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電子垃圾,這是一個全球都有待解決的環境難題,根據2018年聯合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電子垃圾共計4850萬噸,相當於人類迄今為止製造的全部商用飛機的重量總和。而中國作為消費大國,電子垃圾問題尤為嚴重,據數據統計,中國人每年淘汰超過1億臺電腦、4000萬臺電視、2000萬臺空調以及1000萬臺冰箱。2017年,我國的產生的電子垃圾總量高達720萬噸。

從教授到收電子垃圾,他發現“城市礦山”,17年做到市值200億 科技 第1張

對於環境污染,我國很早就開始提倡節能減排,比如提倡新能源,但作用微妙。不過有這麼一家企業,它們以“資源有限、循環無線”為發展理念,以“消除污染、再造資源”為己任,創立了電子垃圾綠色再造的低碳資源化,為中國提供循環經濟,消除電子垃圾。這家公司就是格林美公司,它是中國對電子垃圾、廢舊電池進行經濟化、循環化循壞利用的領先企業之一。

格林美公司創立於2001年,先後突破了電子垃圾、廢舊電池等廢棄資源循環利用的關鍵技術,建立了包括22餘項專利、70餘項國家和行業標注的核心技術與專利體系。而格林美有這樣的成就離不開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許開華在創辦格林美之前是中南大學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2000年,許開華赴日本訪問研究時認識了日本東京大學知名教授山本良一博士。山本良一告訴許開華,地球的承載極限不是地球上的人與物,而是環境,也就是污染源。當污染到一定程度時,地球上的人、動物和植物都將難以生存,這就是地球的環境承載極限。

從教授到收電子垃圾,他發現“城市礦山”,17年做到市值200億 科技 第2張

許開華被山本良一的思想深深吸引,許開華在日本的同時還發現,日本很多原來做冶金研究的同行都在研究資源的循環利用與清潔生產技術。而學冶金出身的許開華甚至電池裡重金屬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如果能對他們進行回收和再利用,不僅能減少污染,還可以延緩原礦開採進度,減少資源消耗,被公認為是潛力絕大的綠色產業。但是當時,國內對電子垃圾的再利用無人問津。

此時的許開華意識到,這個綠色產業,將是未來中國的大產業,因為隨着電子工業的日益發展,以電池為代表的電子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勢必會與日俱增,而電子垃圾也是“城市礦山”。於是2001年,許開華回國,並帶領者團隊在深圳創立綠色環境材料研究孵化中心,並以“格林美GEM”命名,而這個名字其實是“Green Eco-Maunfacture(綠色環保製造)”的縮寫,與此同時許開華也正式開始循環經濟的征程。同時許開華也開始了從教授,到回收電子垃圾的征程。

從教授到收電子垃圾,他發現“城市礦山”,17年做到市值200億 科技 第3張

右五-許開華教授

2002年許開華教授在國內率先提出“資源有限、循環無限”的產業理念,率先倡導開採“城市礦山”,向城市要資源。在2002年,許開華帶着1年來的研究成果,從格林美GEM綠色環境材料研究中心的基礎上,衍生了格林美高新技術公司,主營業務是回收利用廢舊電池、電子垃圾等廢棄資源。在2010年,許開華帶着一眾員工讓格林美公司成功登上了深交所,成為了中國開採城市礦山資源第一股、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第一股、中國鈷行業第一股。

目前格林美在中國擁有6家子公司,這些公司主要是電子垃圾綠色收集、廢舊電池收集、鈷鎳廢棄資源收集以及無害處理化等,並在全國20多個城市城市建設了15000餘個廢舊電池回收箱,在湖北、江西等多個城市建設了100多個電子垃圾廢棄物回收超市,覆蓋1000萬人羣和10萬平方公里。格林美公司開啟中國電子垃圾由分散無需、遊擊隊模式的原始回收方式向定點集中、定價回收的聞名回收方式的先河。同時也標志着中國電子垃圾陽光交易、規範手機、綠色處理模式的開始。

從教授到收電子垃圾,他發現“城市礦山”,17年做到市值200億 科技 第4張

在2011年,格林美公司處理了50萬噸電子垃圾、廢棄電池和各種含鎳、鈷、鋅等金屬的危險廢棄物。同時利用電子垃圾、廢棄鈷鎳資源、廢舊電池分別循環再造塑木型材、超細鈷鎳粉、電解銅等高技術產品,循環利用有價金屬及循環再造環保材料近2萬噸。這個成績相當於節約20萬桶石油,循環利用水78萬噸,讓相當於33億噸或5880平方公里土壤免遭污染,節約30餘萬噸標準煤,使1040公頃森林免遭砍伐,減排二氧化碳2萬噸,為中國兩型社會的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隨着格林美在廢舊電池、電子垃圾、重金屬污染方面的處理能力升級,格林美從創立至今17年,市值已經高達200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