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老師的一篇描述日本醫療的文章刷屏朋友圈,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徐老師眼中的日本醫療。

前幾天,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一份最新的全球醫療評估報告,從醫療水平、接受醫療的服務難度、醫療費負擔公平性等方面,對全世界190多個國家進行了綜合評估排名,結果,日本再一次蟬聯世界第一,而中國排在第64位。

為什麼日本的醫療,能夠長期保持世界第一的水平?我覺得有這麼幾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日本的整個醫療體制,與美國和歐洲國家不同。歐洲國家,尤其是北歐國家,實施的是一個公共醫療體制,雖然這一種醫療體制覆蓋面廣,個人負擔輕,但是效率是相對的低,醫療資源浪費也嚴重。

而美國,完全實行私有化,醫療水平雖然很高,但是窮人卻看不起病。

日本的醫療體制,總體來講,是介於歐洲和美國之間。也就是說,在實施公共醫療的同時,也充分照顧到私人化、個性化的醫療。

那麼日本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醫療服務由民間提供,但是醫療費由政府擔保」。日本的這一種醫療體制,解決了中國目前最為頭疼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日本的醫療是採取了國立、公立、私立的三類醫療體制。國家有綜合性的國立醫療與研究機構,各地方政府設於公立的醫院。然後數量最多的是遍布全國各地,尤其是社區的私人醫院,大多數是專科診所。

在我們的印象中,社區的小醫院小診所,都是一些郎中醫生。但是,你千萬別小看日本的這些診所,醫生都有相當專業的水平。許多像內科、婦產科、外科等私人醫院和診所,都是幾代人祖傳,院長大多是醫學博士。而且日本非國立醫院的醫生允許兼職,因此許多診所的專科醫生,都是著名的醫學專家、醫學教授,而不是醫科大學剛畢業的實習生。

日本整個社會是小病去自家附近的診所,也就是私人醫院。診所覺得你這個病需要做進一步的精密檢查,或者需要手術,那麼診所的醫生會給你開介紹信,再去大醫院治療和動手術。

所以,日本人遇到感冒頭疼之類的小毛病,都不會往大醫院跑。而日本的大醫院,尤其是國立醫院,基本上以治療難病大病為主,而且整個的治療是採用預約制,但這種預約也不會超過十天半個月,一般兩三天,甚至當天都可以約到。

正是日本這種從私立到國立、公立,從小診所到綜合性大醫院的立體的社會醫療保障體制,才解決了1億多人的看病難的問題。

我這幾天在上海講演期間,抽空去上海一家十分有名的醫院,去看望了在那裡住院的一位同學的父親。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在上海看一次病,有多貴。

因為同學的父親入住的是VIP病房,一天的病房費就要1000元人民幣,而且還要找關係開後門。植入一根輸液管子,說是進口貨,個人得承擔7000塊錢人民幣。用一種進口葯,一針就是2萬元。然後還要私下裡塞給醫生護士紅包。一天的個人看病支出,都在5000元人民幣以上。說真的,我是嚇了一大跳,也因此理解了「生一場病,窮一家人」的道理。

那麼,日本的看病有多貴?首先,凡是在醫院裡用的所有的葯和設備,都是列入醫保範圍。也就是說,不列入醫保範圍的葯,是進不了醫院大門。所以就不會出現像中國醫院裡那一種進口葯、好葯需要個人掏腰包的事情。住院期間的普通病床是不收任何費用的。

所以,日本醫療水平保持世界第一的第二大原因,是公平合理的醫療費制度。

日本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建立起全民醫保制度。不管你是日本人,還是像我們這種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甚至是剛剛抵達日本的留學生,你只要抵達日本以後,加入了日本的醫保,看任何病,個人只承擔30%。看一個感冒,一般來說個人只需要承擔的費用,大概是3000日元左右,也就是一兩百元人民幣。

日本在過去曾經實行過70歲之後老人免費醫療制度。後來因為醫保負擔的加重,現在改為70歲到74歲之間,醫療費個人承擔20%。過了75歲,個人承擔部分只有10%。

日本還有一項兒童免費醫療制度。雖然這一項制度沒有在全國普及,但是許多財政收入比較好的地方城市都在實施。譬如像東京都,孩子從出生到讀完小學期間,看病都是免費的。日本農村的一些孤寡老人,或者收入比較低的家庭,生了癌症等大病以後,如果他個人需要承擔的醫藥費超出了他的支付能力,他可以去市政府申請大病救濟。不會出現一人生病,讓整個家庭陷入貧困的問題。

日本解決看病貴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實行嚴格的醫藥分離制度。醫院只管處方,你拿了處方以後,可以去全國各地任何一個藥局去配藥。譬如說,我是從北海道農村到東京來看病,那麼,我在東京看好病以後,帶葯不方便,我可以回到我的家鄉的藥局去配藥。

正因為藥品是市場化,而不是醫院壟斷化,所以它的價格就處於一個相對競爭的狀態,全國的藥局,不會出現一個葯不同的價格。所以醫院也不能在用藥問題上賺病人的錢,更不會亂用藥,多用藥。

日本的醫院也給病人用藥,不過只管住院和急診的用藥。但是,由於醫院所有的葯都列入醫保的範圍,而且價格受到醫保機構的監督,因此,住院期間的用藥也是市場公平價,不會出現比外面的藥局的葯價格高的問題。

第三個原因是建立了完善的全民醫保制度。

中國的媒體有報道,說一個病人被送到醫院以後,因為付不出醫療費而遭到拒絕,或者被耽擱搶救。

這樣的事情,在日本是不會發生的。譬如說,因為遇到交通事故,或者在公共場所突然病倒,病人被救護車送到醫院後,即使其身份不明確,身上又沒帶錢,醫生照樣進行搶救和治療,也就是說,日本的醫藥費是先治療,後付費。如果你實在付不出的話,可以申請醫療救濟。

日本醫療水平保持世界第一的第四大原因,是優質親切的醫療服務。

在日本的醫院裡,病人住院是不允許家屬陪護的。病人的護理,包括上廁所、洗澡,全部由護士來完成。去年,我的一位北京朋友的父親來日本旅遊,突然摔了一跤,把手摔骨折了,他被送往醫院治療。因為骨折,自己不能洗澡。每天晚上,日本的女護士幫他脫光衣服,幫他洗澡。開始時候,他還感到特別難為情,後來,他只是一種感動,因為他的兒女都沒有給他洗過澡。

厚朴方舟獨家照片,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在日本,病人進了醫院以後,你就把一切交給了醫生。醫生要對入院治療的每一個病人盡全部的責任。親戚朋友只准許在可以探望的時間去醫院看望陪伴一下,照顧病人的所有的事情全部交由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來完成。所以,在日本,醫生和患者的關係,具有很高的信賴度,很少聽到有病人家屬跟醫生吵架的事情。即使出現醫療事故,也是遵循法律進行處理,不會出現打鬧醫院的事情,因為你會觸犯妨礙業務罪,會被逮捕。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目前有1億2700萬人口,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日本每一千人當中,擁有的病床數為13.7個病床,遠遠高於世界平均的3.7個病床數,高居世界第一。

我認識東京一家很有名的癌症治療醫院的院長,他是日本著名的胃癌治療專家。雖然已經60多歲,但是每一場手術都是自己親自做精細的準備,給病人和家屬做詳細的手術介紹。然後親自操刀做手術,一天有時候要做兩三台手術。手術做完以後,整個的手術報告,和醫療報告,都不是叫助手寫,而是自己親自寫。我問他為什麼要自己寫?

他說這是一個醫生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因為你自己把今天的手術情況、用藥情況、切割情況,都能夠進行詳細記錄和梳理的話,你會比較自己做過的其他手術,然後針對同樣的病灶,可以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手術方案。

日本的醫院還有一項很好的制度,就是「跟蹤病人」。每做完一台手術,醫生必須主動地長期跟蹤病人,建立一個定期的檢查、複查和觀察制度,而不是病人離開醫院,醫生就死活不管。

這種「跟蹤病人」的制度,通常是由主治醫師委託護士負責定期聯繫病人,並做好一份長期的檢查跟蹤日程表,告訴病人幾月幾日要到醫院來檢查一次,幾月幾日要諮詢身體狀況。跟蹤時間一般為5年。一旦發現複發,主治醫生就會把病人請到醫院進行治療。這一種長期負責與關愛到底的制度,對於醫生來說,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通過長時間對病人的跟蹤觀察,可以了解手術與治療的效果,並因此可以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手術方案,能少切除一點,就少切除一點。能不動手術,就不多動手術,以最佳的手術治療方案,來減少病人的痛苦與精神負擔,提高自己的治療水平。

有錢可以買到世界最好的醫療設備,但是買不到醫療水平。「神醫」不是吹捧出來的,而是通過自己長期不懈,精益求精的努力成就的。所以,在日本的醫院裡,工匠精神在許多醫生,尤其是外科醫生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醫療水平能夠長期保持世界第一,是由完善的醫療制度、日本醫務人員的人道主義情懷、匠人一般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作保障的。所以,得了大病難病,去鄰近的日本醫院做治療,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