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的都回答都很全面,我從地質學的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大別山在哪?

大別山位於秦嶺——祁連山——崑崙造山帶的最東緣,是控制我國基本地形地貌形態的中央造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在這裡(請忽略我的靈魂畫風):

圖 大別山位置圖

大別山呈一個楔形體位於了中央造山帶的最東緣,註定了它在地質歷史時期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別山從形成開始,走過了28億年的時光,記錄了複雜的板塊運動,揭示了行星地球的前世今生。也留下了眾多古老的地質遺跡。

大別山在地質上有何特殊之處呢?

1.大別山有揭露古老結晶基底的黃土嶺古陸核

圖 黃土嶺古陸核

好吧,我承認並不好看,但不能忽略的是它的科學意義。黃土嶺發現的大於28億年的木子店組麻粒巖相紫蘇黑雲石榴片麻岩,是大別山地區最早古陸核的殘留物。正是它的發現,才將大別山的形成年齡追溯到了28億年前。也為板塊岩石圈地球化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2.大別山有TTG

啥叫TTG?這個說來就話長了,先給個並不通俗的解釋:,「TTG」巖系是由英雲閃長巖(Tonalite)、奧長花崗巖(Trondhjemite)、花崗閃長巖(Granodiorite)三種岩石的組合。我相信你肯定看不懂,簡單的說TTG巖系是大別山地區最古老的原始造陸花崗侵入岩,在地殼形成和演化歷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早期寒武紀地球動力學研究的關鍵。

圖 科學家在野外考察TTG巖系

3.大別山有高壓榴輝巖

好吧,我承認又是個看不懂的複雜名詞。你可以這麼想像一下,我們的中國在2.5億年前並不是完整的一塊,一個叫揚子板塊,一個叫華北板塊,這兩個板塊在外力作用下(地幔物質對流提供作用力)開始碰撞,兩個板塊碰撞出了愛情的火花,這種熱情可為難壞岩石們了,終日忍受煎熬,終於有一天發生了變質就形成了高壓榴輝巖。這種岩石的出露,也為解釋印支期板塊活動提供了依據。

圖 朱家河高壓榴輝巖

大家會不會覺得學地質的是不是有些奇怪,總是看一般遊客看不到的東西。朋友請相信我,如果你記住這幾個名詞再去大別山遊玩的話,別人絕對會對你投來崇拜的目光哦。


現在一說大別山,很多人都知道解放戰爭期間劉伯承、鄧小平率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其地處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

百度百科上說大別山最早的記載來源於《禹貢》,兩次提及大別,這點沒錯,「內方,至於大別」,「過三澨,至於大別」。但大別山到底在哪兒卻有不同的說法,其一是東漢名儒鄭康成的考證,認為在廬江安豐縣(東漢地名,治所大約在今河南固始縣東南,至東晉以後遷於今安徽霍邱縣,隋開皇三年(583)廢,另,隋開皇十年另置安豐縣,後改泰和縣、太和縣,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其二是西晉杜預認為是在漢陽,但沒有明確說明地點,其依據是《左傳》有大別、小別的記載,且這則記載是發生在漢陽境內,又《禹貢》中言大別時提到過內方,而內方山在江夏郡竟陵縣(西晉地名,內方山實際在今湖北沙洋縣),而安豐縣則在今河南(安徽),故據此推斷,大別山當在漢陽。

而在此後歷朝,都對兩者進行過考證,不過總體上來說,「主杜說者多,主鄭說者寡」,多說都認為大別山是在漢陽,並最終考證是現在的武漢龜山(因明代崇尚道教,而玄武為龜形,故改名龜山;一名魯山,因山上有魯肅衣冠冢;一名翼俗山),如《大清一統志》:「大別山在漢陽縣東北,一名魯山,舊志山在漢陽縣東北半里……」,清同治年間,胡鳳丹更纂有《大別山志》,亦以大別山即現在的武漢龜山。

至於現在大別山為什麼是在三省交界,筆者還未進行具體考證,但與鄭康成所考證的古安豐縣境內,亦即現在的河南固始縣境內相符,固始縣恰好處於河南、安徽二省交界(明初在商城縣未分置之前,固始則處三省交界),那麼現今大別山之名有可能是採取鄭康成之說。

至於大別山有什麼?這個網上可以搜到很多,是著名的旅遊度假區,特產也很豐富,有茶葉類如信陽毛尖、六安瓜片等,有中草藥等。

詳細可以翻看同治《大別山志》,(清)胡鳳丹纂,《中國地方誌集成·山志專輯》(20)


大別山座落於中國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

,西接桐柏山,東延為霍山(也稱皖山)和張八嶺,東西綿延約380公里,南北寬約175公里。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長270千米一般海拔500~800米。 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安徽的江淮之間有個古南嶽 天柱山 又稱為皖山 這是漢武帝封五嶽時的南嶽 後來隋煬帝為加強長江以南的政權統治 改封了湖南的衡山為天下南嶽後

天柱山逐漸沉寂在歷史的長河中 天堂寨 海拔1729米大別山第二高峯 安徽省金寨縣和湖北省羅田縣交界地區 長江淮河分水嶺 北望中原南眺荊楚


大別山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那時劉鄧大軍曾在此山戰鬥過。大別山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對革命時期的戰鬥起了很重要的輔助作用!

大別山全程跨越三省;途經小編的家鄉河南,還貫穿安徽、湖北交界處。著名的顎豫皖革命根據地就是指這三省。西接桐柏山,東延霍山和張八領,東西綿延大約380公里,南北大約寬175公里。大別山的部分海拔為1500米左右,同時也是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

既然是山那就離不開鬱鬱蔥蔥的樹木,大別山的主角就是樹木,除了樹木就是野生的花卉了。比如杜鵑、蘭草等等……

相傳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曾經就登過大別山主峯,當他觀看大別山南北二側的景色之後,不禁感嘆到:「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於他山也」!

希望大別山能一直像一條長龍「蜿蜒矗立」,讓更多的子孫後代瞭解它的歷史與風采!


大別山在湖北,河南,安徽的三省交界之處

主要是三個省涉及到35個縣。

大別山,名字就與眾不同,大別於其他的山。

追根溯源,大別山名稱來源於我國第一部地理著作《尚書·禹貢》,《禹貢》中兩次提及大別山。

同時,相傳漢武帝祀古南嶽天柱山時,經過大別山,當他登上了大別山主峯後,觀賞了南北二側的景色不禁感嘆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之大果別於他山也!」而隨行的偉大史學家司馬遷記錄之,於是大別山由此名聲大振。

其實,大別山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文化淵源。大別山山脈連綿數百里,處在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分割線上,同時也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山北的水流注入淮河,山南的水注入長江。

同時,大別山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可攻武漢,東可襲南京,同時大別山羣山縱橫,易守難攻。這樣的地理位置,在民國時期,在民國時期,對民國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漢,具有極為重要的軍事價值。這也是當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地理前提。

---------------------------------------------

我生於大別山,長於大別山。

不一樣的山,紅色大別山發展綠色旅遊之路,走在金色致富大道上


大別山橫跨鄂豫晥三省,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相傳李白曾到此,登上大別山主峯白馬尖,放眼南北二側的風光,感慨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山於他山也!」大別山由此得名。素聞皖西大別山深處多美景,但真正來到霍山,還是被驚艷了,在1777米海波的大別山主峯白馬尖,觀雲海,賞奇松,欣賞白馬尖的山勢磅礴,古木參天,也享受往返登山六個小時的痛和快樂。下面是我去大別山主峯拍下的美景,還是很值得去看的

銅鑼寨因為山間風景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險谷、幽潭、飛瀑等,素有江北小黃山的美譽,

山上無所有,遠眺多白雲,只堪自怡悅,不可持贈君

白馬尖是大別山的主峯,地處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和安慶市嶽西縣的交界處。白馬尖成山於燕山運動晚期,為花崗石山體。因為山峯形似白馬,一峯獨秀,羣山俯首,而且山間常年都有白雲繚繞,所以取名白馬尖,這裡海拔1777米,是大別山的第一高峯

風動桂花香的九月,重遊安徽霍山佛子嶺水庫,坐著遊艇在水庫上劈波斬浪,蔚藍的天空漂浮的雲朵和巍巍青山相互映襯,遠處的佛子嶺連拱壩氣勢恢宏的聳立在淠河的中下游,秋風長天,微風徐來,頓覺神清氣爽,不亦快哉。

抵達南天門之後,可以選擇繼續攀爬,然後坐滑道下山,我因為時間緣故,只好滿懷遺憾的選擇了返程,卻沒想到,在下山途中,遇到了一場完美的日落,有所失亦會有所得吧

美麗的佛子嶺,也吸引很多新人來這裡拍攝婚紗照,甜美的笑容滿是對未來幸福的期許。

小TIPS

大別山主峯白馬尖

1 交通 從霍山縣城到白馬尖景區,目前有三條交通路線可供選擇。

一是從省道S318經漫水河鎮至陡沙河村後,轉入省道S209,至太陽鄉轉入縣道X071可至白馬尖景區。

二是從省道S318至鹿吐石鋪轉入縣道X067,至大化坪鎮轉入縣道X066,至青楓嶺村轉入縣道X071至白馬尖風景區。

三是從霍山上濟廣高速G35往潛山方向,至石關出口下經黃尾收費站後上縣道X084往黃尾方向,過黃尾鎮後轉入縣道X069,經胡家河鄉至磨子潭鎮轉入縣道X071可至白馬尖風景區。


大別山坐落於安徽湖北河南交界處,西接桐柏山,東延霍山和張八嶺,東西380公里,南北175公里。主要海拔1500米,長江淮河分水嶺。有茶葉信陽毛尖,六安瓜片。藥材有霍山靈芝,九資河茯苓,霍山石斛,百合,天麻,杜仲。羅田板栗,羅田甜柿。


大別山位於南京合肥武漢鄭州西安之間,橫跨鄂豫皖三省。

大別山是秦嶺山脈向東南的延伸。大別山位於神祕的北緯32°線,是淮河和長江的分水嶺。

大別山西接桐柏山,東接霍山和張八嶺,人稱八萬大山。山脈主體位於安徽六安安慶、湖北黃岡隨州、河南信陽之間。其中舒城霍山金寨嶽西羅田英山商城是核心區域。

萬佛湖花亭湖是大別山著名湖泊 。萬佛山天堂寨白馬尖天柱山明堂山金剛臺是大別山著名山峯。最高峯白馬尖海拔1777米,天堂寨海拔1726米,萬佛山海拔1553米。

大別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全國三大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大別山、延安)之一 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所在地。那裡走出了紅軍長徵隊伍中的四大主力的兩支:著名的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還包括後來最著名的西路軍、劉鄧大軍和英勇的紅二十八軍。全國十大將軍縣,大別山佔了五個。特別是金寨,那裡是大別山區的紅色延安。

大別山區出產茶葉,有六安瓜片舒城小蘭花霍山黃芽金寨翠眉嶽西翠蘭以及信陽毛尖。那裡還出產油茶板栗毛竹映山紅和蘭草花。舒城和羅田的板栗最有名,紅色舒茶的茶葉油茶映山紅蘭草花最有名,霍山的石斛最有名,金寨的獼猴桃天麻葛根粉最有名。

歡迎你們來六安的大別山區革命老區來旅遊,來看看這裡的美麗風景,順便來買點這裡的土特產帶回家。謝謝。


策劃建設:中國國際文化旅遊養生名城、中華文化直轄市~大別山市。~羅無聲

大別山詩作:羅無聲

大別山文化個性:一山別南北,一山始陰陽。一山和天地,一山興炎黃。自然地理氣候生態中國第一山脈,「知道中國」第一山,自然中國代言與地理標誌性山脈,中國文化第一山脈,中國國學大自然課堂。

信陽與大別山~養生之都信陽市:有山為大別,水佳河稱淮。生態兼南北,養生在信陽。信陽地處大別山脈,是自然生態養生最佳選擇,中國自然生態養生之都。

固始與大別山:南倚大別山,北居淮河畔。吳楚交界地,中國有固始。秀中國,有固始。中國故事,中國固始,固始的中國故事。

商城與大別山:大別山脈身,鄂豫皖三分,溫泉湖作浪,中國桂花村。新縣與大別山:紅色將軍縣,生態大別山。養生貴養心,無私天地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