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知足不是消極的嗎?我說,如果把知足放在未來,就是消極。但把知足放在過去和現在,就不是。

儒家和道家最大的區別就是,道家的思想主要是知足常樂,無爲而治;儒家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很明顯,一個是知足常樂,一個是永遠不滿足,這兩種心態能不能交融在一起呢?能!佛教就把這兩種思想融合在一起。

怎麼融合呢?對過去和現在而言,過去已經得到的、現在正在得到的東西,都是改不了的,已經變成現實了。那麼怎麼辦?願意開心還是不願意?假如願意,多找點讓自己開心的理由。

比如,賺了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窮的時候,心想“比起那時,我現在好多了”,再去找一找比自己差的人,一看比別人好多了,就知道現在很幸福。多找一找這樣的理由,就能讓自己開心起來。

但是,對於明天的事情,不能含糊。一件事還沒有變成結果之前,哪怕是一分鐘也有努力的餘地。要是努力的話可能會變得更好,所以說我們要以精進勤奮去面對未來,以知足常樂去面對過去和現在,這樣我們纔會開心又快樂。

人的一生,難免大起大落、有得有失。當你得的時候、成的時候不會去計較,爲什麼在失的時候、敗的時候就計較起來了呢?這不太合適。

勝不驕,敗不餒很重要。有人一成功了,就很驕慢,覺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人;一敗了什麼膽量、自尊心、自信心都沒了,嚴重的甚至躲在某一處乾脆就自殺了,這很糟糕。

節選 ▏夏壩仁波切《一切都還來得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