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編號:SZ-A025/0028

刊發時間:2018年8月13日

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真的不要任性!

霍爾木茲海峽在國際石油市場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國石油供應安全至關重要,兩伊戰爭

期間曾發生過慘烈的襲船戰。

王能全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多次公開要求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在2018年11月4日將進口量削減至零。作為回應,伊朗有關方面稱,如果伊朗出口不了石油,則這一地區的其他國家也將出口不了石油,或更直截了當地表示,伊朗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樣,霍爾木茲海峽再一次成了世界輿論的焦點。

何謂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位於亞洲西南部,介於伊朗與阿拉伯半島的阿曼角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海灣,形似人字型,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有「海灣的咽喉」之稱。海峽東西長約150公里,最寬處97公里,最狹處38.9公里,南北寬56~125公里,平均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世界上最大型的油輪,如50萬噸級以上的ULCC,都可以暢通無阻地通過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的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曼。伊朗在海峽有重要的阿巴斯港,並控制著海峽中的主要大島,如格什姆島和霍爾木茲島等。伊朗在海峽北岸部署有重兵,設置了各種射程的反艦導彈和短程彈道導彈陣地,大量各型軍用船隻在海峽附近游弋。

霍爾木茲海峽在國際石油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

波斯灣沿岸共有7個產油國,分別為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沙烏地阿拉伯。2017年,上述7國的石油產量合計約為3130萬桶/天,佔世界石油產量的33.78%;擁有的剩餘探明石油儲量約為8000億桶,佔世界的47.6%。這些國家生產的石油,絕大部分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輸往世界石油進口國

從波斯灣出發,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輸通道有: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中國、日本和韓國等;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好望角—歐洲或美國;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歐洲或美國。

2016年,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石油的數量為1850萬桶/天,約佔世界海運石油貿易量的30%、世界石油貿易和產量的20%以上。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85%輸往亞洲市場,包括我國、日本、韓國等。

除伊朗本身外,波斯灣地區7個石油生產和出口國中,只有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有管道可以將自己部分生產的石油繞過霍爾木茲海峽,2016年這兩個國家通過管道輸送的石油出口數量為660萬桶/天,還有約390萬桶/天的剩餘能力。目前,可以繞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波斯灣地區輸油管道有:

1,沙烏地阿拉伯的東西原油管道,橫穿阿拉伯半島,起自艾卜蓋格到達紅海的延布,全長約1200公里,輸送能力為500萬桶/天,目前的輸油量為200萬桶/天。

2,沙烏地阿拉伯的艾卜蓋格到延布的天然氣液管道,與東西原油管道平行,輸送能力為29萬桶/天。

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扎比原油管道,從阿布扎比到海峽南部的富查伊拉港,輸送能力為150萬桶/天。

4,兩條閑置的管道,分別為起自伊拉克巴士拉穿過沙烏地阿拉伯到達延布北部的紅海港口穆阿吉茲的管道(IPSA),輸送能力為165萬桶/天;通向黎巴嫩的泛阿拉伯管道,輸送能力為50萬桶/天。

5,通向土耳其傑伊漢的伊拉克—土耳其管道,因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反覆破壞和橫貫伊拉克南北的戰略管道關閉,處於停用狀態,其最大輸送能力為400萬桶/天。2017年12月24日,伊拉克石油部啟動招標,將新建一條輸油管道,恢復從基爾庫克省向土耳其費什哈布爾的石油出口,管道長350公里,輸油能力為100萬桶/天。

2016年,30%以上的世界液化天然氣貿易需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在波斯灣國家中,卡達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液化天然氣產量超過7700萬噸,2017年供應了世界液化天然氣貿易總量的26.7%。2017年,世界2.898億噸的液化天然氣貿易量中,72.9%來源於亞洲地區國家的需求。

國際社會普遍擔心,如果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而中止了波斯灣國家的石油出口,將引發全球性石油危機。有機構估計,國際石油價格有可能上漲到120美元/桶,或更嚇人的400美元/桶。

兩伊戰爭期間曾發生過慘烈的襲船戰

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和伊朗之間開展了長達8年之久的戰爭。伊朗最大的石油城阿巴丹大部分被毀並最終被夷為平地,原油出口中心和最大的儲油港哈爾克島損失嚴重。戰爭開始後第三天,伊朗就基本上停止出口石油。伊拉克最大的煉油廠巴士拉也受到大規模空襲,最大的原油出口站法奧被佔領,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也被炸。由此,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石油價格一度上漲到45美元/桶。

1984年2月份,伊拉克發動了轟炸伊朗油輪、封鎖伊朗海上石油出口的「油輪戰」,伊朗很快以牙還牙,也在海灣水域襲擊過往油輪。自1984年4月起到1988年7月底發生的「襲船戰」,約有400艘油輪和貨輪遭到襲擊,260名海員遇難。如果從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算起,總共有574艘商船在海灣遭到襲擊,有420名船員死亡,452人受傷,完全被擊毀的船隻約50艘,總共貨物損失約達1000萬噸,船主損失在20億美元以上。其中,我國香港董氏集團所擁有的世界最大油輪之一「海上巨人號」(全長458米,原油裝載量56萬噸,自重26萬多噸,總計82.5萬噸),於1987年10月、1987年12月和1988年5月三次遭到伊拉克空襲,沖灘擱淺。

1987年6月30日,美國總統里根下令組建「中東聯合特遣部隊司令部」,從7月中旬起開始為油輪護航,英、法、意、荷、比以及沙特等國的數十艘軍艦和直升機也開進波斯灣,參與掃雷。由科威特出錢,美軍租用了2座浮動式石油鑽井平台,改裝為警戒浮島,並開展了行動代號為「祈禱的螳螂」的軍事行動,伊朗海軍幾乎損失所有的大型作戰平台,不得不接受國際社會的調停,結束了持續多年的「襲船戰」,也結束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

在這一期間,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悲劇。1988年7月3日,伊朗IR655號班機被美國海軍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擊落,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罹難。當時文森斯號正在伊朗水域內執行護航任務,美國方面稱這架伊朗客機被誤認為正在執行攻擊的F-14雄貓式戰鬥機。

2011年底和2012年初,因為核問題,伊朗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係再度日益緊張。2011年12月,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軍演,演練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從2012年初開始,隨著美國和歐盟宣布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伊朗政府和軍方多次表示,伊朗保留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一還擊選項。2016年1月12日,兩艘美國艦艇與10名美國水兵進入伊朗控制海域,被伊朗革命衛隊扣押,伊朗雖在24小時內釋放了10名水手,但在釋放前官方電視台播放了美國水手雙膝跪地、雙手抱頭的場景。2016年5月,伊朗軍方再一次宣稱,如果美國及其盟友繼續威脅伊朗,伊朗將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以示懲戒。

霍爾木茲海峽對我國石油供應安全至關重要

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兩伊戰爭和襲船戰期間,我國還是石油凈出口國。但是,今天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霍爾木茲海峽對我國的石油供應安全至關重要。

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為4.19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約為70%,從波斯灣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曼、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卡達8個國家的原油進口量合計為1.82億噸,占當年原油進口總量的43.4%,也就是說2017年我國半數左右的原油進口來源於中東波斯灣地區。

我國2017年8個中東原油進口國中,阿曼和葉門的原油出口不需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部分出口原油可以通過管輸而不需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這樣,扣除伊朗對我國的出口原油,波斯灣5個產油國2017年對我國原油出口需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總量約為1.18億噸,占當年中東8國對我國原油出口的64.84%,占當年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的28.16%。

2017年,我國液化天然氣的進口總量為3901萬噸,來源於18個國家,其中最大的為澳大利亞(1782萬噸),卡達位居第二,為769萬噸,占當年我國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的19.71%。

相比我國,由於頁岩革命的成功,美國已經成為石油產品的凈出口國,雖然仍凈進口原油,但其對波斯灣地區產油國的依賴大大低於我國。2017年度,美國原油和石油產品的進口量為1007.5萬桶/天,從波斯灣地區產油國的進口量僅為174.1萬桶/天,僅佔美國石油進口總量的17.28%,主要來源於沙烏地阿拉伯(94.9萬桶/天)、伊拉克(60.6萬桶/天)、科威特(14.5萬桶/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4萬桶/天)和卡達(0.6萬桶/天),美國不從伊朗進口石油。2017年,美國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凈進口量只有373.2萬桶/天。

2014年9月,我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伊朗阿巴斯港。2017年6月18日,由導彈驅逐艦長春艦、導彈護衛艦荊州艦和綜合補給艦巢湖艦組成的中國海軍遠航編隊,與伊朗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了聯合演習。

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國際水道,其地位有國際法的保證。對於伊朗封鎖海峽的言論,國際社會的態度是明確的。美國多次公開表示,封鎖海峽是不可跨越的「紅線」,一旦伊方那麼做,美方可能動用武力。

自2009年以來,我國連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7.79萬億元人民幣,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因此,無論是從保障我國石油進口安全,或是更重要的保持世界貿易通暢的角度,我們都應該高度關注霍爾木茲海峽的地位。事實上,早在2012年1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卡達的記者會上就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霍爾木茲海峽都應當保持暢通,因為這涉及整個人類的利益,在此問題上採取任何極端舉措,都違背全世界人民的願望。

免責聲明:本人撰寫和發表的文章,僅是個人研究心得,不代表任何組織和單位,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