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國家發改委今天在官網宣佈了一個大消息,新一輪的城市競爭已經開始了,誰是這一輪政策紅利砸中的幸運兒?

  根據新印發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方案(2019-2020年)》,今年國家將研究確定第一批15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標誌着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工作全面啓動。

  這不是國家關於建設物流樞紐的第一次發聲了。早在2018年12月,發改委、運輸部就聯合下發了規格更高的《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提到:

  到2020年,佈局建設 30 個左右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現代化運作水平較高、互聯銜接緊密的國家物流樞紐。

  2020 年底前,建設 5―10 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物流樞紐,健全通達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輻射帶動更多樞紐提升國際物流功能。

  到 2025 年,佈局建設 150 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

  從這一系列文件的下發。我們可以看出,建設“國家物流樞紐”不是一個孤立的計劃,而是國家的一個長週期、大範圍的規劃,最後將形成一個囊括多達150個城市的交通網絡,涵蓋地區的人口、資源流動性將大大增強。而享受政策紅利最多的,就是其中150個節點城市。

  毫無疑問,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能最終進入150個樞紐名單,意味着這個城市將來會迎來一個後來居上的機會,以前在國家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的佈局裏毫無存在感的城市,將在交通規劃、基礎建設等方面得到國家更多關注。

  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能進入30個“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的名單,則意味着這個城市發展潛力得到國家進一步的認同,基本地位不會動搖,還會得到國家更多的資源傾斜。

  而不論是一二線、還是三四線城市,這個名額都是越早拿到越好,畢竟早一天入選國家規劃,就可以早一天拿到建設計劃快速批覆、區域資源集中供給等利好。一步快,步步快,這時候,拿到第一輪門票就至關重要。

  【2】

  樓市的價值,由所在城市的城市價值決定。而決定城市價值的,則是人流、資金流和物流。當一個城市成爲“國家物流樞紐”,無疑代表着國家“欽定”附近的人、財、物都將在這裏彙集,換句話說,也就意味着城市價值和當地樓市的持續升溫。

  那麼,今年的第一批15張“門票”將會發給哪些城市呢?

  在《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中,國家已經給出了備選城市名單:

  出現在表格裏的這些城市,可以說已經一隻腳跨入了150個“國家物流樞紐”的門檻。

  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只要是出現在表格裏,就已經確保可以在同級競爭中脫穎而出了。而對於一線和強二線城市來說,露一次面刷了臉纔是正常情況,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不同類別的物流樞紐名單中反覆出現的那些名字。

  比如天津、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既有“港口型物流樞紐”的定位,同時還存在“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的名單裏邊。在不同類型的名單中反覆出現,意味着在不同體系的國家規劃和資源傾斜中,都可以獲得一席之地。

  說到底,“國家物流樞紐”的佈局就是一次國家層面的,對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調控”和規劃,被點名的城市,將奪取這一輪城市博弈中最大的利好,隨着人口、資金和各項資源的的不斷注入,不論是基建還是樓市,都將迎來一段黃金髮展期。

  仔細看看,你家入選了嗎?

  部分信息來自:發改委官方網站 劉曉博說財經

  ———— / END / ————

  你可能還想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