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的沒錯,只是為什麼會這樣?

不說別的,百度和谷歌差不多同時起步,可賺錢後大家的發展方向完全不同。

Paypal 和支付寶,他們的創辦人在賺錢後,也有不同的發展,前者開始做特斯拉和投資spacex. 而支付寶呢?當然,做手機支付更賺錢。

騰訊和臉書,按理騰訊在社交網路做得比臉書早,也不可以說早,只是要轉型要容易,臉書是從零開始,但那時的騰訊已有全國做基礎。現在,騰訊一年利潤700億,一天賺2億, 可做的是遊戲,我有玩,但不充值。

共享單車,你看看這兩年投到這的有多少錢,估值一再推高,不說別的,你當一輛單車500元,算起來也支持不了這市值,因為這是概念。

當外國的科技公司在賺錢後一直在發展不同的科技和創新,我們的科技公司賺錢後,還想在同一行業賺更多的錢。

之前沒發生這事前,有人說台灣的科技水平比內地差太多了,現在才發現,原來發展20年的聯發科,34年的台積電等公司,可以生產很多內地生產不了的產品,如果你們有了解過台灣,就會知道,其實台灣在自動化系統方面的設計和生產是很強的。

所以,中國是沒錢嗎? 不是,只是賺快錢和賺大錢左右了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實業,經營一家上百人的工廠一年下來的純利可能比不上房價上漲部分,投資一家所謂創新的企業,兩三年下來,可賺幾十倍上百倍,而投資研發,沒個十年都看不到效果,而且是要持續性投資,回報肯定不理想。

這也是普通百姓寧願投資房地產也不投資實業一樣,所以,有投資房地產的人你們也沒有資格去批評這些人。

一個國家,按理說錢就這麼多,花了那邊的錢多了,那投到這邊的錢肯定也就少了。

但以中國市場這麼大,只做本地市場都可以支持我們自行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晶元,半導體, CPU 等。從研發到轉化,中國研發公司有天然的優勢,香港的研發也很厲害,可是在轉化比較難,因為香港市場太小了,所以只可以去找世界各地的公司合作。

所以,現在還不晚,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可能不用十年就可以,也警惕別的行業,例如汽車工業,三大件還是要趕快,別說什麼電動汽車,在這20年內基本難普及


看過一些國內的晶元企業,朱嘯虎說的是大實話,風險投資最終的目標是給投資人創造收益,評價一個項目能不能投在於它的風險回報比,有利可圖才會蜂擁而上。

就晶元這個行業來說,中國的晶元製造技術仍然落後,各方面還受制於人。國外晶元巨頭對中國是技術封鎖的,不會把核心技術告訴我們。有兩個難點:

第一點是研發困難且周期長

現在的主流的晶元廠商已經經過了多年的測試和迭代,研發體系成熟。製造工藝複雜,需要高精度光刻機才能使晶元保證晶元質量和量產,而光刻機技術掌握在荷蘭手中,也不會輕易示人。當你很不容易的造出晶元以後,國外放開了這項晶元的專利,你的研發就顯得毫無意義,賺不到錢。

第二,風險投資基金的存續期相比於晶元的研發期太短了

股權投資基金一般存續7年多的時間,但晶元企業從研發到試產再到量產,就需要7年多的時間,而這中間一直在花錢不會賺錢,等研發出來以後很可能已經不再適應市場,最終賺不到錢。這既不符合市場導向也不符合投資人的利益。

所以,從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我們現在很多廠商在做的是FLASH晶元,技術含量雖不高,但市場不錯,商業前景明顯,才吸引到了一部分投資人。要讓風投去投那些周期長,前景不明朗的晶元項目,很明顯不符合他們的導向。

晶元需要大量低成本、長周期的資本投入,但是沒有晶元就只能受制於人,所以更多的是國家基於戰略考量在進行投資。


而對於財務投資人來講,幫LP賺錢是第一要務。我們通過朱嘯虎的講話可見一斑:他表示並非國內風投不投晶元,而是晶元的生命周期又很短,毛利很快降到了市場平均水平,所以財務回報並不理想。一句話,道出了風投的本質——賺錢。而在最近發生的另一起案件中,這樣的目的也顯露無疑,即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餓了么,朱嘯虎在朋友圈表示,感謝阿里巴巴在大戰之前讓財務投資人全身而退。因此,幫LP賺錢是投資機構的首要任務。

從另一個角度講,不同於消費升級等項目,比如餓了么可以讓朱嘯虎在短暫幾年就賺得盆滿缽滿,趣店讓周亞輝的回報達到幾十倍,實體科技類的項目回報周期往往非常長,而且投入是巨大的,這背後包含供應鏈的優化,一旦批量生產的產品性能不佳,就導致產品滯銷,或者說從頭再次生產,因此半導體投資周期長,自然不是投資基金的菜。

再者,反觀一下大環境。在美國排名前五的企業都是科技類企業,這表明了他們對於技術的重視。而反觀國內,研發人員待遇往往比不上寫代碼的,人人都在叫喊這互聯網改造世界,碼農越來越值錢,但是那些研發電池研發晶元的人員,其薪資水平和待遇卻不可與互聯網行業同日而語。

其次,實業是很難賺到錢的,這一點眾所周知,很多企業家功成名就之後想客服的難題就是做成一家實業企業。這就說明了做實業難。而資金的缺乏從另一個角度遏制了產業的而進一步發展。


朱嘯虎作為創投公司的代表,更注重於財務回報和短期的商業利益,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創投本身就是以盈利為目的,具有很高的風險性,像朱嘯虎投資的OFO共享單車,他關心的並不是ofo和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而更多的是財務回報如何。朱嘯虎從ofo成功獲利了結,大賺了一筆,但是在共享單車行業,更多的風投則是血本無歸,而很多共享單車企業也陷入困境,用戶的押金更是無法退還。由於風投的投機性和短期逐利性,可以成就一個行業,也很容易搞垮一個行業。

晶元行業投入高,周期長,而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財務回報率不是很高,顯然對於風投而言沒有什麼吸引力。特別是像中興所需要的基礎性晶元的研發投入大,周期長,並不是一兩個公司所能完成的,更多的是需要政府引導,更多的有責任心的企業家和戰略投資者去真金白銀的投入,打造像美國一樣的基礎晶元領域的產業集群,從長期看企業和社會效益都是巨大的。風投掙的是快錢,高風險的所對應的收益。而晶元行業投資屬於戰略投資,掙的是慢錢,但長期看經濟和社會效益更好。

華為作為中國最大的通訊設備公司,一直堅定的堅持自主研發晶元,如果從風投的角度看並沒有太大意義,畢竟使用國外成熟的晶元短期經濟效益更好,但華為一直是將晶元的投資看作戰略投資,如今海思半導體的通訊和手機晶元經過多年的投入,如今已經成為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但為華為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共享單車作為新的商業模式吸引了大量的風投,短期帶來大量的資金和流量,朱嘯虎作為早期的ofo投資人,也是獲利頗豐。朱嘯虎最近表示:「當然創始人有自己的選擇,投資人也要尊重創始人的選擇,你要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只能把股份賣給戰略投資人。我們是財務投資人,戰略投資人訴求跟我們不一樣。」說明朱嘯虎已經獲利了結,而股份已經賣給了戰略投資者,作為風險投資者無疑還是很成功的。但在共享單車的投資熱潮中,更多的共享單車企業卻陷入困境,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墳墓,很多創業者和投資者血本無歸,共享單車用戶押金無法退還,造成了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所以風險投資者更關心短期的財務收益,而企業和行業的發展則和他們沒有太大關係。

朱嘯虎說的很對,晶元產業並不適合風險投資,更多的是需要政府政策和資金扶植,引導更多的有責任心的企業和戰略投資者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促進我國自主可控晶元的研發和製造,打造基礎晶元領域的產業集群,擺脫國外晶元廠商的封鎖,中國的晶元產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朱嘯虎這一番話,確實反映出了當前風險投資的尷尬,重回報輕產業,一項投資好不好,首先看其能不能賺到錢,並且是快錢,投資周期越短越好,回報越高越好,這都是當前浮躁的資本的內驅力,但是,這是病態的。

實際上,我們現在總結一下,這麼多年,我們的風險投資在做什麼,我們的民間資本都是在做什麼,當然不可否認,這些資金中的一部分去了晶元等為例的高端製造業,但是我們更多的資金都川流在市場上,尋找著高額的回報。對於一些投資周期長,回報不明顯,但是具有社會和國家價值的投資則是冷淡的。

當然,資本是逐利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追求快錢的投資終究是不會有好的結果的。

比如,坐擁近8000多億元民間資金的溫州幫,是何其的出名,從炒房、到炒煤、炒綠豆、甚至連生薑都不放過,這些資金都去追求快錢了,而實體經濟卻得不到足夠的資金,經營變得越來越困難,一些企業關停、倒閉等不斷出現,而失去實體載體的資金也變得浮躁起來的,風險越累計越大,最終演變成了區域民間借貸危機,很多資金有去無回。

中興通訊制裁事件一定會影響到我國通訊科技的發展,但是也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的課程,催我們反思,包括企業界、投資界等主體,我們此前做了什麼,我們未來該如何做?我們的投資最終目標肯定不應該是經營利益的回報。


我是贊同朱嘯虎所說的這一點。國內風投追求的是利潤,那麼,晶元行業確實很難滿足國內風投的回報要求。我從三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1. 晶元行業的特質:在我看來,晶元行業具有高壁壘,生態建設,以及,投資周期長的特點。

a. 高壁壘:高壁壘指的是晶元行業是一個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以及歷史積累的行業。

這裡我們舉例來說,晶元行業的一個核心部件就是光刻機,目前全世界最牛的光刻機已經可以做到七納米,而正在研發五納米,而我們國家目前僅僅,還在製造65納米。這裡的差距是巨大的,而光刻機這樣的核心部件的壁壘是極其高的,因為它涉及到數十幾年的研發的積累,以及這十幾年的資金投入,而這些壁壘很難彎道超車。

而這些壁壘一旦建立,將是一個持續不斷增加的壁壘。

b. 生態系統建設:這裡我指的生態建設是指的晶元行業,其實並不僅僅是晶元,而它涉及到整個軟體加硬體,整個系統生態的建設。

這個生態,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生態:從最小最低層的,晶元架構,到設計,到生產,再到下游的運用。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產業鏈,而往往創業者只能做到其中的一環,而這一環往往很難改變產業鏈的現狀,除非是有大的突破,或者改變。

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個產品,它需要去改變整個生態,這樣的難度無異於順說,現在大家在造一個互聯網產品,讓大家不用微信而遷移到另外一個產品上,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

c. 投資周期長:

晶元行業的投資周期都是,以十年為單位,而往往很多,國內投資,基金都是以3到5年,或者是七年為單位。而晶元這種投資周期長,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每年有巨大的資本開支本身就不是,投資者喜歡的行業。

2. 人才:

人才也是晶元行業,近年來一個很大的問題。人才大部分已經流向了互聯網創業,比如開發一個app或者一個應用,這樣,增長會很快,同時又容易受到資本的追捧。或者也有很多人才,進入了金融行業,而金融往往能夠帶來穩定持續的高薪。

所以我們看到晶元行業的人才,流失是十分嚴重的,很少有人才願意沉下心來做研究,付出十年甚至20年的光景。

3. 固有生態不易被打破:

最後一點便是,晶元的固有生態已經形成,並且很難打破。這也使得資本不願意進入,這一個行業。

回望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英特爾在pc時代幾乎是壟斷了整個晶元,而在移動時代,我們看到高通與ARM也是,壟斷了移動的時代。這意味著一旦一個生態形成,不僅是國內的公司沒有機會,而國外的公司也沒有機會。

所以總的來看,由於晶元行業的行業屬性(高壁壘,生態建設,投資周期長)人才的不足以及現有生態極不易被打破,導致了vc或者投資機構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

當然,我們看到現在由於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晶元行業也迎來了,可能的新的契機,那麼國內我們也看到有像寒武紀,這樣的,優秀的晶元設計公司的崛起。

同時由於這次的中興事件導致國家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半導體產業,傾注更多的國家資源在這一產業上,就正如之前我們扶持京東方這樣的面板企業一樣。

最後,還是,祝福我們國家的半導體產業能夠,通過未來數十年甚至20年的不斷持續投入,能夠創造新的生態。


房子要建立在岩石,而不是沙灘之上。晶元,就是高科技的岩石地基。

但朱嘯虎說得也沒錯,風險投資其實是最害怕風險的,因為資本家最害怕失去資本。

晶元,尤其是大型晶元的開發,最大的難點在於開發周期長,變化快,不確定性高,如果僅憑中興通訊這樣的生產企業去開發,並不是很現實。

那麼,企業沒能力,風投沒興趣,如何能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從房地產業中獲得啟示,

近年來,房地產業為何「所向披靡,大獲成功」?難道每一個房企都是自己去負責去聯繫水電煤,自己去開通路橋隧?顯然不是,房地產地塊的「七通一平」,是由各地方政府委託相關機構實施的,而拿到地塊的房企,再根據自己的專長打磨產品。

因此,中興通訊的角色相當於是「房企」,正如我們並不要求「房企」去搞「七通一平」一樣,其實我們也不必苛求中興去搞全產業鏈的開發,在晶元這樣的處於底層且長周期的技術方面,要讓一家天然具有一定逐利性的上市公司去「全情投入」,似乎並不是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反倒是由盈利壓力不太強的政府基金或產業基金牽頭來搞,並向大家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供應,似乎更為可行,而這,也恰恰構成了中國智能製造的底座。

朱嘯虎的風投對什麼有興趣呢?有了穩定可靠的底層技術,風投就可以放心投像中興通訊這樣大大小小的企業,這樣也沒有解除後顧之憂,可以百花齊放,爭奇鬥豔了,甚至抱團出海了。

當然,除此之外,政府還有一個職能,那就是要制定政策,引導社會資源和資金向高科技、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傾斜,進而形成搞高科技的遠比搞虛擬經濟的更賺錢、少付稅的機制,只有這樣,整個國家和社會這幢大房子,才真正建立在岩石,而不是沙灘之上。


感謝邀請,我覺得他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研發製造晶元的投入極其巨大。作為信息科技最前沿、最尖端的技術,晶元的研發的投入是特別大的。2017年排名前10位的廠商研發總支出增加至359億美元,而2016年為340億美元。IC Insights在2月發給EE Times的一份報告中稱,2017年英特爾的131億美元研發費用占該集團總支出的36%。該報告顯示,這個數字約為英特爾2017年銷售額的五分之一。所以晶元行業的研發投資是非常巨量的,作為風險投資來講,他們投資的金額太小了的話對晶元企業研發的幫助並不大,投資額太大了他們根本吃不消。

而且晶元產業的更新換代非常快,產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所以它還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可能投入巨資研發的一款手機處理器,過了半年就不是最先進的了,這樣就需要企業不斷的加大研發投入,緊跟技術的潮流不斷推出新產品,才能不被落下。所以,晶元行業的投資回報周期很長,這也是風投最不喜歡的。

作為風險投資來講,他們並不會關心這個行業或者企業對社會到底多重要,有多大的貢獻。他們關心的是怎麼以最小的投資,最快最安全的拿到最大的回報。通俗的講就是以小博大。所以他們自然會追逐外賣、打車這樣的時間短見效快的所謂風口行業了。這其實也不能怪他們,資本天生就是這樣逐利的。真正要把我們的晶元做好,需要的是國家戰略性的投入和扶持,需要的更多的是像華為,阿里巴巴這樣有遠見,有責任感的企業。


風投緣何不投「芯」?

中興事件確實牽出了很多其他層面的問題,吃瓜群眾隨著網路的節奏今天感嘆中興怎麼這麼笨啊,知法犯法;明天又吐槽國內晶元行業不思進取,不重科研。

這次的問題就頗有意思,也將話題引入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即資金。這次事件突出說明了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核心技術的不足,雖然在發展增速上遠超國際平均水平,但這僅僅代表了我國對集成電路市場的需求很大,眾多公司在終端設計方面已掌握了應有的技術,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沒有基礎的零部件,企業也只能是看著訂單空流淚。

但我們也不能責怪類似中興這樣的公司,集成電路屬於高精端的技術,且不提國外對中國技術出口限制,就我們自己的研發投入也達不到國際水平,我國每年用於集成電路研發總投入不足45億美元,也就是不足300億人民幣,佔據全行業銷售額的6.7%,不到因特爾公司一家研發投入的50%,在以中興為例看營業利潤如何,在2017年的利潤構成中,源於退稅30.19億,源於長期股權投資25.4億,僅這兩項佔到利潤總額百分之二十,可見科技增值帶來的收入只佔到公司收入的將近五分之一。大環境下,國家雖牽頭建立了各類專項基金,但沒有社會資本的幫助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資本逐利本應多聚集於高科技產業,但由於國內產業實屬幼稚期,且對外依賴度國高,導致投「芯」資本面臨高風險低收益的尷尬局面,風投為錢而生而不是為慈善,以10年研芯出成果的華為為例,哪個風投願意用10年換未知,資本市場是無情的,在這種行業的投資或與只有政策調控加巨頭引導才能有路可走!


看問題呢,分析問題呢,還是需要回顧歷史的。

大差不差來說,中國比美國落後50年,這個說法,比如民生方面的水準,不算太差吧。

intel等晶元公司呢,恰巧是50年前成立的。50年前美國也是有很多投資的,也是有很多高回報項目的。但為什麼美國的投資人,50年前大量投了美國的晶元企業,當時他們也面對回報低的問題啊。要知道晶元的高回報,實在1980年代中期的事。

顯然,核心原因還是投資理念與投資人的區別。哪怕讓現在中國的投資人回到1970年代的中國,他們還是不會投晶元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