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54年,林青霞在臺灣出生。

19歲時,林青霞在臺北被星探發掘,出演改編自瓊瑤小說的電影《窗外》。憑藉出色的表現,林青霞一舉進入演藝圈,從此片約不斷。黃霑看後驚爲天人,叫囂道:“如果5年內林青霞不大紅大紫的話,我就封筆。”

林青霞:少女情懷如黛玉,嫁入邢府似寶釵

1973-1976年短短三年間,林青霞先後出演了《雲飄飄》、《八百壯士》、《月朦朧鳥朦朧》……等10多部影視作品,在劇中大多以高雅、青春的少女形象示人。

1977年,香港導演李瀚祥執導《金玉良緣紅樓夢》。

選角之初,李瀚祥原定由林青霞來出演敏感多愁的林黛玉。不料後來,李瀚祥卻相中了青霞“眉眼之中帶着一種英氣,比男人還英俊”,決定由林青霞來反串賈寶玉,沒想到這一神來之筆竟偶成佳話。

林青霞:少女情懷如黛玉,嫁入邢府似寶釵

林青霞在她的書《我也夢紅樓》中曾說,李瀚祥的《金玉良緣夢紅樓》是她演藝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作品——不僅是她唯一一部改編自中國經典名著的戲,也是第一部反串的戲。

林青霞與《紅樓夢》因一部戲就此結緣。不只如此,在戲外,她與紅樓夢也有不可開解的緣分。她笑稱:“從前我像黛玉,現在的我變成薛寶釵了。”

林青霞:少女情懷如黛玉,嫁入邢府似寶釵

02

很多人讀《紅樓夢》,通常會讀一些輔助讀物。除了脂硯齋,近代還有張愛玲的《紅樓夢魘》,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以及蔣勳的《蔣勳說紅樓夢》。

而“永遠的林青霞”有一個“唯一的偶像”,他就是蔣勳。

林青霞與蔣勳的結識源於她的一個朋友,這個朋友送了她一輯蔣勳講的《紅樓夢》的光盤。林青霞聽得如癡如醉,十分感動,內心十分傾慕,很想見一見這位主講人。

她得知蔣勳在臺灣的美學課每週五下午上課,講中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紅樓夢》……講一切有關於美的事物。爲此,她每週一次從香港飛去臺灣,上蔣勳的美學課,聽他講美、講《紅樓夢》。

林青霞:少女情懷如黛玉,嫁入邢府似寶釵

正如蔣勳說的那樣:每個人都能在紅樓夢中看見自己。——林青霞在《紅樓夢》中,看見自己年少的性格中有林黛玉的敏感多愁,但認識香港“邢太太”的朋友,卻覺得她在嫁給富商邢李源之後,更像是懂得人情世故的薛寶釵。

她對蔣勳說:“以前我的性格中有林黛玉討人厭的部分,愛哭、敏感、又多愁,別人看我一定覺得彆扭。”

又說:"但老師認識我的時候,我已經變成薛寶釵了,結婚以後,會很自然地變換角色。"

03

人的性格中,大多會面臨兩種矛盾:是如林黛玉般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帶着永不妥協的堅持死去?還是如薛寶釵,與現實隨和相處、懂得圓融地生存下去?快樂與哀愁、堅持與妥協,看似是對立的選擇,其實真正的大智慧,正蘊含在二者的平衡之中。

林青霞:少女情懷如黛玉,嫁入邢府似寶釵

如今,林青霞已年過花甲,但眼角眉梢盡是歲月賦予她的溫柔沉靜、平和溫婉。她說:“我決定了前面的路怎麼走,就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不會再回頭看。”

這樣的美,最是永恆和持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