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港片能逆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 董銘】清明檔到來之前,沒人能想到超級英雄會鬥不過港片“英雄”。與去年春節檔相比,今年同期雖然有9部影片競相角逐,但整體票房卻不如去年。其中,《反貪風暴4》收穫3.52億元票房成爲檔期冠軍,《雷霆沙贊!》上映4天收穫2.25億元票房,其餘7部影片的票房均未過億。在不少院線經理眼中,能在近幾年來競爭最爲激烈的檔期中,擊敗乘着《海王》勝勢而來的DC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反貪風暴4》成功具有指標性意義。

  儘管進入工作日後《反貪風暴4》票房走勢明顯放緩,但業內普遍看好,影片將輕鬆突破第三部的4.42億元票房,創系列最高票房紀錄。相對於在國內缺少知名度的超級英雄“沙贊”和文藝片題材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古天樂臥底監獄查案,與林峯飾演的頭號反派鬥智鬥勇的噱頭更能打動影迷。“看着《尋秦記》中的師徒在現代上演高智商對決,自己在不經意間已成爲‘反貪’系列的粉絲了。”有看過影片的網友留言稱,“也許影片風格有點老套、結局也能預料到,但我們就是愛看。”

  《反貪風暴4》前三部的票房累計7.5億,已經成爲目前港片較成功的IP,但這個系列一直是上座不叫好,口碑是主要問題,《反貪風暴4》豆瓣評分6.3,已經創下系列評分新高。在此之前,同類型的港產警匪片中,只有2016年暑期檔的《寒戰2》和《使徒行者》等影片獲得超過6億元票房成績。爲什麼影片投入和口碑不如上述作品的《反貪風暴》系列能夠在內地電影市場越戰越勇?

  有分析人士表示,該系列與內地反貪腐的大背景十分契合,同時又保留傳統港片的美學風格,再加上當紅演技派明星,這樣的模式正成爲打造港片IP的新範本。

  從反黑到反恐反貪反毒

  《反貪風暴4》掀起的港式警匪片續集風潮還將在2019年持續。在英皇、寰亞等香港電影公司公佈的片單中,《掃毒2》《拆彈專家2》《追龍2》等續集都將在不久後與觀衆見面。這也意味着一批以港片轉型爲突破口,以港片基因爲基礎,深度融入內地主旋律,更靠近內地市場的新港片旗艦正在崛起。某種意義上說,北上多年的香港電影人,已經找到一條獨有的路徑完成港片再造。

  從香港各大電影公司的2019年片單來看,犯罪警匪類型佔據了主導地位,其中又有不少是近年的賣座電影續集。有業內人士表示,不斷湧現的IP續作成了港片的一大特點。在過去極爲盛行的黑幫題材影片逐漸“脫離現實”的情況下,瞄準反恐、反貪、反毒等當下大衆更關心的話題,新港片的“警匪”IP成熟度令人可喜。

  其中,劉德華主演的《拆彈專家》正是“反恐IP”的典型代表。該片圍繞着內地觀衆日益熟悉的臥底和反恐題材,講述了身爲拆彈專家的章在山(劉德華飾)如何拆解反恐風暴背後陰謀的故事。該片的預算達到1.8億港幣,是導演邱禮濤執導過的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而得益於系列首部作品的成功,《拆彈專家2》重新設定了故事線,並集結劉德華、劉青雲的《暗戰》組合,據稱預算將增加到2.8億,希望能在影片的視覺還原度上迎來新突破。

  作爲港劇和港片的“經典部門”,香港的廉政公署並未在這波港式警匪風潮中缺席。講述廉署人員與貪腐集團鬥智鬥勇的《反貪風暴》系列和《廉政風雲》儘管票房表現有好有壞,但卻逐漸將“港式反貪”植入內地觀衆心中。

  此外,作爲反毒題材的代表作,2013年上映的《掃毒》延續經典臥底情節和港式兄弟情,獲得豆瓣7.3分的不錯口碑。這也讓外界對即將在暑期檔上映的《掃毒2:天地對決》期待頗高。

  儘管如此,有影片評人表示,當這些續集影片有了更高起點後,製作方需謹防IP的過度透支。

  古天樂 劉青雲 張家輝 劉德華 “F4”當主角

  近年來香港影壇流行一個“青天組合”:49歲的古天樂、55歲的劉青雲,再加上一個51歲的張家輝,實在需要就再加上劉德華,這樣的“F4組合”構成了許多港片新IP的主演陣容。就像《拆彈專家》成功後,導演邱禮濤所說的那樣,“沒有華仔不成事”。僅劉德華近幾年參演的新港片就包括《追龍》《拆彈專家》《寒戰》《掃毒》系列。這些“老勞模”讓人感到熟悉、放心,但對觀衆來說不免又有些審美疲勞。

  “這些影帝們歲數都不小了,許多觀衆都是抱着看一部少一部的情懷買票入場的。”一位院線經理對《環球時報》表示,觀衆對於這些“老熟人”還是十分買賬的,一方面他們在過往的影片中都有着非常優異的表現,另一方面,新的港產警匪片流行雙雄,因此一般需要兩位影帝級出演,這更能激起觀衆的觀影興趣。

  “《寒戰》系列成爲港星集大成者”,這位院線經理調侃稱,系列第一部是郭富城、梁家輝、劉德華,第二部要再加入周潤發,第三部據說最後的大BOSS很有可能是梁朝偉。所以一些系列只計劃拍三部,因爲拍到第四部港星中已經沒有能夠壓得住陣腳的了。

  當然,新港片對這批影帝的高度依賴,並不完全是商業號召力的問題,因爲目前他們也是港星中的演技擔當。例如,《拆彈專家》中的章在山,這樣完美到無缺的角色必須由劉德華來演。正因爲是劉德華,觀衆才相信這樣執着、可以爲市民犧牲自己的角色是可信的。在影評人肥羅君看來,“一旦換人,影片本身就不成立了。這些初具羣衆基礎的港片和港星是難以分割的,這些實力派影星不得不在這波新港劇IP中持續串場充當排頭兵。”

  新人難出頭,系列能走多久?

  每年出現十幾個古天樂、七八個“渣渣輝”,新港片IP似乎在培養新人上有些掉鏈子。如今,在香港電影愈發靠向內地題材的大背景下,能擔當主演的年輕演員屈指可數。例如,在成龍的《功夫瑜伽》中飾演男二號的李治廷,在老戲骨扎堆的《寒戰2》中幾乎失去了存在感。而新生代女演員則更加稀缺,在香港擁有不錯人氣的文詠珊在《澳門風雲3》《寒戰2》中的也未獲得重量級戲份。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新港片日益IP化,留給培育新人的空間必然會更加收緊,因爲片方難以承受新人扛不起票房帶來的投資失利。更爲重視內地市場的香港電影人也將更傾向讓內地女明星擔當主演,例如《拆彈專家1》中的小宋佳和續作中的倪妮。此外,就算是配角,也越來越少讓新人演。一位香港影評人表示,類似《追龍》中的黃日華、《拆彈專家2》的謝君豪,他們本身就是港片符號的一部分,既然用老人更容易喚起觀衆的港片情懷,爲影片加上些情感分,爲什麼還要用新人呢?

  “最年輕的古天樂都49歲了,就算港星顏值再怎麼塗防腐劑,還能撐幾年?”對於好不容易摸索出的新港片IP或在不遠的未來面臨人才斷檔問題,許多香港影評人對此深感憂慮。“現在的港片與以往的老戲骨帶新明星相比,更加功利了。片方也許賺夠錢不拍續集也罷,但觀衆對於IP系列的期望和熱愛就將演變爲失望,香港電影或將再一次落寞。”

  儘管如此,也有香港媒體對此感到樂觀,與漫威和DC爲代表的西方影視IP不同,這些港片系列化正呈現出一種“港劇化”的趨勢。對於劇集來說,票房的樂觀前景纔是鞏固這些港片IP系列化的信心,因此,只要經營好IP,主演換掉一兩個影響或許不大。

  (羅曉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