換成法幣之後再消費。通過這一招,國民政府收斂了民間大部分的銀元,卻坑了百姓,因爲紙幣到最後根本一文不值。

  國民政府拿着這些銀元幹什麼了呢?主要還是用於購買軍火,另外還有一小部分被融成了銀水另做他用。

  新中國建成後,政府也開始了徵收民間銀元的工作,這下百姓們手中剩下的銀元就所剩無幾了,僅有的幾枚估計也被當做傳家寶傳了下去,市面上再也見不到銀元流通。

  如今不少人家中都有收藏那麼幾枚,大多都是老一輩留下的。至於古玩市場上的那些,多數是仿造,真品估計不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