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記者郝俊慧李蘊坤

  不久前,中國三家運營商相繼公佈了2019年發展計劃,其中5G投資額預計達300億元人民幣左右。不過在談及5G建設計劃時,三家運營商掌門人都表示出了謹慎的發展態度。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明確提出5G+計劃,首先便是5G+ 4G,推動5G和4G協同。這並非移動“一家之言”,事實上早在2018年6月中國電信公佈的《5G白皮書》中便指出,“5G網絡演進所遵循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4G和5G網絡將長期共存。”

  但在標準和技術層面,5G和4G協同還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難關。2018年3月,中國電信首創“基於應用感知實現4G與5G互操作”研究項目,2018年12月,中國電信率先實現了SA組網的4G與5G雙向互操作。近日,《IT時報》記者獲得獨家消息,目前此項目已進展了約30%,預計將在R17版本5G標準完成前落幕。根據3GPP此前規劃的進展,今年12月將確認R17版本特性。

  標準和成本依然制約5G建設

  2019年是5G元年。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直言5G發展已進入“衝刺”階段。根據工信部規劃,今年將啓動5G試商用,2020年5G將正式商用。

  三大電信運營商已緊鑼密鼓地開始5G各種落地試驗,但依然有多種因素制約5G的快速建設和落地。“5G將主要面臨技術、市場和投資回報三方面挑戰。”在不久前舉行的“有線數字電視運營商國際峯會”上,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分析稱,基礎部署建設成本高,投資回報困難是其中最大的挑戰。據韋樂平估算,5G投資大約爲4G的1.5倍,全國總體來看,預計5G投資達1.2萬億元,5G投資週期可能將超過8年。

  5G標準尚未完全凍結也是制約因素之一。在2018年12月10日至13日國際標準組織3GPP於索倫託舉行的TSG RAN全體會議上,通過了延遲凍結R15 Late drop版本標準的決定,R16標準、R17標準凍結的時間隨之順延。“儘管今後可以通過軟件從R15升級,但電信運營商、設備商、芯片商等產業鏈上的企業也因此更加謹慎,”一位電信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18年6月凍結的R15標準,重點滿足的是增強移動寬帶(eMBB)需求,而R16纔是滿足ITU(國際電信聯盟)全部要求的完整5G標準,包括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也只有R16完全凍結後,5G才能實現全面商用。

  上海諾基亞貝爾客戶運營CTO常疆透露,諾基亞參與了2019年全球絕大部分電信運營商5G商用網絡的建設,目前來看,大部分5G應用都是基於eMBB場景,對於Rel16的新領域,比如URLLC,諾基亞也將在2019年結合行業應用,和電信運營商進行共同的探索和嘗試。

  這意味着,至少在未來數年內,5G無法做到無縫覆蓋,必須與4G網絡長期共存。

  重點要保證用戶感知

  與3G向4G演進不同,5G網絡部署是一種全新的方式。在5G標準方案中,有5G無線接入網(NR)、5G核心網、4G核心網和4G無線接入網(LTE)多重混合搭配方案,而當兩種網絡共存時,也會涉及切換以及網絡選擇的問題。

  然而,當兩種網絡協同運作時,如何同時保證業務能力和用戶感知?這並非一個可輕易解決的問題。常疆告訴記者,由於海外的5G商用網絡採用NSA(非獨立)組網,對於NSA下4G/5G互操作的要求,商用版本已經發布,但SA(獨立)組網下,建設初期電信的策略是熱點區域5G連續覆蓋,對於非熱點區域,爲了保持數據業務的連續性,需要支持5G到4G的小區互操作。另外,由於5G短期內未能實現全網全覆蓋,承載於5G NR的5G語音解決方案VoNR無法保證語音業務的連續性,電信初期對於5G語音業務的解決方案是通過EPS Fall Back(也就是語音回退到4G VoLTE)解決,5G和4G核心網之間基於N26接口實現互操作,“目前基於3GPP 12月版本的4G/5G互操作方案正在電信實驗室裏進行測試。”

  2018年初,中國電信廣州研究院開始探索是否可以在互操作或切換的時候,考慮當前用戶運行的是何種業務,從而根據業務來選擇是在4G還是5G網絡上運行。當年3月,中國電信首創“基於應用感知實現4G與5G互操作”研究項目,立項建議獲得國際標準組織3GPP通過,並由中國電信擔任唯一的項目報告人。2018年12月,中國電信基於自主掌控、開放架構的5G模型網,率先實現了SA組網的4G與5G雙向互操作,分別驗證了多種4G與5G核心網融合組網方案的互操作功能和性能。測試有力地驗證了5G SA方案以及4G/5G協同組網的可行性,進一步推動了5G設備的成熟和4G設備的完善。“這個項目屬於5G標準探索創新類的項目,會對5G和4G如何基於應用實現有效協同和互操作方面輸出相關的3GPP技術規範和方案,提供重要的技術依據。”中國電信相關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4G與5G網絡協同可以在保證業務能力和用戶感知的基礎上實現網絡投資與價值最大化,目前項目處於標準研究階段,預計將在R17版本的5G標準完成前落幕,待標準完成後,再根據具體實現方案評估網絡部署該特性所需的投入。

  5G元年NSA和SA並存

  從2018年發佈《5G白皮書》開始,中國電信便一直積極主推SA。在不久前舉行的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中國電信明確以5G獨立SA組網爲目標。

  據常疆介紹,SA組網方案中,4G核心網向5G核心網演進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爲減少對EPC的影響,新建5GC網元承擔5G新增用戶;第二階段,新建全融合數據庫,承擔新增4/5G用戶,4G數據庫網元退服;第三階段,全融合5G核心網承擔所有4G/5G用戶,4G物理核心網設備退服。

  不過中國電信也提到,發展初期將堅持同步推進非獨立組網(NSA)獨立組網(SA)發展,逐步擴大網絡試驗和ToB/ToC應用試驗規模。這一點或許也是爲了快速推進2019年的5G網絡建設速度,畢竟在終端側,今年已經發布的多部5G手機都只支持NSA,產業鏈人士透露,支持SA的手機至少要在年底前纔可能商用。

  常疆也表示,從基站設備上看,SA和NSA採用完全相同的硬件,通過軟件升級可以支持不同的制式,此外,3GPP標準也定義了SA+NSA混合組網模式,NSA和SA的手機可以在同一網絡中共存。因此,國際上很多主流電信運營商都做出了SA作爲目標網絡,NSA作爲過渡方案的策略。這樣既能夠在一定時期能解決5G先發的市場需求,同時提前孵化eMBB業務,爲SA大規模商用積累應用案例和經驗。

  大咖談5G

  5G正在闊步向前,成爲衆人關注的焦點。在最近舉行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峯會”上,包括前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華爲消費者業務CEO首席執行官餘承東、中電信方舟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高宏亮在內的業界大咖就5G發展的前景與挑戰發表了各自的觀點,聽聽他們是如何說的。

  需要探索5G商業模式

  黃曉慶:目前全球運營商都面臨着成長乏力以及利潤收縮,原因在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生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運營商賣帶寬,互聯網賣流量。這就導致運營商的帶寬和網絡的滲透率增加,然而收入卻沒有增長。因此,5G時代運營商應該轉變商業模式,從帶寬銷售到收入分成,與企業合作進行銷售分成。

  田溯寧:5G網絡切片化之後,會出現一些針對專門行業的商業模式。在5G時代,運營商收費模式應該從流量走向價格,價值本身跟時空有關,不同場景、不同時延和安全保證等等,都應該有不同的價格計費的機制。

  餘承東:5G時代收費模式應該重新梳理,如果單一按照無限流量,大家都平等一樣的話,就像高速公路免費以後造成大擁堵,那這將是一個災難。

  5G時代下的新機遇

  黃曉慶:過去主要是消費級的互聯網應用,未來可能會有醫療級的互聯網應用,還會有服務級的互聯網應用。這些新型的互聯網從某種意義上講完全是空白,這裏面的商業模式和應用實際上充滿了想象力,但現在都還是未知。

  高宏亮:5G時代將有兩個投資熱點。第一個是雲,雲涉及有管雲、硬雲、大雲以及小云。第二個是端,其中90%是視頻,家庭市場將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