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充滿愛心和耐性的老師。

一個簡單的詞彙,一個簡單的發音,需要重複教導成千上百次。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樣的工作枯燥無味,但是對聾啞學校的特教教師隋攀來說,這些僅僅是日常教學工作中最基礎的內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自2002年參加工作以來,38歲的隋攀已經在沈陽市鐵西區聾人學校教了17年。

剛開始時的聾啞教育沒有模式參考,也沒有經驗借鑒,隋攀苦惱於怎麼教育好這些特殊的孩子。於是她開始查閱各種資料,學手語,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學生的性格特點,通過不斷摸索實踐,隋攀逐漸找到了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對於普通的孩子來說,出生之後的幾年他們便可以學會用語言進行交流,但是對於重度聽力損失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需要付出極大耐心和精力的事。隋攀說:「即使是一個普通的拼音字母也要經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看口型、觸摸喉嚨、感受發音部位和氣息的反複訓練。」

一節語訓課下來,她的聲音經常是沙啞的。但是,看到孩子們逐漸學會了發音、拼讀、看口型,隋攀欣喜無以言表,「再多也是值得的。」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因為聽不到聲音,很多孩子的內心是自卑的。隋攀在課餘時間化身成他們慈祥的「媽媽」,關心他們,和他們聊天、做遊戲,鼓勵孩子們要不怕困難,樂觀、積極面對生活。

執教17年,她用真誠贏得了學生們的信任,用愛心走進了學生們的心田,更用智慧探索出了高年級聾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她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很多已經進入社會工作;有的已經成家,甚至已經為人父母。

隋攀感慨:「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他們都在社會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憑藉自己的聰明與才智自食其力,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這就是讓我堅定信仰、無怨無悔的力量泉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