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們這種凡人,很多人不懂得怎麼賞析一件藝術品。

我想來想去,藝術這種東西就是技術的升華,比如畫作,首先你要有技術,有能力去把想到的給畫出來,必須畫鍀完全得心應手,符合自己的想法、想像,當然這一步似乎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目的,畢竟是先習得一種技術。

接下來就要讓自己畫出來的東西有意義,有思想,有深度,讓自己畫出來的東西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這一步就難很多。要有構思,有創新(畢竟太多畫作表達了太多的東西,很容易在表達上【撞衫】)。

要讓一幅畫作表達出這麼多東西就需要相當的技巧,相當的思想內涵。

畫作放到展廳給人看,賞析的人們就通過一幅畫來思考,畫作成了一個線索,一本書,一個作者想表達的自白書,然而賞析的人們中總有應該是理解不了藝術品的,比如梵高的,比如畢加索的,著對賞析的人也要求很高,需要了解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等等,賞析的人們不懂這些,又如何能理解得了這裡面得深刻內涵?

這也就是作為普羅大眾一員,最多隻能理解到這個CG很棒,這個特效爆炸,這個空間感真強,如此了了,至於屬於藝術品的,深一些的感受到一點是一點,也不期望表達出來什麼,語言此時更顯匱乏。

假如非要去看透一些藝術品,我覺得首先要按作者的思路來,需要【猜】,作品是憑空出來的,創造作品的人一定不是無的放矢,作者一定是要表達作品名字才創作的作品,為什麼是橫不是豎,為什麼是黑不是白,為什麼這裡要有這個東西,為什麼要把圓的畫成扁的----這讓我想起最容易理解的藝術品,文字作品,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本書如何來讀,也是如此吧。

想想小時候學詩,聊聊幾行絕句,老師要講一大堆歷史背景、作者生平、境遇,要揣摩作者當時心態,以感受詩表達的是什麼,同時也要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平仄的朗朗。

回到畫作賞析,大多是沒有深究過的大眾,畢竟美術一課只是在學業中作為副科來學習,成大多數人之放鬆時間。藝術生到了大學才真正把美術當作主業來修習,學習中才會又一定的賞析能力。我作為非美術專業的大眾一員,賞析畫作還是以感受為主,又沒什麼耐心對著一副畫作翻來覆去地看,感受到了就好,順帶瞭解到作者意圖,那就是有所獲了。

又想談談音樂這種藝術,音樂照樣是技術為基本,是情感表達,如果不是當作BGM,我是很難理解那些所謂地只要聽一遍旋律就能感受到幾千字內涵的,我大概只能理解寥寥白十個字就不錯了---辭彙量相當匱乏,還是隻能談感受。

至於電影這種很容易一閃錯過某些細節、包含畫面、音樂、人物等太過龐雜的東西,藝術類電影尤其不能賞析,耐性有限,不如直接看影評。

想想賞析藝術品,依舊是一種感受,一種思想共鳴,在藝術品中看見自己,哪怕一小部分,我也有了耐心,也有了好奇心,更有了表達的慾望,想去分享。然而如我,經歷沒有那麼豐富,看書又不多,也不涉足藝術領域,去哪兒能看個展看出個所以然呢?只能茫茫大海的藝術中,碰巧遇到「真愛」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