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葛元芬】日前,北約舉行成立70週年紀念活動,北約極力淡化成員國之間的分歧。事實上,北約內部一直矛盾不斷。整個冷戰時期,北約沒有對外展開過軍事行動,但其成員國卻在1974年爆發了內戰,令“大家長”美國大爲尷尬。

  北約成立時只有12個成員國,爲了對抗蘇聯,1952年美國把兩大世仇國家希臘和土耳其拉進北約,這爲北約埋下了定時炸彈。希土兩國加入北約後,很快就在塞浦路斯問題上針鋒相對。塞浦路斯希族人希望國家獨立後同希臘合併,而土族人則反對併入希臘。1960年,塞浦路斯共和國成立,希軍和土軍駐紮在這個新國家,保護各自的族羣。沒過幾年,塞浦路斯的希土兩族爆發武裝衝突。隨後,土總理宣佈廢除1930年《希土友好條約》。1967年4月,希臘發生軍事政變,軍政府上臺後希土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終於,北約內戰要打響了。

  1974年7月15日,塞國民警衛隊和駐塞希軍發動推翻馬卡里奧斯三世總統的軍事政變,馬卡里奧斯三世逃到倫敦。政變軍人扶植主張塞希合併的記者尼科斯·桑普森當臨時總統,爲下一步正式合併做準備。由於擔心北約成員國希臘和土耳其因此開戰,美國派副國務卿約瑟夫·西斯科前去斡旋。

  7月20日凌晨,土軍以保護土族人爲藉口,入侵塞浦路斯。鑑於塞軍不敵土軍,7月21日晚間,希臘軍政府做出決定,派遣一個步兵營、一個突擊營和一個坦克營前去支援塞軍,北約內戰自此打響。隨着土軍向塞首都尼科西亞推進,希軍一個營被部署到尼科西亞國際機場,他們很快佔據機場戰鬥位置。7月23日,土軍向機場發起總攻,在希軍的頑強抵抗下,土軍首輪攻擊未能奏效。接着,土軍在重新集結後發動新一輪進攻,但仍沒能突破希軍防線。到第一次停戰爲止,土軍始終未能攻佔尼科西亞。8月14日,土軍打破停戰令,再度發起大規模攻勢。15日,土軍攻佔塞東海岸重鎮法馬古斯塔。16日,希土兩軍在中部戰線展開血戰,希軍經過激烈戰鬥才衝出土軍重圍。不過,在尼科西亞保衛戰中,希土聯軍堅守陣地不退,土軍在付出重大傷亡代價後也只向前推進了100米。經過一連串軍事行動,土軍佔領塞北部大片地區(佔塞國土面積大約40%),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於是,土耳其接受了停火協議。至此,塞浦路斯陷入南北分裂對峙狀態。

  希土兩國在塞浦路斯的戰爭使北約內部氣氛高度緊張,有人甚至擔心北約會因此解體。1974年8月中旬,希臘政府宣佈希臘撤出北約軍事組織。9月中旬,美國參衆兩院絕大多數議員投票支持停止對土耳其的軍事援助,但美國新任總統福特擔心這會影響美土關係以及惡化北約東線安全形勢,故而否決了這個議案。緊接着,國會又通過第二個停止對土軍援議案,福特總統再度否決,最終他接受了一個折中方案,將軍援延續到1974年年底。正如福特預料的那樣,美土關係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1980年,在“退羣”6年之後,希臘又返回北約軍事體系,但希土兩國仍無法真正和解。1980年-1983年任北約駐那不勒斯盟軍聯合司令部司令的美國海軍上將威廉·克勞在回憶錄《火線生活》一書中稱,北約南翼的最大問題是希臘和土耳其持續敵對,希土敵對使北約每年舉行的3至4次區域軍事演習變得非常複雜化,北約需要希土兩國在一起演習,但讓他們認可基本規則很難,比如,希臘軍方堅決不讓土軍進入希臘海域。克勞感嘆道,作爲一名北約指揮官,他或許無法讓土耳其人同希臘人合作。

  (葛元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