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是:沒有處罰他,還讓他收下了賄賂。

趙普曾深得宋太祖趙匡胤的信任,高居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左右大宋的朝政,政治能量和勢力自然很大,他國的國君確實不止一次的向他行賄。

一向以治學嚴謹著稱的司馬光,在《涑水記聞》記載了「錢俶賂趙普」的故事:

太祖時,趙韓王普為相,車駕因出,忽幸其第。時江浙錢俶,方遣使致書及海物十瓶子於韓王,置在左廡下。會車駕至,倉促出迎,不及屏也。上顧見,問何物,韓王以實對。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啟之,皆滿貯瓜子金也。韓王皇恐,頓首謝曰:「臣未發書,實不知;若知之,當奏聞而卻之。」上笑曰:「但取之,無慮。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耳。」因命韓王謝而受之。

文中的「錢俶」就是當年的吳越王。趙普收下錢俶裝滿「海物」的十個瓶子,放在了家裡的廊房之下,還沒有來得及收好,趙匡胤突然造訪。趙匡胤看見這十個瓶子,非常好奇是什麼東西。趙普如實回答說是錢俶送來的「海物」,趙匡胤說,這海物一定非常的不錯。結果一打開,竟然滿滿的十瓶金子。趙普頓時謝罪,向皇帝辯解說自己真是不知道事情。而趙匡胤也沒有特別在意,還讓趙普收下了賄賂。

無獨有偶,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也曾記載李煜行賄趙普的故事:

江南國主李煜遣其弟鄭王從善來朝貢……先是,國主以銀五萬兩遺宰相趙普,普告於上,上曰:「此不可不受,但以書答謝,少賂其使者可也。」普口頭辭讓,上曰:「大國之體,不可自為削弱,當使之不測。」

南唐後主李煜派遣他的弟弟鄭王李從善來宋朝朝貢,並專門給宰相趙普送去白銀五萬兩。趙普深知此時非同小可,於是將李煜賄賂他的事情告訴了趙匡胤,趙匡胤對此不以為意,也讓他收下了這筆禮金。


中國的文人士大夫都抱有「修齊治平」的理想,總夢想做帝王之師,將滿腹的才華用於治國安民、致君堯舜,為萬世開太平。其實,「書生治國」的夢想在歷朝歷代均存在,然而,即使在文人地位最高的宋朝,這理想都無法實現,至於其他各朝就更不用說了。這也是天下讀書人共有的尷尬,而這種尷尬早已在宋太祖一句輕描淡寫的話中表露無遺。

宋太祖雖然是武將出身,但自從創建宋帝國後,便推行重文抑武的國策,大力提升文人士大夫的地位,賜予他們高官厚祿,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才智,為帝國效力。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宋太祖對文人更多的是利用,而絕不肯將他們提升到統治國家的程度,這一點在兩條史實中有明顯的體現。

宋太祖在位時計劃拓展京師開封的外城,為考察工程,某日便來到朱雀門視察。突然間,皇帝看到門額上寫著「朱雀之門」四個字,感覺非常彆扭,便回頭問宰相趙普,為何門額不直書「朱雀門」三字,偏偏要多出一個「之」字,這究竟是何意?趙普並沒有多想,便即刻回稟道:「多出來的『之』字乃是助詞,聽上去會感覺到文雅一些」。

沒想到皇帝聽完後大為不屑,笑著譏諷趙普道:「愛卿所言或許不虛,可朕卻覺得,之、乎、者、也這些虛字,到底能助得什麼事情呢?」(「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普對曰:『語助。』太祖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見宋朝僧人文瑩所著《湘山野錄》)。

如果說此事只是宋太祖在委婉地表達對讀書人的不信服,那麼接下來的一則史實則直白無疑地表明,皇帝對「書生治國」持否定態度。

自從荊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國相繼被宋朝消滅後,南方的割據政權便只剩下一個吳越國。儘管吳越國王錢俶對宋朝稱臣納貢,表現得異常恭順、服從,但畢竟沒有獻土歸降,成為大宋的臣民。錢俶為延長國祚,避免宋朝徵討,便拚命地討好宋太祖及朝中重臣,其中宰相趙普更是他「主攻」的對象。錢俶為拉攏趙普,便時時饋贈他厚禮。

開寶六年(974年),趙普因生病數日沒能上朝,宋太祖因為關心他的病情,在事前沒打招呼的情況下,突然駕臨趙普的府邸問疾。趙普當時正躺在病榻上,聽聞皇帝到來的消息後,趕緊起身迎接,匆忙之中竟然忘記將吳越王錢俶剛剛送來的書信、十瓶海貨掩藏起來,結果被皇帝看在眼裡。

宋太祖似乎對海貨很感興趣,便對趙普講:「朕聽聞兩浙所產海貨極佳,愛卿不妨打開一瓶,讓朕見識一番如何?」趙普不敢違命,趕緊命下人開啟一瓶,結果發現裡面根本就不是什麼海貨,而是大量的金瓜子。皇帝臉色微變,命人將剩下九瓶「海貨」一一打開,裡面也是如此。

雖然當時是隆冬時節,但趙普渾身已是大汗淋漓,顫抖著跟皇帝講:「書信和海貨均是剛剛送到,微臣並未打開書信,實在不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若知道是這些東西的話,微臣便會奏報陛下,並堅決推辭。」宋太祖看著趙普誠惶誠恐的模樣微微嘆氣,然後說了一句輕描淡寫但意味深長的話:「愛卿受之無妨,朕不會怪罪你。錢俶這樣做,不過是誤以為國事都由你們書生治理罷了。」

六年,帝又幸其第。時錢王俶遣使致書於普,及海物十瓶,置於廡下。會車駕至,倉卒不及屏,帝顧問何物,普以實對。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啟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頓首謝曰:「臣未發書,實不知。」帝嘆曰:「受之無妨,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爾!」見《宋史·卷五百五十六·列傳第十五》。

宋太祖沒有追究趙普,看似以「冷處理」的方式結束這場風波,但內心深處卻對他產生猜忌,所以等到數年後抓住他私買陝甘大木料營建府邸、經營客店謀利、庇護有罪的部屬等罪狀,將他逐出朝廷,調到地方上任職,直到駕崩也未讓他再入朝輔政。宋太祖對頭號文臣都如此對待,至於其他以文人身份為官者,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史料來源:《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湘山野錄》


謝小蜜邀



幾則宋太祖趙匡胤與宰相趙普的小故事



趙普「習吏事,寡學術」,一輩子就看過一部《論語》,做宰相時鬧過不少笑話。趙匡胤常常嫌棄他沒學問,讓他多看書

上初命宰相撰前世所無年號,以改今元。既平蜀,蜀宮人有入掖庭者,上因閱其奩具,得舊鑑,鑑背有[乾德四年鑄]。上大驚。出鑑以示宰相曰:「安得已有四年所鑄乎」?皆不能答。乃召學士陶穀、竇儀問之,儀曰:「此必蜀物,昔偽蜀王衍有此年號,當是其歲所鑄也」。上乃悟,因嘆曰:「宰相須用讀書人」!~《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乾德四年五月

趙匡胤用建隆年號用膩了,便讓趙普擬一個別人沒有用過的新年號,趙普摳破腦袋想出了「乾德」二字

後蜀孟昶到汴京後很快就莫名其妙地掛了,蜀(花)宮(蕊)有(夫)人進了宋宮,趙匡胤對蜀地風情很感興趣,仔細察看其奩具,無意中發現有一面舊銅鏡背後標銘所鑄年份也是乾德四年,大感驚奇。趙匡胤拿著銅鏡走出房間詢問宰相趙普是怎麼回事,趙普一臉懵逼,「莫非前人抄襲了我的創意」

滿懷好奇心的趙匡胤叫來兩位學士,經竇儀詳細講解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宋的新年號也是前蜀王衍用過的二手貨。趙匡胤很難過,憑什麼啥好玩意都是別人先用?於是感嘆道:「宰相還是得用讀書人來做纔好啊」






趙普結私黨、排異己、販巨木、收貨賂是公開的祕密,屢屢被人告狀,不過告狀的人普遍沒什麼好下場,比如雷德驤就曾經因為控訴趙普的惡行而被趙匡胤當眾做了門齒拔牙手術,然後趕得遠遠的~《長編.卷九》

再比如,乾德四年八月

庚戌,樞密直學士馮瓚、綾錦副使李美、殿中侍御使李(木戢)為宰相趙普陷,以贓論死。會赦,流沙門島,逢恩不還~《宋史.本紀二.太祖二》

據《長編》和《宋史》統計,趙匡胤在位十七年共殺了八十八名士大夫,其中贓罪二十五人。這三個傢伙運氣好,本來要被砍頭,剛好遇到大赦,被流放到鳥不下蛋的沙門島去曬一輩子日光浴


那麼,對於趙普貪賂,趙匡胤如何處理呢






開寶六年(973年),帝又幸其第,時錢王俶遣使致書於普,及海物十瓶,置於廡下。會車架至,倉卒不及屏,帝顧問何物,普以實對。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啟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頓首曰:「臣未發書,實不知」。帝嘆曰:「受之無妨,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爾!」~《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趙普》

這件事也記載於《續資治通鑒長編》,細節上略有不同,趙普說自己還沒來得及看錢俶的書信,不知道十個瓶子裏滿滿的裝著金子,若知此,當奏聞而卻之

宰相受「外國」賄賂被皇帝抓了個現行,很尷尬。不過趙匡胤並沒有把這事當作事

上笑曰:「但受之,無害。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耳」。~《長編.卷十二》

趙匡胤愉快地力勸趙普笑納錢俶的一片心意



所有人都知道趙普喜歡收受賄賂,趙匡胤也盡量滿足了趙普的最大愛好,比如南唐李煜向趙普行賄

(江南)國主以銀五萬兩遺宰相趙普,普告於上。上曰:「此不可不受,但以書答謝,少賂其使可也」。普叩頭辭讓,上曰:「大國之體,不可自為削弱,當使之不測」。及從善(李煜的弟弟,南唐鄭王)入覲,常賜外,密賚白金如遺趙普之數。江南君臣聞之,皆震駭,服上偉度~《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十二》.開寶四年十一月癸巳朔

趙匡胤與李煜正在交涉南唐去國號事宜,李煜派人結趙普送了五萬兩銀子,希望趙普能在趙匡胤面前講點好話,放南唐皇帝一馬。趙普知道趙匡胤的底線,哪能做這個主,就把此事告訴了趙匡胤

讓趙普喜出望外的是,趙匡胤勸他收下這些銀子,只是提醒他不要忘了寫封感謝信給李煜,再打發些銀子給南唐使臣

李煜收到感謝信後心裡有底,派出鄭王赴汴京正式展開談判。見到趙匡胤後,鄭王不但得到了照例賞賜,還獲得了一份五雷轟頂般的神祕大禮包一一五萬兩白銀


這件事傳遞給南唐君臣的信息是:趙普受賄的事趙匡胤都清楚;趙普受賄不受懲罰證明趙匡胤心裡主意已定;趙匡胤相信趙普不會為了錢出賣宋朝利益;趙普受賄是有底線的受賄;趙匡胤對屬下寬宏大量,這件事卻已經沒有商量的餘地

趙匡胤把趙普受賄玩成了一次對南唐心理戰,使李煜放棄了正溯皇帝頭銜,自稱國主

只是,趙普退沒退贓,就沒有下文了







趙匡胤曾對趙普說

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十三》

然而,誰有資格貪濁,可以用什麼方式貪濁,每個人貪濁的上限是多少,這些問題還是由趙匡胤說了算

因貪濁而被棄市的二十五人側著腦袋躺在虎口鍘下時,想了半天才想明白這個道理

直到有一天大家都想明白了,便合起夥來讓仁宗承認,「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是祖宗成法




中國歷史五千年裏沒有哪一個朝代,是像宋代那樣的,湧現出一種令歷史有些眩目的現象——眾多文壇巨匠們躋身於最高權柄中樞,用極大的熱情推行變法改革,又在短暫的改革跌宕起伏、反覆中命運大起大落,上演一部慷慨激昂、悲天憫人的歷史大劇。

從宋太祖趙匡胤取得政權開始,到平定南方,趙普是主要的謀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祖拜趙普為宰相,事無大小,都跟趙普商量。甚至吳越國派人送金銀給趙普行賄,趙匡胤也讓趙普照單全收。

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這位獨斷朝綱整整十年的宰相趙普,他為什麼會被輕易罷相呢?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趙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他當上宰相以後,宋太祖勸他讀點書。趙普每次回家,就關起房門,從書箱裏取書,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十分敏快。後來,家裡人發現,他的書箱裏藏的不過是一部《論語》。

宋太祖信任趙普,趙普也敢於在宋太祖面前堅持自己意見。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推薦一個人做官。接連兩天,宋太祖沒有同意。第三天趙普上朝的時候,又送上奏章,堅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薦,這下可觸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成兩半,扔在地上。

趙普趴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來,放在袖子裏。退朝回家以後,趙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來,過了幾天,又帶著它上朝交給宋太祖,宋太祖見趙普態度這樣堅決,只好接受了他的意見。

趙普做了十年宰相,權力很大,就有人想走他的門路,不時有人給他送禮物來。

有一次,吳越王錢俶派個使者送信給趙普,還捎帶了十壇「海產」。趙普把十壇「海產」放在堂前,還沒來得及拆信,正好宋太祖到了。

宋太祖在廳堂裏坐下,看到這十隻壇,就問趙普是什麼東西。趙普回答說:「是吳越送來的海產。」

宋太祖笑著說:「既然是吳越送來的海產,一定不錯,把它打開來看看吧!」

趙普吩咐僕人,打開壇蓋,在場的人一看都傻了眼。原來壇裏放的不是什麼海產,竟是一塊塊金子。

宋太祖向來討厭官員接受賄賂,濫用權力,看到這情況,臉色也就沉了下來。趙普滿頭大汗,惶恐地向宋太祖請罪,說:「臣實在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東西,請陛下恕罪。」

宋太祖冷冷地說:「你就收下吧!他們以為國家大事都由你們書生決定的呢。」

打這以後,宋太祖對趙普就有點猜疑起來;不久,又有官員告發趙普違反禁令,販運木料。原來,當時朝廷禁止私運秦、隴大木。趙普曾經到那裡運木料為自己造住宅。

他的部下趁機冒用趙普名義,私運一批大木到東京販賣。這件事牽連到趙普。宋太祖大怒,要治趙普的罪,盡避其他大臣為他說情,宋太祖還是撤了趙普的宰相職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