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年底推出面向企業的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商用網絡後,近日,美國和韓國成爲世界上首兩個開通5G網絡的國家,紛紛爲大衆辦理5G手機入網手續。

  到底貴不貴呢?好不好用呢?首批體驗用戶給出了答案。

  韓國方面,三大電信運營商韓國電信公司、SK電訊株式會社以及LG U+此次提供了不同檔位的5G套餐,月資費從5.5萬韓元(約合325元人民幣)到13萬韓元(約合769元人民幣)不等。

  以5.5萬韓元的一項套餐爲例,其每月提供至少8GB的5G流量,超出後即降速。高額套餐可享受更多5G流量,甚至無限流量或超額後不降速等待遇。

  先不說資費有點小貴,就5G的網速來說,在提出5G套餐之前,SK電訊表示使用三星Galaxy S10 5G手機時,其5G網絡支持的峯值速率可達2.7Gbps,按這一峯值網速,其5.5萬韓元月資費套餐中的8GB流量,在不到25秒的時間裏就將消耗完畢,即使是最高的300GB流量,也僅供消費者連續使用不到15分鐘。

  同時,目前,韓國電信運營商尚未實現5G網絡全國覆蓋,也就是說5G網絡用戶在未覆蓋地區會切換回4G網絡;韓國各大運營商仍在加緊建設基站。

  與韓國電信運營商面臨的問題一樣,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雖然推出的商用5G移動服務網也出現各種毛病。

  按照設想,5G帶來的最顯著改變自然是網速的提升,比如過去下載一部電影可能要幾十分鐘,在5G環境下只要幾秒鐘就能解決。

  但在首批嚐鮮用戶的試用下,發現這個商用5G並不好用,就像是一個未完成的半成品。來自CNET的編輯Jessica Dolcourt稱自己在5G的網絡下使用MOTO的一款5G手機,在測速時,她發現Verzion的5G偶爾能夠達到其宣稱的600兆比特/秒(Mbps)以上,但有時又接近200Mbps,還有時網絡雖然顯示是5G,但運行起來像4G網絡,讓人抓狂。

  看來,現實與理想還有些差距,這兩國“搶出來的5G網絡”普遍有頻繁斷網,連接不上的問題,更沒有實現“比4G網速快20倍”的目標。不少技術專家和電信業內人士認爲,考慮到5G設備的昂貴價格、目前有限的覆蓋程度等問題,5G真正普及大衆或許要等到明年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