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絕書》是一部記述古代吳越歷史的地方類雜史,以吳、越兩個諸侯國爭霸爲主線,涉及到吳越之地的政治、軍事、經濟、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其中一些內容在其他史籍中不見記載,填補了吳越歷史的空白,被史家譽爲“地方誌鼻祖”。

  宋代刊刻的《越絕書》因戰爭等原因,傳世數量極少,到了清朝光緒年間,蘇州藏書家潘世恩收藏的宋版《越絕書》被收藏界譽爲“海內孤本”。

  《越絕書》

  蘇州的潘家是官宦世家.

  潘世恩爲大學士、軍機大臣,其子潘曾綬爲內閣侍讀,孫子潘祖蔭做過工部尚書,潘世恩次子潘曾瑩官至工部左侍郎。

  潘曾瑩的長子潘祖同在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考取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國史館協修、戶部左侍郎。

  古代吳越圖騰

  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潘祖同因考場舞弊案受到牽連,被免除官職,發配到新疆。

  潘祖同的妻子查氏誤聽傳言,以爲丈夫死在了流放之地,於是就和公爹潘曾瑩的學生——文士楊鼎來私奔了。

  而正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潘家祖傳的宋版《越絕書》也去向不明。

  潘曾瑩懷疑是兒媳查氏和楊鼎來給順手牽羊了,於是把兒媳查氏和楊鼎來告到官府。

  官府派員覈查,因缺少證據,此案不了了之,成了一宗懸案。

  事實上,查氏和楊鼎來並沒有捲走宋版《越絕書》.

  古代吳越編鐘

  直到兩年後的某一天,和潘家有交情的杭州武林書院山長姚文楷在西湖邊上閒逛,看見一家書攤赫然擺放着一本宋版《越絕書》。

  姚文楷眼前一亮,翻開後發現,扉頁、尾頁上有潘氏父子藏書專用的印章,據此判斷,這本書正是從潘家流失到民間的。

  姚文楷當即買下,不久寫信給已經被釋放回鄉的潘祖同,委託他人把這本已然殘缺的宋版《越絕書》歸還了潘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