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為嚴苛的排放標準——國六真的要來了。

4月中下旬,上海發布了《關於本市輕型汽車實施第六階段國家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通告》。通告指出,自2019年7月1日起,對在上海市辦理註冊登記(含外省市轉入)的輕型汽車實施國6b排放標準。

不只是上海,深圳、天津、重慶、河北、河南、廣東、山東、山西、海南、安徽、陝西、四川等地,自2019年7月1日起,輕型汽車都將執行國六標準。而「輕型汽車」便包括我們日常駕駛的「輕型客車」。

其實早在2016年底,相關部門就出臺了GB18352.6-2016《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文件,同時明確指出,國六排放標準最早實施時間為2020年7月。

那麼,國六排放標準究竟嚴苛在哪兒呢?

首先車圖騰要告訴大家的是,在國六排放標準剛出臺時,便已明確了分階段實施——分為國六a和國六b。其中「國六a」相當於「國五」到「國六」的過渡階段,而「國六b」纔是真正的「國六」排放標準

其次,「國六a」排放標準與「國五」基本等同,不同的是「國六a」選取了「國五」排放要求中的最嚴值。例如:「國五」要求汽油車的一氧化碳排放量不能超過1g/km,柴油車則不能超過0.5g/km,而在「國六a」中兩種車型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均不能超過0.5/km。

通過圖表可知,相比國五標準,國六b的排放要求提高了30%以上,這纔是最關鍵的。其中,氮氧化物減少77%,顆粒物減少67%引入PN(顆粒數量)的限值要求,並且加嚴了排放耐久性、車載診斷系統(OBD)的相關要求。同時還引入整車排放測試要求,增加了整車實際道路排放測試要求和限值,從根本上保證排放達標。

面對嚴苛的國六b排放標準,車企首當其衝。畢竟,實現車輛的大幅度的減排並不是更換一兩個零件就能解決的。

從技術層面講,提升發動機的效率最為直接。可以從改善燃料與空氣的混合比例入手,使燃料更充分。而車企通過發動機+PDF+顆粒捕捉器等綜合一體化改進(部分是加裝)技術實現國六a標準似乎並不難。但想要通過國六b排放標準,僅僅靠提升發動機技術確實相當困難。

日產可變壓縮比引擎

從目前來看,單純靠四缸發動機自身的技術革新滿足新排放法則相當困難,而48V輕混系統成本又過高,所以換裝三缸機便顯得尤為合適。從發展態勢來看,日系、德系車企反應迅速,隨著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推廣,符合國六b標準的車型已經在排產中。同時,不少車企採用油電混合動力的方式來降低排放,如前段時間剛剛上市的奧德賽銳·混動。

別克1.3T三缸發動機(GIF圖)

除了對企業等的影響,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對廣大消費者又有哪些影響呢?

首先,車輛限行問題。

數據顯示,目前國一、國二排放車輛只佔機動車總量的9%左右,在中心城市、一線城市的比例更低,且多為運營車輛,並不是機動車主要污染源。不過,國三排放車輛佔比則達到21.2%,國四為47.5%,如此龐大的保有量可不是三五年就能夠全部更新的。所以,限行「應運而生」。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鄭州等多個城市已經限行國三柴油貨車,但大部分城市並沒有針對國三私家車的限行政策。

不過,部分一線城市已針對國三、國四的二手車過戶做了限制。比如重慶、深圳等城市不允許國四及以下市外二手車進入,但允許市內交易。而隨著未來國六排放全面實施後,國五二手車的上路、交易也將會受影響。

我們再來看相關規定。根據環保部公佈的《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相關文件,在2025年7月1日前,家用車依然會沿用國五標準進行檢驗。也就是說,未來6年內消費者不用擔心國五車輛的排放和限行問題。待國六排放全面實施之後,國七標準的出臺也還會有數年的過渡期。所以,符合國五排放的車輛還是能放心開很久的。

其次,油品問題。

不少網友表示,環保要從源頭抓起,即便車型達到了國六排放標準,但燃油標準不提升,依舊達不到環保的目的。

鑒於目前國內的現狀,2018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生態環境部、國資委、商務部聯合出臺了《明年起全面供應符合第六階段強制性國家標準VIA車用汽油》的文件。文件明確指出,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符合第六階段強制性國家標準的VIA車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VI車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同時停售低於此標準的燃油。

那麼,國三、國四、國五車型能不能添加國六標準的燃油呢?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國六燃油標準相比國五僅僅是烯烴、芳烴、苯含量限值略有下降,油品質量更好,不易產生積碳。它對非甲烷總烴含量,氮氧化物含量等都做了相應的要求,但辛烷值沒變。也就是說,車主平常怎麼加油以後還怎麼加,國五與國六燃油混合使用也沒有問題。

不過,因為成本問題,國六燃油的價格勢必要高於國五。據瞭解,國六的「升級成本」每噸為300元左右,相比國四升國五時,其成本提升並不算高。同時,由於國六燃油的熱值比國五要低,在車輛加註國六燃油後,油耗會有所提升,用車成本也會相應升高

再次,國六車型的性能問題。

國六排放標準的出臺確實給車企出了一道難題,是先上車後補票,還是扎紮實實做好基本功?這是一個問題。

短期來看,達到國六標準最有效的辦法是升級尾氣排放系統。據透露,一輛國五輕型汽油車升級成本大概為1200元,主要改進了催化劑、燃料噴射方式、ECU電控單元,並升級OBD系統等。成本雖然不太高,但考慮到量產規模,車企這筆費用的支出還是相當龐大的。而這樣的升級成本,會不會轉嫁給消費者呢?這也是一個未知數。

而從長遠來看,車企要想真正不受排放標準限制,勢必要在發動機技術、排放處理等方面加大投入。

如廢氣再循環系統雖然能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但由於燃燒速度放緩,動力會有所缺失,PM等顆粒物排放會增多;調節燃油噴射時間,也可以減少氮氧化物和PM的產生,但這會對燃油經濟性不利;三元催化器雖然能有效減少顆粒污染物排放,但對動力和油耗都有負面影響…

那如何實現動力與環保的平衡呢?各家車企的方法不盡相同。有的車企選擇削減現有機型動力,比如某美系豪華2.0T車型,相比上一代國五發動機,功率降低了26kW;不少車企則是維持性能不變,比如寶馬、奧迪旗下的轎車系列。而大排量車則傾向於不升級,比如豐田普拉多的3.5L車型,直接選擇了退出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新標準對車輛的冷啟動、加減速以及高速大負荷狀態下的排放進行了全面考覈,從國五的NEDC循環變為國六的WLTC循環,車輛的工況(速度)曲線瞬態變化明顯,部分車型的工信部百公里油耗會有所提升,而有的則會不增反降,比如凱美瑞。

所以,國五車型升級到國六並不一定會降低車輛性能,關鍵還是要看企業的「技術儲備」和當下的「策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大排量車和性能車會受到更多影響,以後的日子並不好過。

最後,國五與國六哪個更具性價比?

目前來看,符合國六排放的新車已經陸續上市,究竟是選擇國五還是國六,消費者依然很糾結。

從售價來看,目前有些國五與國六車型的差價在3000到10000元不等,而隨著國六排放的全面實施,經銷商清庫時國五車型的售價會進一步下探。所以相對來說,只要是沒有已知設計缺陷和瑕疵的車型,買國五會更實惠。

同時,也有不少國六車型的指導價相比國五並沒有「暴漲」,二是保持不變或基本不變,甚至有些車型的終端售價更實惠。如2019款福克斯三廂 125自動鋒潮版優惠近萬元,2019款大眾帕薩特 280TSI精英版優惠近2萬元,2019款日產軒逸 1.6XV CVT 智聯尊享版優惠近3萬元等等。所以,想一勞永逸的消費者不妨耐心等待下,待大量國六車型上市、政策更加明晰後,出手也不遲。

從保值率看,有消費者認為國五新車因為賣價低,所以保值率必然不高。實際並非如此。影響保值率的因素很多,車價、品牌、車況、保有量、配置、里程等等,甚至配色都會有影響,其中排放標準僅是若干因素之一,在不影響車輛過戶的情況下,二手車用戶更多考慮的還是性價比。

還有一個大家關注的問題:即在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區域內,國五車輛的上牌時限問題。

據車圖騰瞭解,在2019年7月1日前,深圳市的消費者仍可繼續購買國五汽車並上牌,最晚上牌時間為2019年9月1日。從外地轉出的符合國五排放標準的車輛,其最晚應於2019年9月1日前憑相關手續,辦理車輛變更和轉移登記手續。

在北京市,國五機動車如果要上京牌,必須在2019年年底前辦理,二手車最晚可在2020年1月底之前登記上牌。

中意國五車型,尤其是身處國六排放提前實施區域的消費者,在選購車輛時,一定要了解當地車輛最後上牌的期限設置,以免影響正常用車。

最後的最後,我們來聊聊為什麼要實施國六排放標準。

先看一組數據。

據國家環境公報顯示,在過去三十年間,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大氣污染源已由煤炭、工業轉變為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在主要大氣污染物中,細顆粒物(PM2.5)、氮氧化合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氨氮等排放量顯著提升,污染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從1990年到2012年,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從500萬輛激增至1.9億輛。據統計,2011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總量達4607.9萬噸。其中氮氧化物637.5萬噸,顆粒物62.1萬噸,碳氫化合物442.1萬噸,一氧化碳3467.1萬噸。機動車尾氣已成為城市NOx、VOCs的主要排放源。

要知道,直到2001年國一排放標準才全面實施,若沒有之後國二至國五排放標準的強制執行,面對暴增幾十倍的機動車保有量,僅細顆粒物(PM2.5)一項排放將有可能突破千萬噸級。在未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多,若不控制排放,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千萬人口級別的超大城市,將會率先變成沒有牆壁的「毒氣室」。

要知道,截止2018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27億輛,其中汽車2.4億輛,小型載客汽車首次突破2億輛。

嚴峻的現實已經擺在了我們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國六標準的即將實施,促使不少意向用戶暫時放棄了購買,而是採取了觀望措施。這無疑讓「寒冷」的車市更是雪上加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