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家宗璞和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李存山合作編注的《三字經節簡注本》,因為不認同原版《三字經》中有關「三綱」和「君臣」的內容,對其進行刪改。

對此行為,我倒是沒覺得有何不妥,只是認為改得太差了。原文的「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固然糟糕,但新改的「三求者,真善美,多思考,常在心」,簡直連打油詩都不如,至於將後面的「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改為「為祖國,為人民,尋求真,多行善,創造美,度一生」,固然政治正確,但也像舊時喊口號一樣,索然無味。

令我詫異的是,居然有很多網友認為此舉破壞了「國學經典」,認為即使是糟粕也應該保留。甚至還有些人認為被刪的「三綱」很有道理,認為中國人應該重拾這樣的「傳統美德」。

首先,《三字經》算什麼國學經典?它僅僅是一本傳統啟蒙教材而已。而且,誕生於宋代的《三字經》,在元明清三代都有不同版本,如今流傳最廣的是清朝賀興思的「註解備要」本。換言之,它本身就是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的啟蒙讀物,怎麼到了當下就變成不能改的「國學經典」了?

至於被刪的「三綱」思想,本就是禁錮中國人思想發展的糟粕,「君臣義」自不必說,「父子親」看似正確,但強調的卻是無底線的孝道,對獨立思考的鉗制,「夫婦順」同樣是一邊倒,無非強調妻子從順於丈夫而已,是對女性的壓制。一百年前就要拋棄的東西,如今卻仍有人為之叫魂,不正說明了這些東西不該存在嗎?

如今所謂國學,大多是偽國學,或者是《三字經》之類的蒙學。與之相對的一個事實是:近五百年來,世界上所有改變文明進程的重大發明,無一出自中國。說實話,改不改《三字經》,真不值得去探討,我們還需不需要《三字經》,才值得探討。


作家宗璞把《三字經》中「三綱」和「君臣」的內容進行了刪改。

《三字經》原文「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刪改為「三求者,真善美,多思考,常在心。」

《三字經》原文「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改為「為祖國,為人民,尋求真,多行善,創造美,度一生」。

何為「三綱」?君臣,父子,夫婦。

君臣義:君臣之間要講道義,不能有企圖之異心。有什麼不合理嗎?應用到現在,不就是「忠於國家忠於黨」之意嗎?

父子親:原意父為子官。兒子應聽從父親的教導,父親把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經驗和道理傳授晚輩,有什麼不妥嗎?

夫婦順:原意夫為妻官。夫婦隨和,夫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敬如賓,有什麼不妥嗎?

上致君:上要忠於祖國,為社會做貢獻。有什麼不妥嗎?

下澤民:下要造福百姓,為人們謀福利。有什麼不妥嗎?

揚名聲,顯父母:做一個有用的人,揚名立萬,光宗耀祖,留芳於百世,光耀如千秋。有什麼不妥嗎?

原版的精華變成糟粕?改版的糟粕能變成精華嗎?

我是堪與。專攻風水學術。歡迎關注,歡迎點評!


請問做人可以不忠乎?可以不孝乎?可以不幫助他人乎?對於某些作家和社會科學研究者所認為的「糟粕」,我倒認為從某種角度上說,這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反觀經由「老作家」改後的字句,毫無內涵的張力和閱讀的美感,和象牙山山莊保安隊長宋曉峰做的順口溜詩倒有一拼,甚至還不如後者。宋曉峰的詩還給群眾帶來了歡笑,老作家的三字經讓人如鯁在喉,徒增一聲嘆息。

按照老作家的觀點,歷史上的典籍和名著裡面都有君臣方面的內容,是否也都需要改?特別是三國和二十五史,君恩臣義講了不少,關公還因為特別講義氣被後世封神祭祀,是否應該通通刪改有關內容?

個人不成熟的想法:這種老作家和研究者,無法真正刪改經典,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自身反而會被歷史的潮流和永恆的經典拋棄,成為笑談。

正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有人反對《三字經》和《弟子規》的內容,比如三綱和君臣。有個名人上電視節目就說,沒辦法給孩子解釋什麼叫君臣義,所以這些幼兒啟蒙讀物就該進博物館。實際上,你理解不了,這是你的問題,是現代人的問題。並不是這些內容有問題。

人與人之間需要建立起連接,無論君臣,父子,夫妻(從古至今,這三種模塊是沒有變的,只是君臣稱謂變了)需要良性互動,都要有個義。涉及到熟人圈,講的是情義,而進入「社會領域」,大家不講感情,就該講仁義。

君臣義可以理解為公司和下屬的關係,公司對下屬首先應該做到仁愛,那麼下屬對公司就該忠於職守,盡心儘力。這就叫君臣義。反過來,公司把下屬當做剝削對象,要求下屬996,就不叫君臣義,只能叫不仁不義。那麼君臣義,用三個字就告訴你連接上下級關係的紐帶是什麼。而現代人理解不了就批判成了糟粕。

至於父子親,有沒有想過古人為什麼不講母子親,而要強調父子親?因為父權社會,母親慈愛,父親往往比較嚴厲,從而導致父子關係比較緊張。

至於夫婦順。家和萬事興,夫婦能夠天天鬧彆扭嗎?家庭肯定要講一個「順」字。但問題就在於誰順誰的問題?要麼夫為妻綱,要麼妻為夫綱,在家裡也得分一個「上下級」,遇事究竟誰拍板。夫妻平等這完全就是蠢話,你來告訴我怎麼實現平等?一切開銷AA制,同個房還得付錢,這就最平等。

夫為妻綱,說不尊重女性,壓制了女性權力,聽起來確有不妥。而夫妻平等又無法實現,除非你是「合租房式」夫妻。那麼剩下的唯有,妻為夫綱了。那麼女權大於男權只能作為個別現象,一旦普及起來,男人個個怕老婆,女人個個強悍,這個社會有救嗎?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女人一旦強了,男人避其鋒芒就變懦弱了,這是蹺蹺板效應。而伴隨著女人強悍的,是娘炮文化的興起。更關鍵的是,現在心理學發現,在家庭里母親強悍了,她養出來的兒子必然懦弱。這對於一個民族來講,意味著什麼?


這樣的刪改,我以為不當。

《三字經》雖然談不上「國學經典」,但它到底是一部影響非常廣的通俗啟蒙作品,在今日已具有經典的價值。今天的人——不管她是作家,還是研究者——為其作注,起碼應該尊重原作品的完整性,而不能以己一孔之見,擅自對其加以刪改。這有悖於「作注」的基本職業操守。

適當的方式是,作注者對其認為過時、不妥或糟粕的內容,通過批註的形式,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加以辨析與說明,使讀者(尤其是小讀者)知其淵源,形成透徹的了解。隨意刪改內容,而不加任何說明,豈不是掩耳盜鈴?而且也顯得作注者的「功夫」遠未到家,一方面「操心」太亟,一方面卻不肯下更多的工夫。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好的東西(形象的比喻,如「垃圾、糟粕、蒼蠅蚊子……」),如果每個人掌握了一定的權力(如給古書作注的權力),他就擅自濫用這種權力,將自己認為不好的、不正確的內容加以屏蔽與刪改。他在做什麼呢?他正在侵犯受眾的知情權。讀者有權利全面了解一部作品的完整內容,而不是閱讀那些被人加以清洗之後的所謂「潔本」。

三綱五常、君臣之義等等,難道僅僅是《三字經》灌輸給民眾的嗎?今天讀過《三字經》的人有多少?即便是小學課本里有部分摘錄,也只是「人之初,性本善」後面不多的幾句話,君綱、臣綱、夫綱等糟粕,根本不會進入小學課本。這就是一種對「糟粕」的認知。難道世上真有人認為「三綱五常」是對的嗎?就今天的價值觀來說,絕大多數人都早已摒棄了那些過去的「核心價值觀」。作注者實不必過於著急,以為書里還保留那些文字,天就要變黑了。他們不如深思,為什麼在已經沒有君臣的今天,社會上還存在著「類君臣結構」的人際關係及濃厚的「封建意識」,如官本位思想、上對下的絕對權威與粗暴、下對上的盲從與諂媚等等?如果以為僅將《三字經》中的相關表述加以刪改,即有助於世道人心,捨本逐末之舉,未免可笑。

(真正敗壞「傳統」的,不是經典本身,而是今人出於功利之心對經典的濫用與亂用。今人隨意篡改經典,同樣是一種亂為)

相反,保持有明顯局限性的經典內容不變,而加以深刻的批判,才是正大之道。

可嘆,做注者之一已是90多歲高齡,經歷了多個複雜的歷史時期,她仍然沒能弄懂:人知道的越多,愈趨於成熟、理性;反而他所知越少,越容易淺薄、盲從和順服。

《三字經》簡注本的最大問題在於,作注者依然將一部作品當作宣教(所謂真善美)的簡單工具,而不是試圖去幫助人們變得更博聞、聰明和多智。

大學之道,在「新民」。民者,何以新之?這是所有憂世者應該努力思考的問題。


老規矩:咱們開門見山,先說結論,再解釋原因。

我的結論:這二位沒讀懂《三字經》,他們也沒有系統學習傳統文化的四書五經思想體系,而是在道聽途說的認知的基礎上做出了這樣一個徒為後人恥笑的行為。

學之不深,行之不遠,可以斷定他們修改的版本必然流傳有限,不會為人們所接受。

《三字經》用極為簡練的語言概括了傳統文化的基本思想體系,介紹了傳統文化中核心知識典籍,梳理了五千年歷史發展脈絡,鼓勵人們立志為學,以報家國,以建功業。

至於儒家提出的「三綱五常」的涵義,絕非是目前普遍傳播的所謂「封建糟粕」,這是我國六七十年代全國批判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時所留下的曲解,相關的正統的解讀,朋友們可先自行查閱,有機會我再單講相關內容。

下面看一下修改者,宗璞和李存山兩位學者的簡介:

1.宗璞,原名馮鍾璞,女,1928年出生,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

2.李存山,1951年生於北京市,1978至198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本科和中國哲學史專業的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到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工作,曾任哲學編輯室主任、雜誌社副總編輯;2001年調入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現任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並《中國哲學史》雜誌主編,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

由簡介內容可知,二位學者都沒有系統學習過傳統文化(時代問題,非個人問題),所從事的工作也和傳統文化關係不大,李存山先生的學術研究算是和傳統文化稍有關係,然看其所就學之年代,則知李先生所學之中國哲學史並非純正之哲學史,必然是在「去糟粕」後的不全面的甚或是對傳統文化有誤解的中國哲學史(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去查閱七八十年代的相關書籍體會一下)。所以,僅二位學者的學習和研究歷程來看,其威望和學力尚不足以達到修改《三字經》的程度。

以上言辭,雖或有偏頗之嫌,然實絕非過論。實則為二位所行之事太過,故吾配以偏頗之言,以期人能知其行之妄。

有感於此事,賦詩一首以自勵:

千載文脈百年休,否泰隨時再風流;

三綱自有家國義,五常亦養五藏身。

勸君莫學狂痴輩,妄自為大棄本根。


完全沒有必要修改。

君臣關係的本質,就是上下級關係。

下級尊敬上級、謙虛謹慎的聽從上級意見,上級關心體恤下級,是每個人應該具有的一種天然美德。無論時代怎樣變遷,這層社會關係都無法從人際交往中剝離。孩子不懂得這一點,非常容易養成妄自尊大的性格,無法在社會中獲得真正成長。實際上,只要家長在給孩子講授「君臣義」的時候,說明這層意思即可,完全沒必要修改原文。

現在因為「國學熱」在民間的興起,很多人都把傳統文化看得非常之高,似乎成為了如同《聖經》那樣的東西。其實,傳統文化裡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然有些東西不符合當代的價值,成為了糟粕。

英國學者希爾斯在《論傳統》裡面曾說,傳統是一種文化遺產,它使一代又一代人、一個階段與一個階段之間保持了某種連續性和統一性,給人類生存帶來了秩序和意義。說白了,就是每個人其實都是傳統文化的所塑造出來的,我們的語言,日常行為,很多都是古代文明的遺留,古代與當代是一種延續的關係,有傳承有創新。

因此,宗璞等人刪除三綱五常,什麼「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肯定是對的,因為這些都是古代社會的觀念。比如君臣,現在早就沒有了,大家在人格上都是人人平等的。夫為妻綱,也不對,現在男女平等,男的能做的,女的照樣能做,甚至比男的做的還好。父為子綱也不對,現在社會發展那麼快,長輩有的時候根本不如小孩接受新事物快,所以父親的理念有時候往往會落後。但古代不一樣,古代社會非常穩定,公元200年出生的人,到800年的時空里,可能並不會覺得違和,父親的經驗往往非常重要,他會讓你少走彎路。

而且,我們現在一說國學,好像就把所有經典融匯到一起,卻不知道,我們所說的古代也有幾千年的歷史,思想和經典都是在不斷變動的,雖然人人都讀孔孟,但是明朝人和清朝人的理解就不一樣,解釋也就不一樣。明朝人會用他們的理解解釋聖賢經典,發展一套思想,清朝也是。所以,幾千年的思想都在變的。

古代人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新的闡發,現代人當然也可以,所以不要把經典的地位看得過高。不過,我倒覺得,宗璞他們與其刪改《三字經》,為什麼不另起爐灶重新寫一個呢,就連太平天國的洪秀全都編過一本《聖經三字經》。一個農民起義的首領都敢重新寫,我們當代的學者為何就沒有這個魄力呢?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若果去過菜市場買過菜,就不必介意這個版本的刪減。

例:市場上賣玉米棒子

1.有攤販不剝包皮賣;

2.有攤販僅剝了包皮賣;

3.有的攤販不但剝了包皮而且將精玉米端部不能吃的部分削掉後再賣。

《三字經》作為蒙童讀物,市場上版本眾多,正說明當今文化屆的寬容。

蒙童讀物買方是家長,不是小孩,對版本的偏愛反映的是家長的文化素養而不是孩子的文化素養。預期卟咧咧的說她,不若按照自己的原則去選購自己鐘意的版本。

2.在主張個性張揚的今天,尊重一個90多歲的老者依照自己的意願和人生閱歷去闡釋一本古典蒙童讀物是現代人基本的文明素養。

畢竟只要願意,個人出資修刻古典在當今社會很容易實現。

3.當今最可怕的事是:新文化運動已經過去百年。我們破了舊的社會倫理體系,一個新的社會倫理體系還沒有構建起來。社會呼喚社會學家儘快的去行動起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作為社會學科的宗璞走在了前列。

社會不僅僅需要破壞,更需要構建。破壞一件東西一句話可能就夠了。但構建一件東西10年,甚或100年難成。

改良也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方向和方法之一!


三字經,帝子規等,實在應該直接恢復其啟蒙教育的祟高地位而運用,理由如下:一,是古人數代數朝探索出的結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二,用簡單的形式,簡短的篇幅概括了,歷史常識,道德節操,行為規則,人生理念,社會維繫等常識,是現代小學啟蒙教材難以具備的,當然其肯定具有明顯村建鉻印;三,為培養和教育計,絕對不能有任何政動,應該一字不動,依其啟蒙;四,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正確的觀念,應該培養正確而理智的批判精神,並破出思維上的約束,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是中華民族增強發明創新的真正起點,因此,啟蒙階段一字不改的《三字經》,《弟子規》《女兒經》,在初中階段就成為我們教育學生批判性吸收知識,開放思維,創造性地比較各種文化的最堅實的民族文化基礎,這樣我的一方面高效地,發展性地繼承我們的傳統優良文化方面,以讓每個學生了解傳統文化中不良方面,有著比較我吸收外界文化的優點,發展自身,更有利於學生開放思維,力主創新。我不知道這些教授似都怎麼了?今天你政個版本,明天你改個版本,事實證明:全做無用功,沒有價值,始終無法取代,想想以對,古人再不濟,這啟蒙的東西好歹數千年的思考結晶,自然不是你幾天,幾年可以推翻的。希望以此拋磚引玉。

追加幾句,這些教授若真有時,那就寫啟蒙教材《三字經》世界歷史,地理,宗教,科學,戰爭,國際組織常識續篇,而不是狗屁般的嚼前人的啃剩的骨頭,發展下去又是一種文化界的太極拳健身當武打高手的騙子醜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