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強迫症,自己覺得癥狀有很多。第一個是潔癖,但又不同於其他人的那種怕髒的潔癖,而是怕把臟帶給別人,怕觸碰別人,癥狀上就是反覆擦拭等強迫動作。第二個是敏感,總是怕別人對自己有意見,別人一句話或一個動作都會想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和自己有關,自己說話也怕會說錯別人對自己有意見。這樣綜合起來最大的障礙就是社會適應問題,因為似乎有點自我封閉式的,與人交流成了障礙,似乎緊張已經成了常態,因為糾結焦慮經常伴隨,所以我想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心理醫生,甚至有接觸強迫症很多年也很有經驗了,但為什麼強迫症還是這麼的難治?甚至被認為是精神上的「癌症」,這麼多的患病羣體,這麼多自認為得過強迫症然後好了的人你們是怎麼好了的呢?為什麼有些人會好而有些人參考其方式卻不見得能好?


我是一個強迫症康復者,但這裡指的康復不是完全沒有癥狀,是指癥狀不太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和癥狀相關的人格逐步修通和完善。我自己接受過很多諮詢治療,拜訪過很多康復者,華師大應用心理學專業科班學習過,系統學習並踐行過森田療法、正念、認知行為、精神分析、家庭治療等,到目前也專職系統治療過數百名的強迫症患者,依然認為強迫症很難。

因為強迫症多病因,而且幾乎說是一個人的屬性問題,先天生物、客觀社會環境、人格心理、生存能力等都有關係,我們說哪一個改變容易呢?它不是一個單單的「病」的概念。

每個人的這些方面的情況側重不同,而且找到合適的老師並不容易,適合的方法,往往也是淺嘗輒止,就覺得自己都嘗試了沒有幫助。


首先要給 好 一個標準

強迫症首先需要性格基礎,沒有特定性格基礎的人是不會得強迫症的

有些人你想盡辦法想讓他得強迫症都不可能

因為他的性格就是這樣

常言道,本性難移

強迫症的病友們,這輩子除非是基因突變或者是受了特別大的精神刺激,不然,性格基礎是不可能改變的。

性格不改變的基礎上,隨便一個導火索就會讓自己又陷進去

通常是這種強迫癥狀沒有了,就會有下一個,下一個消失了,就會迎接下下一個

所以應該追求的好,不應該是跟"一輩子都不可能患強迫症"的人羣對比

而是跟自己對比,即使偶爾出現強迫思維,它也不會打擾我的生活,我學會了應對之道。雖然只是八十五度的好,但是強迫對我的影響已不大。我就靜靜地看著它,我們是平行關係,而不是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如果樓主追求的是極致的好,那這輩子都不可能走出漩渦了。

想想看,你為什麼會強迫?還不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就想追求 極致的好,百分百的好。


維持和加重強迫症的因素主要有:過於強烈的期待無法實現,過於急迫的需求無法滿足;對自己或他人的失望、不滿、怨恨和敵對,並且壓抑在內心無法表達;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做出消極的解釋、歸因和評價,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做出災難性推理和設想;迴避風險和痛苦,試圖控制自己、他人和環境,與自己、他人和環境對抗的行為做法。以上這些情感、思想和行為的因素在維持和加重著強迫癥狀。

也可以把強迫癥狀比喻成一個小孩,他就是自己的情感和身體,自己現在和他形成了對立關係,自己討厭他、恨不得弄死他,他也拒絕服從於自己,和自己對著幹。自己越想讓他怎麼樣他偏不怎麼樣,越想控制他他就越失控。這就好比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採用強勢的控制可以讓孩子聽話,也就是說一開始控制是非常有效的,但後來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叛逆,父母越來越控制不了他,於是就施加更多、更強的控制,有時候還能控制的了,但整體上是越來越失控,再到後來,不管自己說什麼他都不聽,不管好的壞的一律和自己對著幹,自己對他好他也不再相信。強迫症就是內部關係的問題,和自己情感、身體形成了對立,進入了越控制越失控的惡性循環。要協調內部關係需要一個過程。

要想減輕強迫癥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降低對自己、他人和環境的期待,延遲滿足自己的需求;向能夠傾聽、理解和接納自己的人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且試著尊重、理解、接納和欣賞自己、他人和社會環境;換個角度看待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積極、樂觀的推理和設想未來,或者對未來保持開放的態度,允許一切皆有可能;承擔風險和痛苦,接納自己、他人和社會環境,嘗試與自己、他人和社會環境建立合作關係。

本文來自:專業心理學知識和網上心理諮詢-在線心理諮詢師於飛的心理學網站

作者寄語:感謝您閱讀本文,歡迎您添加我的QQ或微信 11570968 為好友,我的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裡有很多原創心理學專業文章和最新網路公益講座信息。如果您需要一對一的專業心理輔導,可以聯繫我索要遠程心理諮詢與治療事宜。


因為大部分人認為強迫症是外在的原因,所以總是想去解決外在乾淨不幹凈的問題產生潔癖行為。強迫症患者過於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外在的得到上,所以就總是在環境上反覆的去想和做。其實任何人類的行為都是人的想法創造出來的。沒有想法就沒有行為。所以從因上改變需在想法上下功夫。大部分的強迫患者試圖改變的是行為。而忽視了破除內心這不好那不好的標準。實際上想法都不是來自於事實發生了什麼結果,而是自己在事件發生之前形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一個人的痛苦就是誤以為三觀絕對正確,把自己的標準當真。而一個人有越多的誤以為這不好,那不好的標準,是越容易開心還是越不容易開心呢。我在20多年前高中和大學也曾經有過十年嚴重強迫症。後來意識到是自己的心態過於消極,遇到事情把事情往壞的方面想導致的。當從自身心態上夏功夫調整後。強迫症就逐步的淡化消失了。微信QQ362890071


謝邀,我是一個佛弟子,希望可以通過佛法的層面幫助你,當然也可以結合現代醫學治療,其實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疾病太多太多了,已經發現的一部分,未經發現的就更多了。可以這麼說,有多少生物的存在,就有多少種疾病。這是什麼一個情況呢?疾病,包括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很久以來,我們不斷投胎轉世,通過我們一些意念產生的,所以這輩子遇到的疾病不一定是自身的問題,有可能是過去生中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種下的因,現在要承受這個結果。既然知道了有因果這個定律,那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有,佛講經說法的重點內容就是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佛法去改變這一切,為什麼可以呢?因為佛法是教我們脫離這個輪迴,不在生生死死,我們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別人,真正幫助到別人離苦得樂,這個功德足以抵消過去生中犯的錯誤,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不藥而癒的說法了,我是向史順德老師講《無量壽經》明白的,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住真實慧。老師講經說法,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很適合初學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