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派記者 王俊 通訊員李艾琳

  深圳38歲的趙女士和父親去泰國旅游回來後,出現低燒盜汗、臉長紅皰的症狀,且右腿紅腫。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並沒有好轉,右腿反而腫成左腿的兩倍,儼然一隻“大象腿”。日前在中山七院醫院經病理及分子分型分析,趙女士所患淋巴瘤爲惡性程度較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分期屬最晚期。

  中山七院腫瘤科主任汪波介紹,淋巴瘤具有高度異質性,治療手段多樣,不同病理類型和分期的淋巴瘤在治療強度、治療方案和預後上存在很大差別。針對趙女士的情況,汪波帶領的淋巴瘤團隊爲其制定了詳細的化療方案。因爲趙女士腫瘤分期晚,腫瘤負荷高,發生腫瘤崩解的風險大。在汪波的指導下,第1週期的化療分次分量執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經過4週期的化療,如今趙女士的腫瘤已達到完全緩解,再過不久就可以治癒出院了。她說:“出院後要擁抱生活,未來可期。”

  趙女士所患淋巴瘤爲惡性程度較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據介紹,淋巴結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產生免疫應答反應的場所,有過濾、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釐米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亦無壓痛。腫大的淋巴結是人體的烽火臺,是一個報警裝置。淋巴瘤是免疫系統惡性腫瘤。2015 年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淋巴瘤患者發病率是十萬分之九,並且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是目前增長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淋巴瘤有60多種亞型,不同亞型的治療效果差異很大。

  “部分淋巴瘤可能完全治癒,是治療效果較好的惡性腫瘤之一。”汪波介紹說,青壯年最容易得淋巴瘤,可表現爲淺表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等。若出現以上症狀,特別是大卻不痛不癢的淋巴結,更要高度警惕,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爭取早診斷早治療。

  來源 | 羊城晚報責編 | 文俏 實習生 吳靜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