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做股票的人,應該都聽說了一件事,商譽的會計處理可能由減值改為攤銷。本來只是一個會計處理的事,審計圈的人熱鬧熱鬧就得了。但是因為A股前些年的各種亂七八糟的高溢價併購,產生了巨大的商譽——多達1.4萬億,這件事也吸引了股民們的注意力。

有人說商譽由減值改為攤銷能夠緩解明年年報1.4萬億商譽的黑天鵝之困,也有人說減值改攤銷,是斬首改凌遲,更痛。到底誰的說法有道理呢?

什麼是商譽01

商譽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怎麼聽都不像人話。直截了當地說就是在收購公司時候可能基於看中被收購公司前景,技術等原因超額收購的金額。

就好比拼多多現在的市值是260億美元,而凈資產只有30億美元。假如阿里巴巴以市價260億美元收購了拼多多。那在阿里的合併報表上將體現拼多多原有的30億美元的凈資產外,剩下的230億美元將計入商譽。

你可以近似地理解商譽是一種特殊的無形資產,沒有可辨認、可計量的實物,是基於一些虛無縹緲的願景和預測,產生的溢價,比較主觀。

什麼是減值02

當前的會計政策要求是每個會計期末,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發生了減值,就要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如果沒有發生減值就不做處理。

減值測試怎麼做呢,大概就是判斷下拼多多整個公司還值不值260億美元,如果值的話,商譽就沒有發生減值,如果不值的話就是發生減值了。

那麼,怎麼判斷拼多多還值不值260億美元呢,比較常用的就是預測未來很多年的現金流,計算這些現金流的現值。

就是說,減值測試還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方法,基於管理層對於未來現金流的判斷(吹牛)。審計師只有在非常明顯不可能實現的情況下才會否定管理層的判斷。所以要麼就是不提減值,一提就是大雷。

什麼是攤銷03

攤銷就是,假設要求按10年攤銷。你別跟我說,你預期未來非常好,你現在還值260億美元,甚至500億美元。我不管,我就要你提23億美元攤銷進入成本或費用。

說完了什麼是商譽,什麼是減值,什麼是攤銷。那麼,問題來了,改了攤銷就不用提減值了嗎?

了解會計準則的朋友都知道,凡是資產幾乎都要進行減值測試,存貨減值要提存貨跌價準備,應收賬款減值要計提壞賬準備,無形資產、固定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在進行折舊或攤銷的同時也要進行減值測試,如果出現減值跡象依然要提減值。商譽做為一項資產,也是需要進行減值測試的,如果出現減值跡象還是要提減值的,而不是只進行攤銷就行了。

所以並不是商譽減值改攤銷,而是減值加攤銷。減值測試該做還要做,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增加一項攤銷,是一種更加謹慎的會計政策。

短期來看,即使明年商譽會計處理的改變,也不能拯救那些爛公司的商譽減值風險,該提的減值還是要提。反而是那些原本不需要提減值的好公司好收購,也要因此計提攤銷。不是斬首改凌遲,而是斬首加凌遲。

長期來看,商譽會計處理的改變,可以平滑業績波動,但會降低併購的意願,即使是一些好的併購,可能也會考慮到併購後對報表的拖累而放棄。

文/李哲

編輯/大福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