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但我不得不說,電影的畫面和內容哪一個重要?這基本是一個不存在的問題。是時候忘掉中學課本教我們的形式內容兩分的美學觀唸了,因為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在電影裏更加是這樣。記得去年看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時,對其中一個鏡頭印象很深刻。在這個鏡頭裡,李安刻意讓比利·林恩殺死的伊拉克士兵死在觀眾眼前。在死亡的那一瞬,他的眼神突然黯淡下來,他的血真實地溢出來。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看著一個人死。超清晰的120幀的畫面讓我覺得我是眼睜睜地看著他死的。士兵與士兵的肉搏,在那一瞬間驟然失去了正義與邪惡的區分(儘管其實是可以分得出來的,但是當把他們抽象出來之後,你只會看到兩個因為恐懼而極力掙扎的人)。血流之時,正義與邪惡的區分已經沒有意義了。即使是一個惡人死了,也是整個人類的損失。李安的《少年派奇幻漂流記》之所以是傑作,也是因為他賦予了3D技術跟內容相同的重要性,那些壯觀瑰麗的畫面真真地說服了電影裏聽故事的作家(也是我們):「聽完這個故事你會相信上帝。」並不是畫面漂亮就讓畫面顯得重要。賈樟柯的《小武》,表面上看是粗糙的,但內在卻是精心控制的影像。張藝謀的電影,畫面是華麗的,但呼應的卻是「法西斯美學」的傳統,評論者往往認為他這些不成功的電影是因為內容不夠好,但實際上,美學(形式)的失敗纔是他電影根本的失敗。電影史的演進,我們更多注意到的是形式的變化,但實際上跟創作者對內容的理解發生了變革。說回到李安,他在一次採訪中是這樣說的:「在我這裡沒有技術和內容分開這回事。這兩個是一體兩面。」信焉。

如果非得要選一個的話。。。。。。

這個要看是什麼類型的電影。

如果是美國大片,恐怖大片,不都是去看畫面的嗎?

如果是看歷史題材、推理破案的電影,忠於原著(內容)纔是最重要的。

如果還是硬要2選1,要看內容就去看書啊,看電影就是看畫面的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