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

  【1997年4月9日】吳作人小傳:徐悲鴻一手捧起來的得意門生,一幅畫價值千萬

  1908年11月3日,吳作人出生在蘇州一個書香門第,祖父是當地有名的畫家。3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生活清苦。

  他在家翻到祖父和父親留下的畫作和畫筆,自己忍不住在紙上亂塗亂抹起來,激發他繪畫的興趣。

  (吳作人作品《熊貓》,1963年作)

  1927年(19歲), 他考上了上海藝術大學美術系。他的素描作業,得到了授課老師徐悲鴻的大加讚賞。徐悲鴻十分欣賞聰明好學的吳作人,時常邀請他到家做客。

  1928年(20歲),吳作人進入徐悲鴻等人創建的南國藝術學院學習。後又轉到中央大學藝術系徐悲鴻工作室學習,跟着徐悲鴻學習西方繪畫。對此,吳作人感激涕零地說:“一生能遇到徐悲鴻這樣的恩師,真是萬幸也!”

  (吳作人作品《魚戲》)

  1930年(22歲),吳作人留學法國,進入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經徐悲鴻的幫助,他取得助學金,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學習。在這裏經過5年的艱苦訓練,他打下了堅實的素描、油畫和速寫功底,創作出《縴夫》、《女人體》等寫實油畫作品。

  (吳作人油畫《歐洲小女孩》)

  1935年(27歲),在徐悲鴻的邀約下,吳作人回國,在南京中央藝術大學藝術系任教。 1937年(29歲),徐悲鴻創建“默社”,以“通過嚴肅創作和宣傳,挽救藝壇衰頹之風”爲目標,吳作人積極參與。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吳作人隨學校一起後撤至重慶。他呼籲藝術家走出象牙塔,以筆做刀槍。他曾組織“戰地寫生團”,提起畫筆奔赴前線,記錄抗戰將士形象和戰區人民苦難。因此,他被推舉爲全國美術抗敵協會理事。

  1939年(31歲),吳作人經歷了人生的重創。妻子和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先後夭折,自己也患上眼疾,戴上眼罩,不能視物,更不能畫畫。經過兩三年的休整,眼疾才慢慢好轉。

  1943年(35歲),吳作人帶着複雜的心情,辭去中央大學教職,去西北沙漠,青藏高原開始了爲期兩年的西北之行。這趟西北之行,是他藝術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轉折點。

  (吳作人油畫《高原傍晚》 , 1944年作)

  他被敦煌壁畫深深震撼,他認爲敦煌是“世界僅有的最偉大的中國古畫陳列館”。他也深感中國畫更能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意向,他創造性的將東西方繪畫技巧糅合,開創中國新興藝術的新風。

  他的中國畫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是犛牛、駱駝等,無疑都是出於這次西行。

  (吳作人油畫《藏族婦女》)

  西行回來後,吳作人大爲釋懷。1946年(38歲),他遇到以前就心動、現在喪夫的女同學。歷經滄桑後,兩人怦然心動。1948年(40歲),在徐悲鴻的見證下,吳作人有了第二段婚姻。

  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他當選爲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此後的30年裏,他居然連續當選了第二、三、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吳作人油畫《解放南京號外》1949年)

  1955年(47歲),吳作人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新中國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下,吳作人拿起畫筆去草原、建設工地等,創作了大量反映新生活的油畫作品,如《三門峽》、《大連海港》等。

  1958年(50歲),吳作人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成立吳作人工作室。他始終認爲生活和大自然是創作的源泉,重視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的營養。

  (吳作人油畫《齊白石像》,1954年作)

  吳作人開始大量創作國畫,尤其畫駱駝、金魚更是一絕。他堅持“師造化,奪天工”,憑藉紮實的西畫功底,融合中國畫的技巧,繼往開來,推陳出新,走出了自己獨有的藝術之路。

  1966年(58歲),文化大革命開始,吳作人被下放到農場勞動,失去了創作的自由,到70年代後,才逐步恢復。

  (吳作人《任重致遠》,1960年作)

  1985年(77歲),吳作人當選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88年,任全國政協常委。

  1997年4月9日,吳作人在北京去世,享年89歲。

  吳作人是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的領軍人物。他的繪畫作品非常受歡迎,動輒拍賣上千萬。

  (吳作人《戰地黃花分外香》,以8050萬元成交)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295篇作品,營員“凌空子”的第8篇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