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了無數年早起的雞湯之後

2018年初定的一個目標就是要早起!

昨天在做2018年年終總結的時候

最自豪的事兒莫過於2018年初設立的早起目標

真的是做到了100分!


作為平時經常出差,各個時區飛來飛去的我來說,在養成了固定的早起生物鐘之後,倒時差反倒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隨手截了幾張fitbit手環的睡眠監測圖。

我的手機是沒有鬧鐘設定的,都是靠「自然醒」,所以我每天醒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但是大概都在6AM-7AM左右。自然醒的好處是,心理不會焦慮,畢竟有鬧鐘總會想著鬧鐘會響起。還有就是,醒來之後身體不會特別疲累,因為是自然而然產生的。


多麼困也要起

很多時候,人已經醒了,但是溫暖舒適的被窩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怎麼辦?這個時候是無腦地起來而不是用理性決定。

內心的小人總是會找出無數個理由來擊敗自己想早起的願望,畢竟人都是生活在舒適區的動物,如果人類的祖先不知道如何選擇舒適區的話,我們這類物種也不會活這麼久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啥都不想,掀被子!相信我,這種情況並不會持續太久,只不過是剛開始過渡階段需要讓自己適應早起的一個過程而已。

先從「晚睡」開始

WTF?如果你已經習慣了晚起晚睡,立馬讓你10點鐘上牀入睡是極不現實的。翻來覆去睡不著,一旦打開了手機,oh no!過一會兒一看,凌晨一點了呢!設定好的早起計劃又失敗了。

所以,最佳的策略是晚睡早起。先讓自己早起,然後用早起逼著自己早睡。這個時候需要注意千萬不要來個午睡,或者下班回家倒在沙發上小憩一會兒(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因為你起的很早,所以下班或者下課後會非常困,總想著去找個時間補一覺,但是一旦你睡了,所有的調整策略都會付之東流!只要挺過去3天,總會有那麼一個時候你10點鐘就會自然睡著了。

早起幹點啥

我早上的routine是怎麼樣的呢?我曾研究了很長一段時間早上的寶貴時間應該如何安排,最終去年是這個樣子 --

我會早上泡一杯紅茶,一杯咖啡,坐在電腦前面開始閱讀嚴肅書籍或者寫作。這是我2018年80%的在家的時間所做的。當完成了當日寫作和閱讀的目標之後,才會打開gmail查看工作郵件。因為我知道,一旦打開了郵箱,進入工作flow,就很難再refocus在自己的事情上面了。

我還在不斷探索和改進這個流程中,比如在某個環節加入鍛煉身體,還有尋找大塊兒安靜時間寫程序或者進行深度學習。anyway,這些都是需要自己不斷探索和研究改進的。

如果在外出差的話沒有這個條件,一般就是隨便找個咖啡廳去喫個早飯,然後看看手機上的kindle,或者聽聽電子書。這個說起來就話長了,我會專門找一天寫早上和晚上的routine。

習慣成自然

堅持了一年之後,我深刻滴體會到了早起的好處,我應該不會再晚起了。總有人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但是從我個人經驗來說,要遠遠大於21天。

早起了3個月之後還是有時候會想賴牀。大概半年之後,慢慢地才養成了習慣。所以要對自己有耐心和信心。現在你讓我10點鐘起牀,我會覺得渾身上下難受,浪費了大好光陰。

今天是2019年第一天,祝大家元旦快樂!

歡迎關注nerdsplus公眾號 記錄生活中點滴成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